中國銀行系統出現危機,債券和信託違約將創新高。Getty Images
第202期
中國金融系統風險越來越高,信託產品違約也不斷出現。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認為,中國的經濟環境將使違約創新高。
今年5月,中國中泰信託向其所發行的至少4款信託產品投資人披露了臨時公告。相關信託產品融資人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償付本息,導致信託計畫的信託財產不足以支付信託受益人的預期信託利益,對信託產品做出展期或者延期兌付的決定。
信託違約最近的一起是在5月28日,是中民投的「18民生投資SCP005」到期償付的日子。這筆發行規模15億元人民幣的債券,上海清算所只收到部分付息兌付本金,已經構成部分違約。中民投發出公告,違約理由是資金劃轉不及時。
信託違約已非特例,很有可能成為擴大化、常態化的趨勢。投資信託產品的多為高淨值人群,這將對中產以上階層的財富造成衝擊。
信託為甚麼會違約?業內人士表示,這其實跟包商銀行被託管的邏輯是一樣的,是經濟快速下行和流動性收緊造成的。
另有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已有67支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金額達到459.67億元;涉及主承銷商30家。隨著債券違約逐漸走向「常態化」,對違約債券的後續處理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上海、深圳交易所分別聯合中國結算發布了《關於為上市期間特定債券提供轉讓結算服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違約債券等特定債券的轉讓、結算等事項作出安排。
惠譽認為,在融資壓力增高、當局對違約的容忍度增加,以及投資者避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9年中國企業債券的違約案例可能會自2018年的歷史高位繼續攀升。
路透社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中國民營公司的債券違約數量約占境內債券違約總額的86%,2019年前4個月違約的22家主體全部為民營企業。而截至2018年末,將於2019年到期或可回購的企業債總額達6.23兆元,而2018年這一數據是4.85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