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一向是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相对重视和依赖出口的结果,也使我国出现出超太大以及国内建设和生活质量低落等问题。因此国内常有要发展内需,乃至以内需成长来取代出口成长的主张。若只是含糊地讲,出口和内需当然都很重要,发展内需也必然是对的。但要落实到具体政策时,须要对事实有更精确的了解,才能判断多高的出口或内需成长率才是合理而可达成的目标,以及怎样的方向才是出口和内需正确的发展途径。
出口对经济贡献不能只看出口金额
最近有些人士认为我国的出口成长率太高,经济成长太依赖出口或出超,因此应该让新台币升值以抑制出口并提振内需,并改藉内需来带动经济成长。但这种看法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本文只先讨论出口成长要如何衡量的问题。本文要指出的问题是,在出口品的附加价值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中,用出口金额或实质出口金额来计算的出口成长率,都可能高估出口成长对经济的影响或贡献。
出口成长率多高才最好,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或客观的标准,所以也很难简单地认定。那些认为出口成长太快或经济成长率太依赖出口的人士,主要是依据近十多年我国出口成长率远高于经济成长率,以致出口占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例有节节上升的现象,而认为我国出口成长太快。
由1999年到2008年之间,我国平均每年的实质出口率约8.8%。若GDP的其他构成因素,也就是各种支出和进口都不改变,光这项出口成长就可使我国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约4.9%。也就是平均每年出口成长贡献的经济成长率高达4.9个百分点。而我国在这段时间平均每年的实质经济成长率仅4.2%,比出口成长对经济成长率的贡献还低。换言之,出口之外的内需和进口合计对经济成长的贡献竟是负的。这种现象于是使部分人士认定我国太依赖出口而忽视内需。
然而这种数字分析和想法却是不正确的,因为出口品多半要用很多进口原料,因此出口增加而进口不变是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出口品要使用进口原料这个事实,也表示出口金额并不会全部变成我国的所得,进口原料那部分是变成外国的所得,并不会对我国的经济成长做出贡献。
所以要正确评估出口在我国所得中的重要性,以及出口对我国经济成长的贡献,我们不能只计算出口金额或其成长,而是须把出口中所含的进口品扣掉,只计算出口金额归属于国内所得或附加价值的那一部分。
用简单数字就能讲清楚
用简化的例子来看,若一件100元的成衣从最基本的丝和其他原料到最后的加工包装都是在国内生产而不用进口原料,也就是国内附加价值率为100%,则每出口一件我国人民就多赚100元,所有出口金额都可算成出口对我国所得的贡献。若生产方式不变,而我国出口量由100件成长为120件,则出口成长率是20%,我国由出口而得到的所得也由1万元增加到1万2,000元,即增加20%,出口对经济成长贡献了20件成衣也就是2,000元。出口成长愈快,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也就愈大。这即是前段中计算出口对经济成长之贡献的算法。
然而若每件成衣中有40元是进口原料,只有60元属于国内的生产和所得,则出口量由100件成长到120件虽使出口值同样由1万增加到1万2,000元,出口成长率一样是20%,但国人由出口得到的所得却只由6,000元增加到7,200元,只增加1,200元而非出口增加的2,000元。
再进一步看,若原先我国出口成长如第一个例子不用进口原料,但现在却如第二个例子用40%的进口原料,即出口品的国内附加价值率由100%转为60%,则出口由100件成长为120件,出口值同样由1万成长到1万2,000,成长率同样20%,但国人由总出口中赚到的所得却由1万元降为7,200元,出口成长非但没有帮助所得成长,所得反而减少。换言之,当出口品的附加价值率下降时,我们若直接用出口的成长率来估计出口对经济成长的贡献,将会高估甚至严重地高估出口的贡献。
近十年我制造业附加价值下降多
过去十年我国实际的情况不像上述例子那么夸张,但出口品的附加价值率的确下降甚多,而使出口对经济成长或国内所得的实际贡献远低于只用出口金额的变化来推估的贡献。
由于产业外移,有很多产品在我国进行的生产大幅缩减,例如笔记本电脑以前在我国几乎组装到全部完成才出口,但现在大部分后段生产却都移去中国,我国只出口其中的一些零件,因此制造业产品在国内的附加价值率很可能下降。另外由于国际竞争激烈,各种产品的利润率也下降,并使附加价值率也随而下降。
结果我国制造业的附加价值率由1999年的27.8%降为2008年的18.48%。下降幅度约三分之一。换言之,这段期间我国出口成长若小于三分之一,我们由出口赚到的国内所得或附加价值甚至会减少。
主张抑制出口太草率
依台湾经济研究院的推估,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在这十年虽然成长了108.7%,但其直接创造的国内附加价值或所得却只增加54.8%。出口带来之所得的成长率虽仍高于整体经济成长率,但只有总出口金额成长率的一半。所以那些只依出口金额快速成长来认为我国太依赖出口的人士,显然高估了出口真正的成长和其贡献。
台经院这项推估只估计了出口直接创造的附加价值,而未包括出口品使用之国产原料零组件之中所含的国内附加价值或所得。原则上我们该把这些间接创造的所得都算进来。不过由于国内附加价值率的降低是多数产业的共同现象,而产业外移也造成国内产业关联效果的减少,因此即使详细估计出口直接和间接带来的国内所得,其成长率必仍远低于出口金额的成长率。
所以在我国产品附加价值率快速下降的情况下,用出口金额或其成长率,都可能高估出口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成长率的贡献。若有人依这种不正确的印象或高估的结果而主张要用升值或其他手段抑制出口,可说是太草率。
不过出口直接的贡献或重要性虽然不像只用出口金额来看时那么大,我们也不能忽视出口的间接贡献。实际上消费和投资等国内需求都和出口有密切的关联,出口若不增加,国内需求多半不易增加。把这些间接影响考虑进来,出口还是经济成长极重要甚至最基本的因素。这些问题留待日后再讨论。
(作者为前经建会主委、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暨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智库董事长,为台湾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