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年中国「大跃进」运动时期是有人亡,现在是企业正在亡。
一个企业死亡,就会有数百至数千名职工失业。情况要比想象中更严重……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劳动力价格的飙涨、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外资优惠税率政策的取消、能源价格的飞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美国消费市场的疲软及全球性的反倾销,中国出口锐减、内销不旺、投资环境急遽恶化,引发企业大规模倒闭,海外在华投资纷纷撤出,这是近期海内外众多媒体报导转载的热门话题。
企业死亡 职工失业
据中国《南都周刊》报导,珠江三角,这个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灭门之痛」似乎在所难免:上千家鞋厂破产,万余台资、港资工厂关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正计划迁离,同时,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致使集群链条上的20万家小厂受到影响。
河南省遂平县被誉为「中国最大塑料袋生产商」的华强塑料有限公司宣布停产转让,2万工人一夜之间被隔在了厂门外。
山东青岛,2007年,上百家韩资企业卷款潜逃,撂下一地的债务白条和成千上万不知所措的中国工人。在新〈劳动合同法〉压垮企业的说法喧嚣中,企业破产潮正从南往北袭来。
《北韩日报》2月引述经济评论家朱健国评论珠三角企业倒闭的现象说:「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是有人亡,现在是企业正在亡。一个企业死亡,就会有数百至数千名职工失业。情况要比想象中更严重。」
倒闭潮还是淘汰潮?
在一堆凌乱的账单前,广东江门鞋商王启华最后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工厂最近3个月财务状况严重入不敷出。
3月14日,全厂26名工人被召集到只有两张大圆桌的食堂里,王告诉他们工厂随时有停产的可能性。
一向率直的王启华实在不好意思告诉他的员工们,自己现在除了勉强凑足当月的水电费和设备维护费外,已无力支付工人工资和厂房租金。
36岁的王启华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宏发鞋厂」保住并代代相传,但这个朴素的心愿看来是无法延续了。
当然,这个倒霉的结果并不只属于他一人,在他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主正遭受着一轮来势凶猛的产业震荡。千家鞋企倒闭、15%玩具厂关门、万余家外资撤离、恶性裁员。随之而来的,还有众多淘金者梦碎的声音。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是场灾难!」58岁的前江门纸品商张永安神情复杂地站在他那座5层高的厂房前──如果它现在还能叫做厂房的话。
就在几个星期前,他把这里分租给一家餐厅、一家网吧和一家旅馆,已没有人记得那里曾是他苦心经营30年的商业王国了。2008年1月,张永安因流动资金严重衰竭而关闭了原来400人的纸品厂。「用这种方式退休让我感到羞耻。」
而在这个倔强的男人身后,是一片新兴的工业区,已停转的吊机和冷清巨大的厂房不难让人想象往日的繁忙。
东莞港资鞋厂老板梁嘉耀的一席话或许能说明企业的窘境:「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早前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新政,就像在我们的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刀!」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几乎成了这段时间用来形容新〈劳动合同法〉最常用的谚语。
作家沈阳在「新〈劳动合同法〉和外资大量撤退,折射出当前中国改革的两难困境」一文中写道:这次〈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经济实力强大者,如「华为」以10亿元人民币表达了他们对〈劳动合同法〉的不满和愤怒(〈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华为要求超过7,000名工作满8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自愿辞职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全部辞职的老员工均可以获得华为公司支付的赔偿,总计高达10亿元);经济实力弱一点的企业则只能流着眼泪在特定时间内劝退那些好工人,还有一部份企业则有可能被迫破产。到了这个时候,无论是企业主,还是普通的工人,整个社会都会受害。
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创始人曹思源认为,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确实出现很多反弹的现象。尤其是其中的「永久性劳动合同」引起雇主的恐慌,这样会被误解成将政府的社会保障责任转嫁给企业,没有哪家企业有这么大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