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轉一個彎、過一座橋,視野好像又有一些不同,
雖然是同一座山林,卻好似耳邊傳來的不斷滾滾向前的淙淙水聲,
水勢若大若小,充滿驚奇……
天朗氣清,途經色彩鮮明的泰雅大橋,天然的美景映入眼簾,我們抵達九寮溪生態園區。
宜蘭大同鄉崙埤村是泰雅族原住民的生存地,2002年發起封溪護魚運動,族人竭力保育家園,近年終見成果,魚群逐漸回流。如今再度擘劃開放,九寮溪充沛清澈的溪水、山間壯觀的飛瀑,與泰雅族的生存空間,終能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保留原始自然風貌
整座園區分為兩個部分:從停車場管制站走到九寮溪自然步道入口,約需一小時的路程;從自然步道抵達終點的戈霸瀑布,全長1.8公里,約需五十分鐘。前半部分的水泥步道平緩好走,疊翠的山巒不斷開闊著視野,我聽見潺潺溪水流瀉的聲音。步道帶領遊人走進山間。
通過「崖躍棧道」,始進入九寮溪自然步道,周遭是原住民保留地與林班地,步道地形已不似前半部分平穩。山勢逐漸升高,環繞的生態資源更加豐富:蓊鬱山林裡,五色鳥、灰喉山椒、台灣藍鵲等叫聲,考驗山林獵人的聽力;以自然工法取代水泥堤防後,在清澈溪水見到苦花、溪哥魚已非難事;姑婆芋、水麻、水鴨腳等植物密布山林,深諳山性的人可以藉著觀察植物的細微變化,判斷山裡情勢。遊人如我則嘗試與自然共處,學習其中傳遞的種種訊息。
重新開放後的九寮溪自然步道,因護育有成,加以悉心規劃,美麗的面貌有目共睹。自然步道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保留了原始的天然風貌,處處可見蓬勃的生機。每轉一個彎、過一座橋,視野好像又有一些不同。雖是同一座山林,其中風光好似耳邊傳來的不斷滾滾向前的淙淙水聲,水勢若大若小,充滿驚奇。
泰雅族的生活空間與方式
沿途設置的生態解說牌,讓遊人隨著深入山林的腳步,想像完全不同的山中生活,走進泰雅族的生存空間。以泰雅族語命名的幾座橋,多用麻竹、九芎等唾手可得的建材搭成,通過這些簡單而牢固的橋,就能去到想去的地方。穿過「篤農橋」、「豁雲橋」後,再縱深前去,「巴尬吊橋」僅容一人魚貫向前,略顯搖晃的吊橋因橋身窄仄,走起來驚險刺激。
在山裡生活,需要就地取材的智慧。河岸邊時常可見的九芎,除了是建築材料,也是山裡獵人常用的獵具,埋在土中不易被發現;不只是山中,早期的生活同樣時常利用黃藤作成背籃、魚簍,或蓋房子時綑接木條的材料。這些山裡處處可見的木材,除了提供遊人遮蔭避暑,更早已被發掘特性、廣泛利用。走進九寮溪自然步道,可以輕鬆感受泰雅族的其中一些生活方式,園區也因多處打造原住民的生存印記而更顯豐富。
宏偉的「Gaba」山瀑
接著穿越平穩好行的「哈隘吊橋」與「臨瀑橋」,湍急的溪水在腳下呼嘯,這裡的景緻與最初所見已十分不同。破碎的岩塊與陡峭的斷層讓水勢頗為壯觀,不遠處步道終點的「戈霸瀑布」更是氣象萬千,這條披在山間的白練,遠看清淺涓流,近聽氣勢磅礴,飄裊的水霧在陽光下格外動人。泰雅族以「Gaba」命稱九寮溪水,意思正是打在石頭上發出的聲音,可見這條山瀑的宏偉。
九寮溪生態園區前後兩部分的路程,若一路上隨意張望、走走停停,來回共需約四個小時。改頭換面後的九寮溪,注入更完整的路線規劃與文化氛圍,更重要的是全然不破壞生態的原貌,因而能處處展現生氣。只要靜下心,一定可以看見這座崙埤部落「生命泉源」的山林獨特而迷人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