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医学报导,亚洲人骨质疏松的情况比欧美人好些,原因在于吃的豆腐多,所以大豆异黄酮跟钙质比较不容易流失。其报导的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对任何人来说,可甜、可咸、可酸、可辣的豆腐,都是非常亲切的食物。白白嫩嫩、柔柔软软的豆腐常被比喻成母亲的心,足见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方柔白,对于几千年来的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深远。大才子袁枚爱食豆腐,愿为美如雪霞的豆腐三折腰而不惜。呵,管你爱荤茹素、名士走卒、促统推独、蓝绿角力,只要上了餐桌,豆腐肯定是各方毫无异议的中间路线,绝对是最能代表和解共生的食物。不信?麻婆豆腐、红烧豆腐、铁板豆腐、臭豆腐、镶豆腐、锅烧豆腐、豆腐羹、凉拌豆腐、杏仁豆腐、青菜豆腐汤……似乎好像没有哪道菜不好跟豆腐搭配的。
日本人也爱食豆腐,不过相较于台湾或中国热热闹闹的吃法,日本受到怀石料理的影响,吃法颇具禅意,常见沾点酱油,洒点姜末、柴鱼、葱花,或者配汤食,细细品尝豆香原滋味。京都豆腐不负千年美名,老街上经常可见卖豆腐或吃豆腐的店家,从料理豆腐宴席到只卖凉拌京豆腐的小摊,让吃豆腐可以既风雅,也可平易近人。
千年古都的百年豆腐店至今仍然静静地传承历史,豆腐匠人严守古早制作豆腐的精神被居民代代认真地守护。挂着布幔的老式町屋里,虽仍嗅得混着木头香气的豆腐味,但豆腐早被早起的京都人摆在秀致的碗钵里细细品味了。
听闻岚山的水好,豆腐亦美,为此曾干过搭一个小时公交车,又步行半小时到千年老寺前的豆腐店,排队到腿软只为买得两块店家「自慢」绢豆腐的疯狂行径。这般浪漫带来「只不过是豆腐」的讥嘲,在那一小方清咏滑落喉间后倏地静寂,简朴甘美尽在不言中。后来有机会吃到另一种日本家常的豆腐作法也颇有趣味:将豆腐切成细小方块,淋一点酱油,拌上现磨的白芝麻,洒些葱花,轻轻拌匀倒在热热的白饭上,热饭跟夹着微呛芝麻香气的冷豆腐吃起来挺有清爽韵味。
台湾北部的深坑、石碇向以豆腐闻名,出名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豆腐细腻,而是因为用木炭烟熏而有明显的炭焦味。这般有个性的豆腐自不能用等闲方法烹调,因此深坑豆腐多会用煎烤炸,或豆腐羹或配麻辣鸭血肠旺的方式料理,老街上的店家各有拥护者,水平倒是还算整齐,适合来个豆腐多吃过过瘾。
而更近山区的石碇所制造的豆腐的口感更扎实,近几年还多了黑豆腐口味,味道更特殊。或许因为石碇内处山区,游客较少,俯瞰溪谷,穿梭老屋巷弄间,有种时光倒流的趣味。更往山里去,过皇帝殿后往华梵大学路上,还有几家山野餐厅,都因为颇富乡野情趣,加上不错的料理水平跟平易的价格,默默地被饕客们用行动来支持。已经搬到山上的野宴食堂,菜色甚具创意且自成一格,常见惊艳的料理手法,桌桌必点的凉拌椎茸龙须菜跟面线,鲜嫩爽翠配上温润的茶油滋味,再来盘自制泡菜炒黑豆腐,酸香甘甜滋味配上软嫩有嚼劲的炒豆腐,呵,无肉有豆腐,也叫人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