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綠的烏江在腳下流淌,古老的石板路在腳下蔓延,質樸的老房子一座接一座,看著古鎮連接成片的黑瓦屋頂,讓我不禁想起是否也曾有武林高手,跳躍在陡峭山壁與屋瓦間......。來到這座美麗的邊城,前世今生,或許輪迴的記憶不曾抹滅。
烏江天險邊的千年古鎮
在重慶、湖南和貴州三地交界的地方,曾有一個立於烏江天險邊的千年古鎮--龔灘。
龔灘古鎮位於重慶市南部,烏江中游東側,三面環水,一面著陸,是烏江流域上著名的險灘之一。烏江西岸是一面如刀鑿斧劈般的懸崖,懸崖下奔流著湍急的烏江水。龔灘則在烏江東岸,沿江一排錯落有致的「吊腳樓」,頑強地撐起居民的生活,也撐起了一個完整的古鎮。
古鎮有長約3公里的石板街、150餘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擁有「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山地古集鎮」的稱號。專家學者考察後認為,龔灘古鎮可與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鎮媲美。
據地方志記載,龔灘具有1,700多年的歷史,據不完全統計,約有4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夜郎的咽喉,是軍事要地,商賈、力夫、縴夫達7,000餘人,盛極一時。三國時涪陵郡漢復縣就設於此,巴人與土著居民世代在此生息勞作。明末清初時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了沿海與四川內陸食鹽及日用百貨的轉載地,集中了10餘家大鹽號和百餘家商號。
岩壁上的民居 靜聽烏江訴曲衷
從江邊望上去,一溜子的土家族特有木質疊層「吊腳樓」,均鑿岩為基,壘石為礎,或部分虛懸半吊,或全部虛懸以木料或石柱支撐。屋高三、五丈,共二、三層,以木樓梯上下。樓下堆貨,樓上住人,四周鋪設走廊。
楊家行「大業鹽號」是龔灘代表性的老屋,本世紀初曾被烏江洪水沖毀,後又重建,整幢樓房所有構件全部鑿挖活扣連接,可裝可拆。其屋基建在石岸上,100年間雖歷經多次洪水仍能結實如故。
據專家介紹,龔灘「吊腳樓」歷史久遠,大都是從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才形成現在的規模和格局,其中不少已飽經烏江風雲和人世滄桑,少說也有幾百年以上的歷史了。著名的蟠龍樓、織女樓、鴛鴦樓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走在老街上,你可以和見到的每個人聊天,也可以走進豆花軒裏吃點家常豆花飯或山珍燉肉,或是站在鎮頭的樹下,聽聽烏江奔騰的浪濤聲。
天然絕壁搞攀岩 更遜武林高手
烏江西岸的懸崖有人形容為「懸崖高聳,只插雲天」。上插雲天倒還不至於,但陡是絕對的,成屏風狀的峭壁幾乎沒怎麼傾斜,都是直直的,叫人納悶:人怎麼可以爬上去呢?
絕壁雖然陡峭滑溜,卻生樹。矮矮的灌木與雜草遍生懸崖,與下面綠如玉的澄澈江水相映成趣。時有無名小鳥劃著優美的弧線臨水照鏡,然後倏溜一下,就消失在對岸的灌木叢裏。
龔灘後來舉辦國際攀岩比賽,利用當地天然的絕壁為絕佳賣點,觀眾席則依山而建,隔岸觀花。但想必比起古時武林高手的飛簷走壁還是遜色太多了。
烏江上游建水電站 古鎮遺址遭淹沒
不幸的是,中共當局近年準備在烏江上游修建一座彭水水電站,而當水電站建成後,烏江將把這個古鎮遺址徹底淹沒。古鎮的輝煌是經過千百年的歷史變遷與磨鍊才積澱而成的,這意味著烏江水淹沒的不僅只是一個小城鎮,古鎮1,700多年的歷史文化基因也將一同被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