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龙是苗栗县滨临台湾海峡的市镇之一。因着先天的地理环境,居民充分发展农、渔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这民情淳朴的小镇里,有个温馨的小天地,住着关怀弱势孩童的神父、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老师和一群可爱有礼貌的孩子……
艳阳高照的夏日早晌拜访了天主教圣方济育幼院,米黄色调的建筑外观,给人柔和温暖的第一印象。走进院内,放眼望去,四处推放着捐赠物资,有糖果、饮料、奶粉和尿布;走道上几只兔子在笼子里相偎相依;墙上随意挂着孩子们参加营队以及神父与孩子们出游的照片。照片里的神父慈祥而腼腆,孩子们则笑得灿烂满足。
除了几支电扇轰轰运转,和窗外兴致高昂的蝉唱,这里的一切显得宁静而祥和。
长期关心弱势孩子 创办育幼院
「创办育幼院是我自己闯的祸。」圣方济育幼院院长、杨安仁神父,谈到创办育幼院的缘由,开场白有些出人意表。
当年杨安仁神父在新竹县关西天主堂服务,教堂每逢寒暑假会举办营队,因而认识了许多来自弱势家庭的孩子。每天学校放学时,杨安仁会去探望他们,并带领一些父母出远门打零工必须晚归的孩子先到教堂写功课。
杨安仁得知其中有个孩子的父母经常吵架,因此常特地去关心他们。他回忆起当时看到的美丽画面:「父母带着孩子在田里浇菜,远远看到他们打招呼,觉得这家庭没问题、很和乐啊!」
然而,这对父母某晚却因经济问题引发严重争吵,酿成悲剧。孩子在母亲身亡、父亲被收押后,顿时失去依靠。杨安仁感到十分难过,认为是自己的疏忽。后来孩子主动问杨安仁,可不可以到天主堂和他一起住?基于怜悯之心和愧疚,他收留了孩子。
第二个孩子因为长期受到家暴,向杨安仁求助;第三个孩子则是父亲病逝、母亲因病就医,无人照顾之下因而中辍四百个小时,学校无奈之余前来请他帮忙……
就这样,收留的孩子越来越多。杨安仁决定在教堂对面租一间民宅(现为圣方济儿少中心),并按照法规立案成立育幼院。仅有的八个床位,很快就满了。当时杨安仁每星期都会接到好几通电话询问还有没有床位可以帮助孩子?每次他都不忍回答实在是没有地方让其他孩子住。这也让他体认到现在台湾儿童和青少年问题的严重。
后来杨安仁找到近乎闲置的后龙天主堂,成立了圣方济育幼院。2009年10月立案,直到2010年6月,四十八个床位又几乎满了。杨安仁表示,除非孩子实在没有其他人照顾,他们才收。因为资源非常有限,必须用在迫切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目前育幼院加上儿少中心共有五十五个孩子──十五个婴幼儿、三十个国中国小学生以及十个高中生;多为失依或是家庭失去功能的孩子。
完善照顾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院内除了杨安仁神父,还有主任、生活辅导老师、保育老师、社工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等等。为了给孩子们完善的照顾,杨安仁十分重视工作人员的挑选,第一要专业,必须是婴幼儿保育、教育、辅导、社会福利相关科系毕业;第二要具备爱心跟耐心,人格特质必须适合照顾孩子。
因为资源有限,老师们待遇不高。24小时轮班,整天跟孩子在一起。老师们形容,这是「事多、钱少、离家远」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孩子进步就感到很开心,觉得有意义,所以愿意去做。老师在照顾孩子时偶尔也会有情绪,因此杨安仁也会在老师需要时,适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在院方尽心的照顾下,孩子们平日早上6点起床、10点就寝,生活作息很规律。杨安仁认为,规律的生活让孩子有充分的睡眠,能促进他们各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到了星期六、日,还有运动、音乐、品格教育等课程。运动课程有篮球、拳击和游泳等项目,有专业教练来教孩子运动精神与运动规则。音乐课程能陶冶性情、转变气质,杨安仁因而坚持让每个孩子学钢琴,至少要懂乐理;也有孩子学打鼓、吉他和贝斯,甚至组成乐团。其中,他最重视的是品格教育,院内有传道士、修女和老师,传递福音精神与价值观。孩子也喜欢唱轻快活泼的圣歌,歌词里的利他行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以让孩子反省自我,促进心灵成长。
适当管教 注重情绪管理
有些孩子由于在原生家庭未受到很好的照顾,学习能力低,跟不上学校进度,晚上7点到9点安排的课辅,便成为这些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段。杨安仁特别和李家同校长的博幼基金会合作,按照孩子的程度来授课。课辅老师则是在仁德医专专五生和联合大学大四生中挑选特质合适的,经过试教和博幼基金会的培训,再依照其学术专长和实务经验进行教学。
孩子刚来到育幼院时,难免会有说谎、偷窃、逃学和翘家等偏差行为。为了将其导正,生活辅导老师、保育老师、心理辅导老师、社工老师会依情况适时给予辅导。而杨安仁几乎每天都会排时间跟孩子作个别、小团体或大团体的谈话,一一关心孩子的状况。孩子有需要也可以主动找他。在这样充满关怀的环境里,孩子都有很大的进步。
看起来温文和蔼的杨安仁神父,在院内对孩子却最严格,和孩子的依附关系也最密切。孩子犯了错,他会责备孩子,但会让孩子觉得被责备是有理由的,是希望他进步;甚至也认为自己有错,应该接受惩罚。杨安仁坚持管教孩子不能伤害到他的身心,当孩子带着情绪,不认错,骂他也没有效时,就避开不跟他谈,等他情绪缓和些,觉得自己错了以后,再来开导他。
杨安仁表示,自己状态不好时就不处理孩子的事情。他认为要注重自我灵修和情绪管理,有情绪就需要调适,否则会给孩子不当的管教,因为照顾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培养自主能力 16岁离院自立生活
按照《儿少保护法》规定,育幼院会将孩子照顾到18岁,但如果16岁状况够稳定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出去学习自立生活。杨安仁担心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反而会让孩子18岁离开时没有生活自主的能力。因此,他决定16岁开始,就让孩子住在外面半工半读,每星期老师跟社工会去关心他们;孩子不上班、不上课时,随时可以回来。
杨安仁总是勉励孩子:「不要怨恨原生家庭对你不恰当的对待,或没有好好照顾你,来这里要谦虚接受老师的照顾和大家的帮忙,在18岁以前学会照顾自己,将来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有能力的话要回馈社会,帮助更多人。」
圣方济育幼院这个特有的自立方案,引起凯基证券董事长魏宝生的兴趣,因此提出公益信托来帮助这些孩子。而孩子既要工作稳定,又要把书读好,挑战很多;加上外面情况多少对他们比较不利,院方必须经常给予协助与辅导。
希望更多人重视并给予帮助
虽然目前院里的孩子们被照顾得很好,但资源仍然不够,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在排队、等着进来。因此杨安仁开始筹设三湾的少年之家以及北苗的少女之家。但首先要面对的是经费不足的窘境。近几年来,台湾经济不景气,很多原来有能力捐款的人因而无法捐款,或是有能力捐款的也因担心诈骗而不愿意捐款,使得筹设之路困难重重。
现在院方需要的是小额、长时间的协助。杨安仁神父诚挚地表示,希望有更多朋友一起参与,在精神、物质方面给予帮助;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社会大众应该更加重视儿童、青少年的问题,给予关怀与照顾。
「婴幼儿不照顾,可能会夭折;大孩子不照顾,外面的帮派、黑道就会利用这些孩子,这些孩子跟好人就变得很好,跟坏人就变得很坏。所以我们很珍惜照顾孩子的机会,而且孩子也都会进步。」杨安仁沉稳的声音带着坚定。他强调,只要好好照顾孩子,他们都会感受到,也慢慢会提升利他行为,但这需要时间。
照顾孩子需要人力、精神和成本,虽然辛苦,但总比孩子没有照顾好而误入歧途,届时整个社会要付出的成本更高。
对杨安仁而言,投资在这些孩子身上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他深信,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没有教育不了的孩子,端看你用甚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