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果農擁有優良的育苗、栽培技術,但因多種水果不耐貯運,只能拼內銷市場,近年冷鏈產業興起後,突破其中許多難點,台灣農產品外銷不再遙不可及。
▲行政院推動建設農、畜、水產品全國冷鏈物流體系,圖為屏東國際保鮮物流中心。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提供
打造二旗艦、五區域冷鏈物流中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為協助台灣水果外銷,綜合國內農、漁、畜產的冷鏈設備、運程、加工、檢疫等需求,打造以外銷為主的屏東、桃園二處旗艦冷鏈物流中心,與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五處區域冷鏈物流中心。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科長馮詩蘋表示,農產品易受溫濕度影響,在運送過程中,約有10%~25%的損耗,「建構農產品冷鏈物流及品質確保示範體系」的目標,除建構農、漁、畜產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也包含物流中心營運能力,希望降低損耗。而五處區域冷鏈物流中心則可在產季期間,發揮產銷調節,穩定價格的功能。
農民最期待的,莫過於可在當地冷鏈物流中心看到檢疫、預冷設備,可縮短運送時間。今(2022)年底即將完工的屏東旗艦冷鏈物流中心,就設有冷凍倉儲、冷藏倉儲、壓差預冷區、截切處理廠等,並規劃有芒果蒸熱處理廠,未來果農不需再送到台南進行檢疫;而各種蔬果都需要不同冷藏溫度,則委請改良場進行協助規劃。
▲農糧署運銷加工組科長馮詩蘋。謝平平攝影
官民合作拼水果外銷
馮詩蘋表示,該計劃也盤點了民間企業的冷鏈資源,並協助農民團體、企業購置、更新相關設備,例如現行檢疫場的設備等。此外,也將為一等果菜批發市場規劃低溫倉儲、提升冷鏈設備,以符合當地農民需求。
而以雲嘉南、高屏為主的區冷中心則規劃有國際化標準加工廠,鄰近機場的桃園區冷中心則以觀賞水族魚、種子、種苗等國際轉運或包裝理貨設備為主,並包括了保稅、檢驗通關等。
目前五處區冷中心預計在2023年啟用,營運方以縣市政府、農民團體為主,例如雲林區冷中心由目前有243名社員、生產面積達200公頃的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負責營運,將在低溫環境中進行採後預冷、理集貨、清洗、分級、包裝等作業,之後全程保鮮配送到全聯、大潤發、好市多、楓康等各大賣場通路。
至於各地小農、青農的預冷諮詢或服務,則可與當地合作社、農會合作,也可共同組成合作社參與,或與農會策略聯盟。
水果外銷,對台灣來說,並不陌生,但如何能出口到其他國家,「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中」,仍是台灣需要學習的功課,包括各國檢疫標準、低溫運送、蔬果冷藏溫度管控的問題,都亟待解決。但冷鏈物流中心的完工,已為農產品外銷鋪墊一條坦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