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觀察

用「金钱贿赂」防治非洲艾滋病

许多十几岁的年轻女孩都生活在非常贫穷的家庭,她们之间十分盛行被年龄偏大的有钱男性包养,成为他们的性伴侣。Getty Images
许多十几岁的年轻女孩都生活在非常贫穷的家庭,她们之间十分盛行被年龄偏大的有钱男性包养,成为他们的性伴侣。Getty Images
第109期
樊家忠(台湾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统计数据显示,非洲大约有两千五百万人感染艾滋病毒(HIV),而且根据专家的预测,这个数字未来会一直上升,并在2025年达到九千万。这个庞大的数字显示,艾滋病不但会形成人口健康的危机,并且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

过去许多年,世界各地无数的专家都在研究如何有效地降低非洲居民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为了阻止艾滋病蔓延,他们尝试了许多方式,主要是从教育方式着手,例如向民众宣扬艾滋病的危险、对高危险的性接触提出警告、提供免费的保险套等。但不幸的是,这些措施成效甚微,大多数人们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最近,《经济学人》杂志刊登的一篇发表在权威医疗期刊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一个全新且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毒的感染率。

少女被包养在非洲盛行

在非洲的次撒哈拉地区(Sub-Saharan Africa),感染HIV的女性比男性多出许多,而这跟该地区「包养少女」的现象有关。

许多生活在非常贫穷家庭中的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她们之间十分盛行被年龄偏大的有钱男性包养,成为他们的性伴侣。虽然这是这些年轻女孩改善生活条件的有效快捷方式,但在非洲许多地区,年龄较大的男性和年轻女性之间的关系,正是艾滋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之一。

既然教育策略已行之有年却成效不彰,而且这些女孩显然是比较在乎金钱的一群,研究者于是思考是否提供金钱给这些年轻女孩可以降低他们对「大款」的金钱依赖。

这样的一个假设在不久前得到了验证的机会。世界银行的欧士勒(Berk Özler)和他的团队于2月份在权威医学杂志《刺胳针》(The Lancet,或称《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他们如何进行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一个单靠金钱就能减缓艾滋病毒蔓延的想法。

他们在马拉威(Malawi)的松巴区招收了近1,300名未婚女孩,年龄介于13和22岁之间。研究者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女孩分成三组。第一组的女孩属于控制组,没有得到任何金钱,只被研究者观察;第二组的女孩及其父母每月可以无条件地得到少量的现金(女孩拿到1到5美元,父母拿到4到10美元);第三组的女孩及父母得到同样的金钱,但有一个要求,就是女孩必须上学。显然地,第三组这个额外的设计是为了观察将女孩留在学校受教育,是否在金钱可能产生的效果之外,还会产生额外的效果。

惊人的研究发现

研究的结果十分惊人!研究人员发现,实验进行了18个月之后,未收到现金的女孩的艾滋病毒感染率超过了收到现金女孩的两倍,疱疹的感染率则是四倍。显然,这些钱确实使得女孩们改变了原有的行为。他们改为寻求较年轻的男朋友,而且与对照组比起来,她们较不经常发生性行为。金钱协助她们减少对有钱老男人的依赖,而改为选择一个更安全的关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女孩拿到的现金额度非常低,但竟然能有如此显著的效果,这无疑给了研究者很大的启发。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这个实验的效果,在被要求要上学的女孩们(第三组)和没有被要求的女孩(第二组)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差别。这样的结果暗示,将女孩留在学校内,并不能显著地降低艾滋病毒的感染率。这个结果其实并不令研究者感到太意外,因为过往许多尝试在教育上下功夫的措施,都没有太显著的效果。

理解「动机」是政策成功的关键

早期参与防治非洲艾滋病的人员认为,艾滋病是致命性的病毒,而不安全的性行为是染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艾滋病在非洲快速蔓延,理应是人们对于艾滋病的危险性以及如何防范艾滋病等知识缺乏的结果。因此,要防治艾滋病,首先应该从教育着手。但研究者们逐渐发现,这些提高教育或知识的措施所带来的效果很有限。许多非洲地区的人们并没有在提高了对艾滋病的认识之后,改变自己原来的行为。

关于教育性的策略不能奏效的原因,哈佛的经济学家欧斯特(Emily Oster)提出了一个解释。她发现人们对于安全性行为的重视,与预期寿命的长短呈正相关。而在非洲许多地区,由于预期寿命很短,人们对于健康的「投资」就会减少。也就是说,既然活得不长,人们也就没有强烈的动机去保持好的健康,因此也就缺乏动机去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以防范艾滋病的感染。

由动机的角度切入,也就比较能理解欧士勒的实验结果。在非洲的那些年轻女孩,尽管对健康投资的动机不强,但消费性的动机却很强。这正是许多女孩愿意「傍大款」的原因,因为有钱男人能满足她们的消费需求,改善生活条件。这就是为甚么欧士勒的研究发现,提供少量的金钱就能够显著地改变女孩们的决策,因为对这些女孩而言,金钱正是「有钱男人」的替代品。

相较于教育性的措施,欧士勒的研究结果再次证明,理解人们的动机,是一个政策能否成功的关键。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眼見為實?《穆荷蘭大道》潛藏的哲學
《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是知名導演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作品,劇情設定發生在好萊塢,…
遊美國北瀑布國家公園 陶冶情操
我在童年時代的夢想就是雲遊四方,其中名山大海更是心中的嚮往之處。經常仰望名山大海,感受宇宙的博大渾茫與人類自身的渺小,…
美國有錢人 致富有撇步
美國大約有500萬個家庭擁有100萬美元的財富,其中80%屬於第一代致富者。他們的富裕並非擁有昂貴轎車、別墅,而是有長期穩定的收入作保障。…
「整型」真的可以「挽回人心」?
高凌風與妻子金友莊的婚姻亮起紅燈。為了挽回婚姻,高凌風除了不間斷地溫情喊話,想盡招數挽救婚姻,近日更決定變臉拉皮回春,…
通貨膨脹像酗酒 喝時痛快戒時苦
美國聯準會(Fed)9月再度升息3碼(75個基點)後,累計年內已升息12碼(300個基點)。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
日本大學畢業生 就業路茫茫
日本企業延攬職場新人和一般國家不同,他們早在大學生還未畢業時就「內定」好了人選。 10月1日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的《倫理憲章》訂定的「…
「鳳姐」逛紐約大觀園 引爆熱議
在中國擁有550多萬微博粉絲的網路紅人「鳳姐」羅玉鳳,日前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談論了她在美國和中國的生活體驗和對比思考。…
打造40年外貿美妝品牌 「牧人」成功轉戰台灣市場
台灣美妝市場眾家品牌各領風騷,韓系、日系、歐美系等舶來品在開放專櫃上一爭長短。近年來卻有一支道地的MIT品牌「PSK深海美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