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

大陆访民自办「第一个申冤节」

大陆访民自办「第一个申冤节」/因权益受损而依法「上访」
访民都跪举着自己的申冤材料,哭天叫地喊冤。
Getting Images
第2期
陈佑欣
大陆各地上亿访民,各种阶层、男女老少,包括许多老年人、残疾人,因权益受损而依法「上访」,换来的却是被打、被关、被非法劳教……

 

中国普法日(12月4日,即中国法制宣传日)前一天,有200多位中国各地的上访民众聚集北京。他们在北京路公益东桥郊外,向外界宣布举办第一个「申冤节」的活动。现场来了英国、法国、香港、日本、德国及台湾等多国的记者,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采访。

北京路公益东桥郊外挂满上访民众自制的横幅,打起「欢庆第一届申冤节」、「拯救祖国,拯救人民」及「欢度普法日,冤度申冤节」等等横幅,来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

现场人士李小姐表示,「今天场面非常感人,在拉开的横幅下面,访民都跪在那里,举着自己的申冤材料,有的哭天喊冤的、有唱冤民歌的,跪着向记者和国际友人喊出自己的冤屈。」现场的外国记者也为之动容。

另一位现场人士说:「在现场,我控制不了我的眼泪。他们太冤了,很多都是老年人、残疾人,上访多年的访民,被关过、被打过、被非法劳教。面对媒体的镜头,许多访民失声痛哭。」

访民在他们倡议书中写道:「每年12月4日是当局定的全国普法日,这天当局让律师们走上街头免费为百姓服务,所以我们建议把这一天改成访族同胞的『申冤节』,我们访民也应该拥有自已的节日。」

「我们为了维护我们自已的合法权益奔走了几年、几十年,换来只是失望,只有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带着我们的冤情,走上街头,向全社会诉说我们的苦难,把我们的冤一起喊出来,让全世界都能听见。」

中国官方为推广法律常识,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普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这天当局让律师免费为百姓服务,官方也在中央电视台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因此每年都有很多上访民众前往参加,但却年年遭到抓补。

今年12月4日,各地近三千位访民及北京二百多访民前往中央电视台喊冤抗议,当局则派出大约四、五十辆警车和大批便衣警察在现场待命,访民一到就抓走。据访民粗略统计,至少有二千访民被警察抓到马家楼收容中心,来自上海的就有137位被禁止上访抓回当地,还有人失踪。

近年中国大陆各地群体抗议事件此起彼伏,从1994到2003年就由1万件增至6万件,参与人数由73万增至307万人;2004年则增加到7.4万起,2005年这类活动更增至8.7万件,数量一年比一年大幅上升,参与人数、影响范围更广。

这么多的抗议事件,民众的冤苦却始终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即使千里迢迢到北京上访也没能找回公道,无怪乎中国访民将12月4日的「普法日」,改成了「申冤节」。

西安人权律师张鉴康对此表示,当局这种法制宣传日,无非是想教化人民,虽然法律颁布了很多,但如果是一个法治国家,关键是在如何治官,而不是治民,首先应该进行的是对官员的普法教育。张鉴康指出:「这个普法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只对中共宣传者有宣传的意义。我做律师这么多年,它们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就剥夺我的职业权利,软禁我也没有法律依据。现有的法律都不遵守,法律有甚么用,普法有何意义?不终止极权专制的一党专政制度,法律的精神不可能复苏,不解决党在国上的这种体制,政治权力永远高于法律。」

 

新闻辞典

什么是「上访」、「访民」?

「上访」,或「信访」,是中国官方订定的合法政治表达形式,在199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对信访、信访人、事项都作了明确的解释。意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向上级政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包括:官员失职、渎职和侵害权利问题、批评、检举或投诉,或所有侵害到其自身利益的行为。同时亦规定,任何人不得报复、打击压制或逼害信访人,保留信访人提出意见的权利。

「上访民众」又简称「访民」,是一群自认在居住地遭受司法不公、到北京或上级政府部门合法「上访」、申诉冤情的民众,据统计中国访民人数过亿。

中国每年到北京上访的人数众多,据非正式统计,仅过去两年,10月1日中共国庆前被抓捕的访民就有三、四万人,不包括平日上访的民众。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虽然八成的上访民众是有道理的,但半数以上的案件都没有结论,反而因为上访被抄家或受到打击报复。进而引发近年中国风起云涌的维权抗暴运动,2005年中国官方公布的就有8.7万起群体抗议事件,平均每天就有238起。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美國大學生助學貸款創新高
美國正逢經濟蕭條,社會大眾荷包緊縮,按理應該減少開銷、減少借款。但美國大專院校的學生貸款卻逆勢成長,貸款數額創下歷年新高。 《普林斯頓評論…
整體造型從帽子開始
孔子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點出了中華的禮儀是束髮戴冠,而異族是披頭散髮。孔子所強調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在台中都會公園遇上悠閒
從南側的入口進入西邊車道,迎接我們的是一片寬闊的綠。整齊規劃的樹林、平整的道路,以及一望無際的寬廣空間,旋即虜獲了我們的心………
疫情難控 全球供應鏈大洗牌
武漢肺炎疫情導致中國企業長期停工,嚴重衝擊產業供應鏈,也令中國外匯準備承壓,中國經濟危機重重。 浙江省湖州市對企業推出補助政策:招聘一人…
乾唐軒──因為有心,所以動人
人前的光鮮亮眼,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努力與奮鬥故事。重生淬鍊 鳳凰展翅邁入第27個年頭的乾唐軒,從小市場發展到橫跨兩岸,…
緣起
前言人生,生而為人都要過一生。有的人一生很長,有的人一生很短;有的人一生衣食無虞,有的人得為生活奔波一輩子。命運大不同。人各有志,…
遲來的旅行札記
旅行,總期待壯山麗水,期待如樂團中的定音鼓那樣帶來震撼,方不枉費那長途跋涉與花費。作家孫如陵說: 「……旅行中的印象,…
香港回憶錄之「見趙紫陽」(上)
(續前期)經過幾個月的籌備,1988年9月我們再赴北京。張五常教授的老朋友、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Mil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