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維基百科是這樣定義海嘯。而今天,全球經濟也發生了一股大海嘯,正向著世界各國衝擊。
金融強震的威力
對金錢的貪婪是投機發酵的誘因,失當的政府政策積累了地震的能量。次級房貸問題的爆發是引發海底地震的導火線,影響所及,使得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出面拯救瀕臨破產的「兩房」: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Fannie Mae簡稱:房利美)以及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Freddie Mac簡稱:房地美)。這股海底地震的震波掀起了巨大的金融海嘯,首先衝擊華爾街的金融業,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應聲倒地,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美林(Merrill Lynch)、美國國際集團(AIG)等銀行保險業者紛紛受到重創。除了華爾街之外,海嘯向全球各地襲擊,歐洲、亞洲的金融業也紛紛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一般製造業、服務業不似金融業受到直接的衝擊。但是這次的金融海嘯衝擊力道太大,企業也無不受到影響。金融海嘯影響所及,全球信用緊縮,銀行也開始「雨天收傘」,對於企業貸款的限制與門檻也會更加嚴格謹慎。因此,企業向銀行借貸融資的難度也大大提高。部分的企業也可能因為持有銀行的股票或是轉投資,直接遭受虧損。加上投資人信心不足,股市重挫,上市公司的市值嚴重縮水,企業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發生資金問題。
全球籠罩在暴風雨中
全球景氣急轉直下,市場需求衰退,許多企業都產生庫存升高、供過於求的問題,紛紛開始進行減產停工的動作。許多企業原本預定的投資計畫也都因為經濟情勢不佳而暫緩或被迫延後。企業投資縮手,也將影響相關設備、營造廠商的收益。另一方面,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開始進行人力凍結、暫停招募的作業。部分公司更進一步開始刪減人力。而金融業則是因為虧損而大幅裁員。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至今年5月30日止,華爾街將有高達6萬6千人遭到裁員,台灣也有數家銀行宣布計畫裁減數百甚至上千名員工。
在個人的部分,由於金融業的虧損以及經濟情勢不佳,企業紛紛凍結人力或裁員,失業的情形大幅增加,許多家庭將會受到連帶的影響,將形成社會問題。根據勞保局統計,今年8月的初次申請失業給付勞工達7,748人,比去年8月大幅成長41%。台北縣7至9月也爆失業潮,每月新增2,000多人失業,幾乎是去年同期2倍。另一方面,許多投資人直接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在基金、連動債以及股市當中損失了他們的資產。截至10月16日為止,台灣股市自520以來,市值已經縮水約新台幣10兆元,平均每位股民損失約200萬元。
全民亟需堅固的防波堤
政府在這股大海嘯中,也不斷在建構防波堤,或者說,進行一些災後重建的工作,試圖降低這波大海嘯的影響。例如:美國透過8千億美元紓困案、接收銀行、降息等措施來挽救經濟局勢。而台灣,根據政府官員的說法,由於台灣經濟體質較佳,加上台灣的銀行尚未與國際接軌,未受到這波金融海嘯的太大影響,給人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感覺。不過實際上,許多銀行還是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接下來,面對這次金融海嘯,政府正努力拉抬股市,刺激景氣恢復,成效如何尚在未定之天。專家建議中央銀行必須維持寬鬆的貨幣金融政策,同時,政府要準備足夠的資金,在金融體系資本不夠時,可以馬上挹注。同時建議聯合亞洲各國在APEC架構下成立紓困基金。此外,失業率攀升已經成為政府即將要面對的問題,許多家庭的生活將會有問題,政府如何提供協助,使這些家庭能度過難關?政府除了計畫採取降稅、提高免稅額的方式刺激消費之外,面對金融體系的信用緊縮,政府也應該對企業提出紓困的具體方案,來協助企業撐過這波不景氣。否則,企業倒閉將使失業問題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在企業紛紛進行裁員的同時,政府也應該留意企業是否有未給付資遣費的情形,並且應主動提供民眾相關的諮詢服務,使失業者至少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