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把我们的汉语拼音改为中共所使用的汉语拼音,他们认为这才符合国际化趋势,但其他人则认为这是盲目的中国化。我们只要仔细想一下用英文字母为中文字拼音的目的何在,就可发现采用中共的汉语拼音既不利于国际化,也违背传统,同时还会妨碍国人学习英文。
汉语拼音化已不可能更没必要
早期用英文或其他字母为汉语拼音的目的之一,是取代图形文字的汉字。这在教育不普及的时代有它的价值。如果真有一天,汉字消失而全球中文都用中国的汉语拼音表示,则因中国大台湾小,为了方便我们大概只好也采用汉语拼音来写中文。然而汉字「一音多声」(四声加轻声,最多可有五声),而同音同声又有多字,因此用拼音表示的「一个音」,实际上常有很多不同意义的汉字,所以较有深度的中文就很难只用拼音来表达。日语早有自己的两种拼音字,至今也不废弃使用汉字。更何况目前教育已普及,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印刷、搜寻、转换,以及其他运用也已极方便,实在已没有拿拼音取代汉字的必要。中国自诩为世界超强,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更不可能再要废掉自己文字之美,而改用拼音来取代全部中文。
于是,汉字的西方字母拼音只剩下两个可能目的,一是要把中文专有名词音译,让外国人可以读出它的声音,一是要拿西方字母当作学读中文的注音符号,替代ㄅㄆㄇㄈ。
汉语拼音不利外国人也不利本国人
先就专有名词译音的目的来说,拼音是要让不懂中文的人用的,要让他们依拼音念出人名、地名之后,我们可知道他们要找的是甚么人和地。那试问:有多少外国人会为了这个目的,而特别去学汉语拼音或其他任何一种汉语拼音法?恐怕几乎没有。学任何一种汉语拼音法的人都是想学中文,而一旦他们学会中文,看中文路标就直接能讲出来。这些人根本不必管我们用甚么拼音。
真正须要用拼音来念汉字地名、人名的外国人,是那大量不懂中文也未学过汉语拼音的人。而因为英语不可否认乃是国际往来最重要的语言,因此会和我国往来的外国人绝大部分会念英文。所以对他们而言最方便,对我们而言也最可靠的译音方式,是依英文通常的发音方式来拼音,以让大家把它们依照英文念出来时,我们能猜到他们是在讲哪条路。
然而汉语拼音比现在各种音译法,更明显违背了这个外国人容易念出接近正确之发音的原则,因此很不宜作为我们音译专有名词的拼音。例如任何念过英文的人都知道HE是「他」的意思,念成台语的「喜」音,但在汉语拼音中它却要念成「和」的音。以后我们看到英文字母拼出来的字,都要先想一下那是英文还是某个中文的汉语拼音,否则就会念出很多好笑的结果。而以后小孩子若要同时学英文,又要用汉语拼音做为中文注音,恐怕会常常乱成一团,简直要精神分裂。
有些人也许还是不相信这严重性。因为我们都懂中文,看惯了汉字和拼音并列的许多路名、站名,我们可能很习惯某个奇怪的汉语拼音字对应的中文发音,譬如邓小平的「小」字,可能使不少人知道X在汉语拼音要念S的音。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并没有多少这种自然教育的机会,因此并不能「自然」学会汉语拼音。不信的话请读者想想看,CI要怎么念,也问一下国内外朋友们看他们会怎么念。
我曾在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遇到一位中国部会次长,他也不赞成用汉语拼音。他说他太太姓席,汉语拼音是XI,有一次在美国看医生,护士小姐要叫她时不知该怎么念,就叫Miss Eleven(十一号小姐),因为XI就是罗马数字的十一。拼音翻译是要给外国人方便的,不给外国人方便,不只不合国际化的目标,也给自己制造麻烦。
国际化不是要在国际上制造笑话
永丰金控董事长陈冲不久前在国泰班机上看到飞航图的台湾,有个地名叫「奇埃」,他觉得很奇怪。后来他看到英文版上写的是汉语拼音的Chiai,他才发现原来是嘉义。而照英文念法的习惯,Chiai必被念成Chi-ai两个音节而非Chia-i,所以不知道台湾地理的翻译人员就把它译成奇埃。而若照传统的译法译为Chiayi,就不会被念错和译错。由此可见译音必须是照外国人惯常的念法而非自创一格的必要性。汉语拼音不照英文的惯常念法,因此这种让人无法正确念出的情况也就特别多。
专有名词的音译既然只是为了方便,那么尊重以往的音译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则。有些地名、路名我们已多年采用国际拼音法,很多外国人的数据上都已是旧有的音译。若改用汉语拼音,看了旧旅游书的人将会找不到Sun-Moon Lake,也找不到Taipei。要在外国登记住址的人,例如有外国银行账户和资产的人,说不定连有绿卡的人,都会因住址不同了而遭到麻烦。几年后会有很多外国人像电影中一样,找不到以前的「海角七号」在哪里。
姓名的问题更麻烦。若不让大家延用以前的拼音,一个人变成两个人,文凭和其他证件都会被质疑,甚至令人怀疑你还是不是你,我还是不是我。搞不好有人还会在外国被当成用假护照抓起来。就算让「老人」们沿用旧拼音,我们又会出现父子不同姓的问题。那又会有一堆麻烦。政府当然可以责成一个机构专门给大家出证明以免除这些麻烦,同时也帮邮局和快递公司及外国人找出旧地名对应的新拼音法。但我们为甚么要这么麻烦?让我们自己和外国人这么麻烦、这么不容易往来,就是妨碍国际化。而竟有人以国际化为理由来主张汉语拼音,实在可笑。
汉语拼音不是国际化而是偏狭化
专有名词的译音只是为了方便,让外国人容易念,而每个名词有唯一的对应翻译就好,并没有同一个汉文字要和其他国家采用相同音译的必要。例如陈姓在台湾多半译为CHEN,但在新加坡却译为TAN,其他地方还有译为CHAN和CHIN的,对大家都不会构成麻烦。因为这些人虽然都姓陈,但并不是一家人。有不少姓在台湾也有不同音译,例如台湾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薛琦教授把他的薛译成Schive,和其他姓薛的人不同,甚至被误以为是德国人,但对他的学术研究毫无妨碍。现在若要他改名,他却须花很大的功夫去向人证明,以前用Schive这个姓发表的著作真的是他写的。
只有一种人士的国际化和汉语拼音有关,那就是在国际上从事中文相关学术的人。这一行是以中国为主,因此图书馆里中文书的音译,文章里中文参考文献的音译,大多采用汉语拼音。但这种音译计算机可完全代劳,他们不必学,懂中文的人也不必去看。这些人在自己文章中用汉语拼音,和我们其他人的姓名、地名要如何音译,完全无关。所以,请政府和主张全面用汉语拼音的人,不要随便用国际化的大帽子来主张采用汉语拼音;甚至用国际化来掩饰中国化的目的。现在我们更要小心,若我们出口产品上出现一些中国译音特有的X和Q等等奇怪前缀的字,说不定会被认为是劣质或有毒的中国货。不用汉语拼音且用正体字是我国的特色,政府不应为亲中而轻易把它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