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寫這篇稿子時,正是上市公司紛紛公布第三季季報的時候。特別是熱門股,業績的好壞,對股價有重大影響。數字漂亮的公司,股價自然上揚,帶來了掌聲和歡笑;但成績不怎麼樣的公司,股價應聲重挫,迎來媒體惡毒批評與股民無情咒罵。對企業經營者來說,這是莫大的壓力,舉世皆然。而一季又一季地發布財報數字、一次又一次地面對股市反應,無形中,改變了經營者的思維與策略。抗壓性不夠的CEO,很容易就以達成短期目標為最高指導原則,甚至犧牲長期性布局。
從季報資本主義談起
若上市公司因為季報壓力而偏向短期目標,犧牲長期利益,則這些股票的長期投資報酬率當然也不會太好,所以不利於長期投資。於是投資人更加看重短期績效,而給予企業更大的短線壓力。如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人們稱之為「短線主義」(Short-termism)或是「季報資本主義」(Quarterly capitalism)。
儘管有人認為逐季評價並不會影響企業對長期目標的追求,因為完全沒有長線規劃的公司,假以時日終會捉襟見肘,而被市場淘汰;但多數見解認為,股票上市公司的確有過度重視短線而忽略長線的傾向。尤其是短期不容易見效的投資或支出,如:員工教育訓練、研究發展、大規模擴廠、資訊系統升級、環境汙染改善等,在短線至上的觀念下,能省則省。
受折磨的能力
以長期投資為主軸的價值投資人很早就認識這個問題,也知道如何運用這個現象來篩選企業。知名價值投資人羅素(Thomas Russo)擅長找出具長期成長力的企業並採用高度集中的投資策略。他提出「受折磨的能力」(Capacity to Suffer)這個概念,主張企業經理人必須具備此一能力,企業才值得投資。這種經理人為數不多,他們意志非常堅定,足以抵抗外界壓力,特別是來自華爾街重視短期績效的壓力。他們寧可犧牲短期績效,即使一時之間被投資人罵得狗血淋頭,也要堅持把資源投注在對企業長期有利的投資上。
羅素進一步指出,這種企業通常為家族企業或是為個人大股東所掌握,例如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因為如果沒有大股東的支持,不重視短期績效的CEO,很快就因得罪市場而夭折。由於這種企業專注於長期利益的建立與維護,所以股票具有複利的力量,是理想的長期投資標的。
投資顧問魏登伯納(Joseph R. Weiden burner)認為,投資人也必須具備羅素所謂的「受折磨的能力」,才能享有長期投資的複利果實,而不陷入短線焦躁困境。投資人要以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眼光來評估一家公司,尋找長期優勢,並堅定支持企業的長期布局,不被市場短線的波動所震懾。如果投資人不具備這種能力,即使幸運買到具長期優勢的好公司,沒多久也會因短期股價波動或業績不如預期而失望賣出。
以沃爾瑪(Walmart)為例,他所顧問的資金在2015年初以每股72美元左右買進,建立部位。隨後沃爾瑪宣布將投入大筆資金建構線上購物系統,以提升客戶服務並對抗亞馬遜的威脅。此舉讓華爾街大失所望,股價重挫。但接著沃爾瑪宣布將在2016、2017年調整員工薪資,改善福利。分析師們更是不認同,認為這對客人與員工有利,卻是以犧牲每股盈餘為代價。總之,股價繼續滑落。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投資人早就嚇壞了,但魏登伯納並不以為意,並展現「受折磨的能力」,不但一股都沒賣,還持續加碼。因為他們認為,從長期眼光來看,沃爾瑪的行動是對的。該做的事就是要做,豈可因為害怕股價下跌,或為了討好華爾街而不敢行動。他不僅認同公司,同意沃爾瑪這些措施會為股東帶來長期效益,而且還非常感激公司的經理人,能夠有如此堅強的意志,在一片罵聲當中,咬牙執行。他認為,這才是最難能可貴、讓沃爾瑪脫穎而出的地方。
▲沃爾瑪從2016年起股價一路穩定上揚,到2024年11月來到每股84美元左右,市值約為2015年買進時的3.5倍。Adobe Stock
果然,沃爾瑪從2016年起股價一路穩定上揚,到2024年2月經過1:3股票分割,11月來到每股84美元左右,市值約為2015年買進時的3.5倍。結論是:就長期投資而言,投資人和經營人都須具備「受折磨能力」。
也許有讀者問:「為什麼不先賣掉,等到2016年再買進?」是的,好問題。請想一想,如果我們能夠精準掌握行情,就不會在2015年買進,然後遇到股價大跌了。
由衷感謝經營人的堅持
筆者喜歡從「股價創52週新低」名單開始尋找,因為這正是企業處於逆境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檢視公司如何因應。只要認真找,你會發現,具備「受折磨能力」的企業並不如想像中的稀缺。或許很多台灣上市公司的規模還不是很大,仍保有濃厚家族企業或創辦人的色彩吧。
你會發現,不少企業主甚至還懷抱著當年的創業熱忱,有所堅持,具明顯的經營特色。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怪咖公司呢。當然,並不是每一家怪咖公司都具長期利益,但從這裡開始研究,或許可以事半功倍,並在投資過程中,對經營人克服逆境的強大意志力由衷佩服。魏登伯納作為一個投資人,說他非常感激經營人的堅持,讓我超有共鳴。
投資,有時也很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