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Connie Talbot),一位6岁小女孩,她在去年(2007)英国ITV「英国天才秀」表演赛(Britain's Got Talent)里一鸣惊人。那属于美声唱腔所有的圆浑而高远的歌声,从这位6岁稚龄女孩的口中发出,歌唱技巧的成熟让人意外,一曲「彩虹深处」(Over the Rainbow),超常音准,同时夹带着孩子特有的纯真与清灵。以「毒舌」著称的评委西蒙.考维尔(Simon Cowell)当场吃惊得长时间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他开口说:「你实在太棒了,我只有一个问题:这真的是你唱的吗?!」
常听说「天才」一词,康妮可能是个声乐天才:天生具有声乐才华。康妮从2岁起喜欢唱歌,而家人对她在音乐上的栽培就是一部不到40英镑的卡拉OK机。这让人怀疑康妮是不是上辈子就是一个声乐家,所以这辈子她不经学习却仍保有她的才能?而是不是所谓的天才,就是还保有他上辈子的技能的人?
美声唱法俗称意大利唱法,它使用丹田气,通过胸腔,达到头腔共鸣。这种唱法难度很大,其唱腔震动冲击波很强,在普通房间里演唱,美声唱法发出的碎金属般的振动波能把听众的耳膜震得受不了,在剧院里歌手一般不需要麦克风就能把歌声传到剧场的最后一排。换句话说,这是一般人要辛苦学习才能有的技能。
声乐似乎是从西洋传来的,而在中国古代里有没有?有。
歌声直上云霄 盖过万人喧闹
有一年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大酉甫」,这是一场与民同乐的庆祝宴会,上万人同欢的场合可以想见是多么热闹,喧哗嘈杂声使得现场各式演出的音乐都听不见了,唐玄宗败兴大怒,正准备离席回宫去,这时宦官高力士急忙出个主意:让许永新出来唱歌。
只见,许永新从容出场,一发声,歌声直上云霄。于是,喧闹的人群立即安静了下来,「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她的歌声竟然盖过现场万人的喧闹。
传说许永新从小善歌能唱,有一次在重阳佳节,她和女伴们登高踏青,在山上高歌一曲,声闻数十里外,她由此而知名。从文献所得知的许永新歌艺,综观当代,即便是三大男高音也是力有未逮。
不只是发声技巧的洪亮,歌声的感人也是拥有出神入化的奇技。
战国时有一名著名歌唱家秦青,他的学生薛谭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却自以为完全掌握了老师的本领,便告辞回家。秦青也没有说些甚么挽留,而在城郊的大路旁为薛谭饯行。席间,秦青按着节拍,慷慨悲歌。歌声高昂、激越,直上云霄;歌声振动了林木,使森林发出嗡嗡的回响;歌声遏止了天上飘荡的白云,使它们也停了下来,静静地倾听。薛谭被这美妙的歌声所打动,如醉如痴,好半天才醒悟过来,于是向老师谢罪,请求返回继续学习。
从此可知古人对歌唱艺术的掌握是相当高超的。
古代歌唱理论 强调「养气」
西方的美声唱法所指的是由作曲家于卡契尼(Giulio Caccini, 1548~1618)所开创的演唱风格,其发声风格注重音量的强大及音色的饱和圆润,在这个来自欧洲的发声系统中,相较于其他各剧种发声法,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发声时将喉头的位置下降到最低点,这样的肌肉状况造成声音的共鸣腔体的扩大,进而使得共鸣更能有饱和度。
唐《乐府杂录》记录中国古人的歌唱方法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这里所描述的与近代西方声乐理论提倡的腹式呼吸方法极为相似。
原来古人早已掌握美声唱法,并且提出了更深刻的学习之道:「养气」。
古人论唱有「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的说法。在清人王德晖、徐沅征共着的《顾误录》中说:「度曲得四声之是,而其要领,在于养气。」可见古人论唱歌 特别强调「气」。不过这个「气」,并不限于呼吸之气,其内涵更广,往往将人体和天地之间的能量泛指为气。演唱中的「劲」和「气」常常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一代大师梅兰芳也要去练气功。自古儒生都讲究打坐、调息、静心,现在不只是读书人要这样做了,连古代的歌唱家也要注重养气,要打坐、调息、静心,这样看来,古人跟现代人可不只是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科技水平所造成的生活形式差异,而是整个对人体的认识与技术应用重心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