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有機文化協會總幹事張至沅認為,除了植樹護土,只有將傳統農業轉型成為休閒農業,才能真正幫鄉親走出生活困境,而以有機農業方式維持自然生態,才能永續經營。
張至沅開始推行森林農耕法──合理使用土地,做好水土保持、不過度開墾,同時不濫用化學物質、避免傷害土地與生態,與自然和平共存。
然而要推廣有機栽培,必須徹底改變農民的耕作方式,在保守的農村更非易事。若一開始就要求農民達到標準,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為了消除疑慮,張至沅和幾位支持者成立了「合作農場」,先將環境打造出來,再從少用農藥、多用有機肥開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說服農民加入,最終達到真正的有機栽培。
另外,在檳榔變綠林的過程中,因為檳榔利用價值高,全株都可以用,因此和興村四周較平坦的地區還保留部分檳榔樹,發展出檳榔心煮湯,檳榔花做泡菜,檳榔桿蓋餐廳、涼亭、小木屋,檳榔纖維做環保碗,檳榔葉提煉酒精等另類的「檳榔文化」。
在用檳榔桿建造的「公益餐廳」裡,幾位社區媽媽忙裡忙外,親切熱誠地招呼客人。餐廳的食材都來自於合作農場生產的蔬果,由社區媽媽們自己研發養生餐點,濃厚的鄉土風情深受遊客喜愛。
和興村有機文化協會為了幫助農民,成立了「合作農場」、「建築勞動合作社」,由村民共同參與產銷作物。從廚房、水電到所有公共設施,都由建築勞動合作社承包,餐廳和民宿則是合作農場的營業單位。
張至沅說:「合作農場的經營方式是我們自己走出的一條路。窮地方才能這樣做,有錢人就不願意了。這裡算是福利機構,但必須來工作才行。農民在這裡上班有薪水,下班時間做自己的也有收入。」
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除了賣給餐廳,還可以賣給遊客,有機村入口處的農產品小市集,提供年長的村民販售自已的農產和加工品,合作農場還為村民做網路行銷服務。
和興村的生態園區包括「台灣原生種植物公園」和「合作農場」,共約20多公頃。目前南投縣政府正在審查「和興休閒農業區」申請案,通過後面積將擴大至200公頃。張至沅希望未來能夠吸引外國遊客,為鄉親們創造更大的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