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綠清澈、封閉寧靜的高山湖泊──明池,平靜無波的池水被群山萬壑包圍環繞,煙嵐飄緲在林野之間,把放眼望去的一整片綠染得淡雅……
前往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路經無數往復蜿蜒的山路。穿過數不清綿延疊翠的山頭,沿路的杉木直聳入天,隨山勢盤旋而上,幾乎不見人煙。果然品嚐甜美果實,甚需時間的淬鍊與耐心等待。
明池位於宜蘭縣大同鄉、北橫的中點,海拔一千餘公尺。約經一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由宜蘭市區抵達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一進入園區,碧綠清澈的明池盡入眼底,平靜無波的池水被群山萬壑包圍環繞,煙嵐飄緲在林野之間,把放眼望去的一整片綠染得淡雅。幾隻鴛鴦與綠頭鴨劃過池面,划出絲絲漣漪;黑天鵝是遊人眼裡的嬌客,牠昂首優游、展翅休憩,都成為目光焦點。這座高山湖泊,是如此封閉而寧靜,眼前的翠綠氣息,讓我忘卻來程的暈眩,迫不及待一探究竟。
蕨園:柳杉林群直聳入天
池畔的園林是遊賞重點。沿池旁的石階向前,蓊鬱的樹林明顯經過巧思整理,卻絲毫不失原始的天然風貌。一整片柳杉林的「蕨園」,多達50種蕨類生長其中。與地面垂直,直入天際的細長狀杉林群,密密麻麻,層疊交錯而來,寬闊了縱向的視野。木製的長條步道,直向望不盡的遠方穿透而去。獨特的林園設計,突顯出蕨園富有層次的空間感。
向前行去,一路上雲霧繚繞,篩落的陽光讓山林更顯朝氣;步道上刻意錯落的大小石磚,保留自然的樣貌,也能防止濕度較高的園區生苔易滑。我們前往時適逢假日,不少遊人選擇全家出遊,在明池山莊住上一晚,拋開塵囂也讓暑意全消。
靜石園:園中有園別有洞天
明池離開了視野,再往高處走去,「靜石園」整體的設計讓我倍感驚喜。靜石園包含富春庭、石庭等幾座庭園造景,「園中有園,別有洞天」幽玄樂趣,既源自宋元時代文人畫的山水架構,又將開放的山林以設計園林的方式雕磨構築。沒有太多刻意斧鑿的痕跡,反而更彰顯每一處的天然景致。每座木製涼亭都恰如其分地成為步道上的頓點,讓遊人或走或坐,處處都能佳景不斷。
走下石階,我們來到利用天然地形闢築的「水琴窟」,透過涓滴細水滴落的聲響,讓埋在地下的水甕發出回聲的裝置設計,源於日本茶道。水滴聲雖無旋律,迴盪在石洞中,連細碎的回音都能被靜心聆賞。不只是視覺與聽覺的體驗,更期望能藉此洗滌塵心,修養精神。
循著環園的路線,正如一座小型庭園的「富春庭」裡,許多遊人正蹲坐休息。木製長廊上可坐觀庭中的池水與瀑布,從長廊向這一側望,蛙鳴大作、流水潺潺;日式建築裡,坐在家中的走廊上,就能擁有整座山水榮景。善用原始的地貌和景緻設計而成的富春庭,其富有禪意的特色造景,讓我大感佩服。據說每逢初春,山櫻遍野,將別有意境。
石庭「枯山水」山水觀: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長廊的另一側,是巧與欣欣向榮的「富春庭」相對的「石庭」。「富春庭」的泉池山水,與「石庭」的枯山水,一陰一陽,饒富趣味。受中國禪宗影響的日本「枯山水」山水觀,石頭象徵著山與島嶼、白沙象徵水。透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造景冥想,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帶給我另一種心靈感受。
再往前行,鄰近「曲水庭」中有「流觴亭」,明顯典出東晉王羲之。庭園以一條涓涓細流貫穿,坐在「流觴亭」中,可靜聽潺潺的水聲,感染清涼的氣息。盛夏時園中植滿射干,高度近膝、花呈橙紅的射干,引來群蝶飛舞。在清淺的小溪旁賞花暢飲,古籍中文人的風雅之舉真不過如此。
慈園:明池制高點,可遠眺全景
向上行,我們來到「慈園」。「慈園」為已故總統經國先生明池別館館址,目前已重新築一庭園。從整座園區頂端的「慈孝庭」向下俯視,明池的全景和遠處的明池苗圃盡入眼簾。繚繞在雲霧間,彷彿伸手就能緊抓飄緲的山嵐,離日出東升的距離更近了。若能在制高點觀賞朝陽夕霧,一定會是相當美妙的經驗。
園中處處都有驚奇,路程不曾是雜亂或無趣的;更可貴的是,因為在原始地貌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想設計,只需簡單古樸的剪裁和適當的創意,就能將此地的景緻加倍發揮。這樣的美景真不只是人工可以左右。
若能悉心留意園內的每個細節,仔細駐足品味,無限的巧思意念,可以讓遊人滿載而歸。環園一周後,我們回到明池湖畔,不少遊人依舊在石階與木台上逗留,餵鴨、談天、賞湖。池中插上獨枝殘枯的紅檜木,與四周巨大的天然白木林群遙相呼應,更擴大這座公園的意蘊。一場餘韻無窮的山林洗禮,帶來無盡的滿足與感動,真慶幸我曾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