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女性科學家這麼少?

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四大領域中人數比例偏低的現象,一直讓經濟學家感到好奇。
Fotolia
第146期
樊家忠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 研究員,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其主要研究興趣 為勞動經濟學、家庭經濟學以及公共政策效果估計。

自從哈佛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urence Summers)因為提出性別差異的看法而被迫辭職之後,男性經濟學家們討論類似問題時都有點怕怕的。

勞倫斯‧薩默斯2005年在一次研討會的講話中提到,性別差異也許是一些女性科學家或工程師難以在知名學府取得尖端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這番將學術領域的成功與性別歧視掛勾的言論,自然難逃撻伐。

不過,女性在四大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簡稱STEM)中人數比例偏低的現象,一直讓經濟學家感到好奇,並想要為這個長久持續的現象提出有力的解釋。以美國為例,在STEM四個領域中工作的女性比例大約是25%。這個比例在年輕的人口中比較高,但即使將女性偏多的醫護人員算入,也大約只有40%。

 

薩默斯的假說

2005年1月14日,當時是哈佛校長的薩默斯發表了一個演講,主題是要探討女性在STEM領域中的短缺。他提出三種不同的假說,包括歧視性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文化對女性專業領域的選擇所產生的影響。不過,他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並非歧視,而是男性跟女性在數學能力上的差異。

然而,這個差異並不表現在平均值上,而是離散度上。在高中時期,男性和女性數學能力在平均值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男性的能力比較分散,女性的能力則比較集中。於是在能力分配的高端有較多的男性,同時低端也有較多的男性,如圖所示。薩默斯認為,由於成為科學家或者工程師的人,應該是數學能力在高端的人,這導致了STEM領域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

薩默斯的論點受到了哈佛其他教授與外界的嚴重批判。雖然這些批判包含了大量誤解,但最終仍然導致他的去職。

薩默斯的論點到底對不對呢?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家珍妮特‧海德(Janet Hyde)在2009年發表的文章中分析了高中階段國家數學測驗的結果。他們發現男孩和女孩的平均分數十分接近,但男生的分數離散性較高,因此在分數的頂部男孩跟女孩的比例大約是2:1。另外兩篇經濟學的論文,Ellison and Swanson(2009)以及Pope and Sydnor(2010),也發現在能力的高端上男孩比女孩多。這些發現表面上都支持薩默斯的主張。

 

刻板印象的影響

不過,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是,男女在高中時期的數學或者其他分數上的差異是天生的呢,還是在教育過程中被灌輸刻板印象的結果?不少父母甚至老師並不鼓勵女孩學習數學,甚至灌輸她們「女孩數學能力本來就差」,或者「數學好的女孩沒有吸引力」等等觀念。這些觀念可能會降低女孩們學習數學的動機與時間投入,從而導致較低的成績。

瞭解男女分數差異的來源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係到這樣的差異能不能透過人為的方法消除,以及要採用何種方法等問題。如果差異來自於教育過程中灌輸的刻板印象,那當這樣的教育方式被矯正過來後,男女分數的差異就會消失。可是如果差異是天生的能力造成的,教育政策便無法奏效。

Spencer, Steele, 和Quinn三位心理學家利用實驗的方式來驗證刻板印象對於女孩數學成績的影響。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當女孩在考試前被告知「該次數學測驗是為了證明女孩數學能力較差」這樣的刻板印象時,她們的平均數學成績明顯地落後男孩。可是如果沒有在考前強化這樣的印象,男女的成績差異幾乎就完全消失了。

 

不少研究者發現一個女大學生在專業領域的選擇,受到「榜樣」的影響很大,其中一個扮演榜樣這個角色的是數學或者科學領域的女性教授。Fotolia

 

大學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在美國,高中教育還沒有區分自然組與社會組,這個分流是在大學三年級時才開始。美國的經濟學家Xie 和Shauman 發現,即使到了高三,男女間不論是數學與科學的成績,還是就讀STEM領域的意願,都只有些微的差異而已。可是,到了大學時期男女選擇STEM領域就讀的比例卻嚴重失衡。這讓研究者們懷疑,問題可能出在大學時期,而不是在高中以前。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發現一個女大學生在專業領域的選擇,受到「榜樣」的影響很大,其中一個扮演榜樣這個角色的是數學或者科學領域的女性教授。

 

大學教授的榜樣效果

Carrell, Page, 和West三位經濟學家利用美國空軍學校的男女學生來進行估計。由於空軍學校的學生不能自由挑選特定教授開授的必修課,而必須透過抽籤來決定班別,所以一個學生不論男女、也不論個人偏好,被女教授教到的機率是隨機的。這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估計女教授授課對學生的成績以及未來領域選擇的影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了非常顯著的榜樣效果(role model effect):那些上過女教授的數學或者科學課程的女學生,其SAT的數學成績會上升5%,而且這些女生以後主修STEM領域的比例跟男生無異。同時,類似的榜樣效果完全沒有在男學生身上發現,因男學生的表現不會因為教授性別不同而有差異。

加拿大的Hoffmann和Oreopoulos兩位經濟學家也利用了多倫多大學的學生進行類似的研究。他們在女學生身上觀察到類似的「榜樣效果」,雖然其效果比空軍學校的影響來得小。上了女教授的課的女學生,其平均成績會提高5%,而且退選該課的機率會下降1.2個百分點。

 

台灣的制度大不相同

台灣的教育制度中,自然組與社會組的學科分流主要是在高中階段完成的。雖然近年來有較多學生跨學科領域,但畢竟是少數。因此,跟美國的學制比起來,台灣的學科分流開始的時間提早很多。可以想見的是,大學女教授的榜樣效果可能會受到限制,但也許某些榜樣效果會在高中老師身上體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藥王」當歸 可補一切虛勞
 當歸小傳三國時期,司馬昭派大將鍾會、鄧艾進攻蜀國,蜀國君主劉禪竟嚇得開城投降,使苦苦堅守在劍閣的姜維,欲降不願,欲戰不能。…
王義郎追求品質第一的精彩人生
王義郎的一生十分精彩,經歷過金融業、航空業、證券業、觀光業以及目前經營的食品業等各種領域。出於對美食的興趣,同時也想將健康概念分享給更多人…
中聯辦大換班 加強未來統戰?
香港特首梁振英在1月16日做了他上任後的第一次施政報告,除了打造新香港之類的宏圖大計,缺乏具體解決民生問題的辦法,對政制改革更是諱莫如深。…
飲食性肥胖瘦身後,為何容易復胖?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代人的飲食早已不再是求得溫飽而已,吃得太好、太多反而成了問題,「減肥」也成為熱門話題。但好不容易才瘦身下來,…
有聽說父母不會跟孩子玩嗎?
當媽媽之後,我一度以為逗逗孩子笑、給寶寶舉高高就是跟孩子玩。教養書上也寫道:幫孩子做做按摩、讀讀故事書或洗澡,都是陪孩子玩耍的方式。…
當前台灣經濟的一個關鍵問題:萬般皆下品,唯有買房高?
今年,房市終於冷下來了,並出現些許跌幅,可是沒有發生帶量的快速下跌或恐慌,這令我更加憂慮。儘管大家普遍認為房價已經過高,…
2013年3月全球大事
地點:梵蒂岡 天主教第266任新教宗「方濟」出爐 經過5輪投票,羅馬天主教第266任教宗在梵蒂岡的3月13日晚間誕生,…
全球氣候變遷 每年15萬人遇害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影響,小則花期失序、夏冬氣溫失常,大則颱風洪水大雪成災,甚至嚴重傷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