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女性科學家這麼少?

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四大領域中人數比例偏低的現象,一直讓經濟學家感到好奇。
Fotolia
第146期
樊家忠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澳洲國立大學經濟學 研究員,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其主要研究興趣 為勞動經濟學、家庭經濟學以及公共政策效果估計。

自從哈佛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urence Summers)因為提出性別差異的看法而被迫辭職之後,男性經濟學家們討論類似問題時都有點怕怕的。

勞倫斯‧薩默斯2005年在一次研討會的講話中提到,性別差異也許是一些女性科學家或工程師難以在知名學府取得尖端研究成果的重要原因。這番將學術領域的成功與性別歧視掛勾的言論,自然難逃撻伐。

不過,女性在四大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簡稱STEM)中人數比例偏低的現象,一直讓經濟學家感到好奇,並想要為這個長久持續的現象提出有力的解釋。以美國為例,在STEM四個領域中工作的女性比例大約是25%。這個比例在年輕的人口中比較高,但即使將女性偏多的醫護人員算入,也大約只有40%。

 

薩默斯的假說

2005年1月14日,當時是哈佛校長的薩默斯發表了一個演講,主題是要探討女性在STEM領域中的短缺。他提出三種不同的假說,包括歧視性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文化對女性專業領域的選擇所產生的影響。不過,他認為主要的影響因素並非歧視,而是男性跟女性在數學能力上的差異。

然而,這個差異並不表現在平均值上,而是離散度上。在高中時期,男性和女性數學能力在平均值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但男性的能力比較分散,女性的能力則比較集中。於是在能力分配的高端有較多的男性,同時低端也有較多的男性,如圖所示。薩默斯認為,由於成為科學家或者工程師的人,應該是數學能力在高端的人,這導致了STEM領域中男性的比例比女性高。

薩默斯的論點受到了哈佛其他教授與外界的嚴重批判。雖然這些批判包含了大量誤解,但最終仍然導致他的去職。

薩默斯的論點到底對不對呢?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家珍妮特‧海德(Janet Hyde)在2009年發表的文章中分析了高中階段國家數學測驗的結果。他們發現男孩和女孩的平均分數十分接近,但男生的分數離散性較高,因此在分數的頂部男孩跟女孩的比例大約是2:1。另外兩篇經濟學的論文,Ellison and Swanson(2009)以及Pope and Sydnor(2010),也發現在能力的高端上男孩比女孩多。這些發現表面上都支持薩默斯的主張。

 

刻板印象的影響

不過,一個更基本的問題是,男女在高中時期的數學或者其他分數上的差異是天生的呢,還是在教育過程中被灌輸刻板印象的結果?不少父母甚至老師並不鼓勵女孩學習數學,甚至灌輸她們「女孩數學能力本來就差」,或者「數學好的女孩沒有吸引力」等等觀念。這些觀念可能會降低女孩們學習數學的動機與時間投入,從而導致較低的成績。

瞭解男女分數差異的來源非常重要,因為這關係到這樣的差異能不能透過人為的方法消除,以及要採用何種方法等問題。如果差異來自於教育過程中灌輸的刻板印象,那當這樣的教育方式被矯正過來後,男女分數的差異就會消失。可是如果差異是天生的能力造成的,教育政策便無法奏效。

Spencer, Steele, 和Quinn三位心理學家利用實驗的方式來驗證刻板印象對於女孩數學成績的影響。他們在實驗中發現當女孩在考試前被告知「該次數學測驗是為了證明女孩數學能力較差」這樣的刻板印象時,她們的平均數學成績明顯地落後男孩。可是如果沒有在考前強化這樣的印象,男女的成績差異幾乎就完全消失了。

 

不少研究者發現一個女大學生在專業領域的選擇,受到「榜樣」的影響很大,其中一個扮演榜樣這個角色的是數學或者科學領域的女性教授。Fotolia

 

大學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在美國,高中教育還沒有區分自然組與社會組,這個分流是在大學三年級時才開始。美國的經濟學家Xie 和Shauman 發現,即使到了高三,男女間不論是數學與科學的成績,還是就讀STEM領域的意願,都只有些微的差異而已。可是,到了大學時期男女選擇STEM領域就讀的比例卻嚴重失衡。這讓研究者們懷疑,問題可能出在大學時期,而不是在高中以前。

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發現一個女大學生在專業領域的選擇,受到「榜樣」的影響很大,其中一個扮演榜樣這個角色的是數學或者科學領域的女性教授。

 

大學教授的榜樣效果

Carrell, Page, 和West三位經濟學家利用美國空軍學校的男女學生來進行估計。由於空軍學校的學生不能自由挑選特定教授開授的必修課,而必須透過抽籤來決定班別,所以一個學生不論男女、也不論個人偏好,被女教授教到的機率是隨機的。這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估計女教授授課對學生的成績以及未來領域選擇的影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了非常顯著的榜樣效果(role model effect):那些上過女教授的數學或者科學課程的女學生,其SAT的數學成績會上升5%,而且這些女生以後主修STEM領域的比例跟男生無異。同時,類似的榜樣效果完全沒有在男學生身上發現,因男學生的表現不會因為教授性別不同而有差異。

加拿大的Hoffmann和Oreopoulos兩位經濟學家也利用了多倫多大學的學生進行類似的研究。他們在女學生身上觀察到類似的「榜樣效果」,雖然其效果比空軍學校的影響來得小。上了女教授的課的女學生,其平均成績會提高5%,而且退選該課的機率會下降1.2個百分點。

 

台灣的制度大不相同

台灣的教育制度中,自然組與社會組的學科分流主要是在高中階段完成的。雖然近年來有較多學生跨學科領域,但畢竟是少數。因此,跟美國的學制比起來,台灣的學科分流開始的時間提早很多。可以想見的是,大學女教授的榜樣效果可能會受到限制,但也許某些榜樣效果會在高中老師身上體現。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一文看懂兩岸政治體制分別
中共人大3月11日以幾乎全票通過修憲草案,取消了國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不超過兩屆的限制,在全球掀起輿論潮。負責通過修憲的中國的「民意代表」…
旺生企業郭瓊英 成就鰻魚女王品牌之路
旺生企業董事長郭瓊英,經營鰻魚出口超過四十年。葉俊宏攝影 旺生包裝廠員工排排坐,挑揀分類鰻魚。葉俊宏攝影「刷!刷!刷!」…
小說的衰落和狄更斯的頓悟
美國南達科他州立大學教授博頓(Joseph Bottum)的英文新書《衰落的小說》(The Decline of the Novel)…
股市的通關密語:歪打正著
多年前,我曾經去看一個攝影展,剛好有人問攝影師某張精采照片是如何拍出來的,答案是:歪打正著。其實,不只是攝影,許多成功人士被問到類似問題時…
戴爾上億烏龍訂單,誰來買單?
前些天晚上,原本在看電視的小妹一連接了幾通電話後,便迫不及待地跑進房間開機上網。這非常反常!不知道有甚麼特別的「重大事件」,…
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假學歷也悄悄改了
前美國微軟公司中國區總裁唐駿的假博士事件,成為網路焦點新聞,被稱為「詐彈」;不僅把他的「打工皇帝」頭銜,炸成了「打工謊帝」,而且還「株連『…
西蒙波娃《第二性》興趣索然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的《第二性》曾被視為女權運動的「百科全書」,該書(法文版)1949年一出版就造成轟動,…
勇敢展露內心 成就更強大的領導者
書名:讓你的脆弱,成就你的強大:重整創業路上的情緒包袱,成為更堅韌的領導者 作者:傑瑞.科隆納(Jerry Colonna) 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