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成立的臉書最大電子商務社團TeSA(Taiwan E-commerce & Startup Association,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2014年成立至今人數超過二萬人,每天業界重要資訊貼文多達上百篇。共同創辦人周振驊曾任職城邦集團,有十餘年人資經驗。
2013年周振驊開始創業的旅程,先後與夥伴共同創辦艾特網路、利來管理顧問兩家公司,雖然都是從企業組織、人力資源的需求出發,從成果來看卻幾乎不同。
課程1:
忽略市場需求 方向錯誤導致失敗
談到創業「失敗」的這門課,他很有感觸也不吝分享。2013年周振驊用了半年時間,耗資超過300萬,成立艾特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出平台「SpotMe」,想打造台灣第一家以協助傳統組織線上商業媒合的商務人脈平台,更同時開發Android與Apple兩種系統的App。當時定位在social network(社交網路),而不是job bank(就業資訊平台)的「SpotMe」,目標成為華文的LinkedIn(領英,類似臉書的社交網路平台),以社群的方式建立人才庫,企圖進攻104人力銀行的市場。
「104、1111人力銀行每到5、6月一定會打電視廣告,廣告不是針對客戶(企業主),是針對供應商(學生),因為他們是拿學生和就業者的履歷賣給企業主,要先有產品才能賣。當時的市場,要打敗人力銀行至少也要打電視廣告,那就是一千萬起跳。」周振驊分析道。
無法跨過高廣告門檻,104始終未被撼動,SpotMe約莫半年就宣告擱置。周振驊剖析當時失敗的原因:「台灣推一個平台上線約莫需要四、五千萬,而且台灣沒有使用平台直接付費的習慣,還要先教育消費者。當時因為很難找到市場、沒有Business Model、缺少資源,所以我在那裡跌倒了。」
▲TeSA成為新創業者下班熱門學習據點。TeSA提供
課程2:
善用手邊資源 經營社群獲取養分
「但我運氣好,跌倒之後,有前輩找我做TeSA,後來才成立公司。」創辦TeSA,從臉書粉絲團開始,到舉辦創業聯誼會,都來自現有的資源。「上天對我很好,因為那一次的跌倒,才有新的轉機。」
周振驊分析三種創業成長現金流的曲線:
賣雞排的成長曲線是從買機台負債到開始賺錢,現金流呈現「/」趨勢,只要一開始賣就是正向現金流;平台則呈現大大的「U」,中間會燒很多錢,燒到底之後才會翻轉;社群式的成長曲線比較不規則,開始時呈現「ㄇ」趨勢,剛開始沒有像賣雞排需要很多成本,慢慢有知名度就開始投入人力資源,之後下降燒錢,之後又突然上升,起起伏伏一直到呈現「/」的現金流成長型態,屬於慢慢回收類型。
新創產業通常規模小、資源少,許多創業的開端來自於一個奇妙的點子。從第一次創業經驗很快汲取養分,周振驊想的是:能否構思出創新的商業模式,找到獲利的空間。
因為發現電商的知識四散,中小企業缺乏人才,創立從線上社團到線下的交流會TeSA,周振驊希望提供創業者互相分享經驗的平台。TeSA創辦初期零資本,從經營臉書社群開始,清楚定位在貼近市場的電商創業媒體,之後逐漸聚焦人才的培訓,每個月定期舉辦TeSA講堂、課程,也推出電商大學。秉持「使用者付費」的原則,TeSA盡可能邀請電商領域的專家授課,培訓專業人才,2015年進一步成立「利來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方向準確、節省資源,周振驊的二度創業於是有了不一樣的結果。有人說創業是「減法」的藝術,周振驊表示:「這是創業很重要的本質,也是未來商業發展的趨勢,要想著怎麼縮小客群、怎麼讓目標更明確。」
課程3:
跳脫製造思維 使用者才是核心
「很多人以為把產品做好了就有機會,沒有,消費者和你的關係建立是一條很漫長的路,並不是投了廣告就想要人家買單。」周振驊提醒,為甚麼創業容易失敗?「因為台灣普遍有製造業思維的錯誤,我覺得產品好,你就要跟我買。但是網路時代的創業能量和核心,不應該是供應商或產品,應該是你的客戶或使用者。」
回頭看失敗的創業經歷,周振驊笑著說,其實負債300多萬也不算太多,許多人說不定一生都背著千萬的房貸。重要的是曾經失敗,讓他下次創業很快可以避免許多問題,知道哪些事注定失敗。
他甚至說:「失敗太容易了,遲早會找上你,越早失敗越好。」成功的商業個案讀得再多,誰都不可能立刻複製、起飛,因為成功的經驗往往獨一無二,但是失敗,更容易被歸納。
心理素質許多時候來自失敗的養成,隨著越來越強大,就有更大的能力扛下責任。周振驊在培訓電商人才時,常鼓勵創業者不要去選簡單的路,「應該選難的,你會得到更多生命禮物、更多成就感,會對很小的事情都充滿感激。」他舉好萊塢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接受訪問時所說為例:「上帝把生命中最好的事物,放在恐懼的另一端。」
成功,總是出現在失敗的低谷之後。
相關文章:
創業陣亡率超過90% 不懂失敗 怎麼會成功?
快豹科技創辦人張國基 慘賠1500萬後站穩腳步
新創四要素 少走回頭路
避免企業自爆的簡單經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