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辐射零剂量?谈毒物兴奋效应

根据研究,低剂量的辐射和污染物不仅对人体无害,还有实质益处。你认为呢?Fotolia
第201期
林茂昌
作者为台湾知名的翻译家,翻译过多本重量级财经著作,如葛林斯潘的回忆录《我们的新世界》、畅销书《黑天鹅效应》、《师父》、《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大债时代》等。曾任台证期货总经理、期货商公会理事。自2004年即财务独立从事价值投资。2011年出版第一本着作《我的职业是股东》,广受好评。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去(2018)年找了麻州毒物学专家卡拉布里斯(Edward Calabrese),研究放宽辐射零剂量的政策,此举引起正反双方的论战。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的概念如果推动成功,可能正式被政府法规所采纳,认定低剂量的辐射和污染物不仅对人体无害,还有实质益处。此举将对污染管理产生重大的变革,改写环境经济学,并大大减轻厂商在防治污染上的经费。想想看,核能电厂可以因此省下多少钱?

但世间有这么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尽管笔者相信毒物兴奋效应的神奇力量,对政府放宽辐射等高危险性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却是持保留态度。

传统的主流观念认为,毒物就是毒物,无论剂量多么微小,毒性依然存在,这就是所谓的「线性无低限模型」(Linear Non-Threshold Model, LNT)。这是一种假说,同时也是一种态度:既然放射线很危险,我们还是不要接触比较好。零剂量、零风险才是王道。

然而人类长期面对毒物和风险的经验却未必如此。住在豪宅里吃无毒有机食物固然健康养生,但山野渔樵每日辛勤劳动与大自然相搏,似乎更为强健长寿。唯有经历一个又一个的逆境考验,人才会更为强壮。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是「杀不死我的,让我更为强壮」。

当然,毒物兴奋效应派学者所根据的并不只是这些励志的心灵鸡汤而已,卡拉布里斯还搜集了数千个研究成果,证明生物和细胞具有某种程度的适应能力,当毒物剂量很低时,不仅不会杀死生物或细胞,还会激发自我保护和修复的功能,变得更为强壮。也就是说,毒物剂量低到某种程度时,反而成为对身体有益的良药。由于这个效应来自生命长期演化的结果,因此普遍存在,不限于特定毒物,也不限于特定生物。

例如农业专家很早就发现,经大量稀释的除草剂,反而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这就是除草剂普遍存在的双相剂量效应,高剂量具抑制作用,低剂量则是促进生长。世纪之毒戴奥辛是众所周知的致癌物,然而陶氏化学(Dow Chemical)的病理学家柯奇巴(Richard Kociba)以二年的时间进行白老鼠研究发现,喂食低剂量戴奥辛的老鼠,得到肝癌的机率低于没有喂食戴奥辛的老鼠。另外有些民俗药材含有微量的汞,长期大量服用反而汞中毒。这是汞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的例子,低剂量具疗效,高剂量则是毒物。

其实,任何的压力,包括冷热、饥饿、负重、心理创伤等,都具有毒物兴奋反应。适当运用轻微的压力,渐进锻炼,有助于身心健康。但这是否表示,政府可以立法,适度放宽辐射线、戴奥辛或其他有毒物质的排放标准,一方面「促进」全民健康,一方面大幅减少厂商的环保支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首先,每个人的「低剂量」水平不同,而且会有很大的差异。就像举重选手轻易举起100公斤,有的人可能10公斤就拿不动了,如果政府放宽了戴奥辛或辐射安全剂量,就算大多数人如理论所说,降低了罹癌风险,但难免有少数人因此大幅增加得癌症机率。难道这些人活该吗?政府要如何补救?他们又如何证明自己罹癌是因为政府放宽毒物排放标准?当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

其次就是高毒性或高杀伤力的毒物,即使具有毒物兴奋效应,也不宜放宽,因为后果难以收拾。洗冷水澡、过午不食、举重、运动等,就算操作不当,顶多只是感冒、饿坏肚子、皮肉受伤而已,休息几天就无大碍;可是辐射和戴奥辛等剧毒,万一不小心超过剂量,那就是悲剧了。运用毒物兴奋效应锻炼身体的方法很多,不需要拿辐射线和戴奥辛来开玩笑。

再来就是同时接触几种不同毒物,个别安全剂量是否会受影响?短时间一次接触和长期暴露是否有不同作用?我们目前并不清楚。假设政府同时放宽了许多毒物的容忍标准,人民等于同时增加许多的毒物剂量,也许一个一个来看,这些标准都没问题,但全部加起来真的就不会有问题吗?而实验室里的研究,毒物接触时间顶多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但标准一旦放宽,人民实际接触污染物是经年累月甚至是数十年,效果会一样吗?

最后,由专业医师对个别病患实施毒物兴奋疗法,和放宽厂商毒物排放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事。专业医师对病患的诊疗,具有高度的监看和控制调整过程;而厂商排放毒物,受影响的是不特定的大众,只能透过大规模的研究调查才勉强掌握人民健康状况。随意放宽标准,一旦出问题,不仅为时已晚,通常还是大规模的灾难。

总之,在毒物兴奋效应之下,我们或许可以更理性的看待低剂量辐射等毒物,但这并不表示政府和厂商可以因此合力放宽管理标准。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後山的琉離珠和山羊小學
寒假期間出遠門到花蓮、台東「雲遊」,行前沒有預定落腳處與事先訂房。同行的小女只有兩個要求:有機會要讓她「逐校園而遊」──…
百萬人斷糧 東非饑荒50萬童瀕死
東非饑荒越來越嚴重,僅在索馬利亞就有370萬人飽受饑餓折磨,約50萬名兒童已經饑餓到瀕臨死亡。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為「非洲之角」…
宜蘭「大病院」變身
十年前的某日,一陣漸次擴大的「嗡伊嗡伊嗡伊──」救護車警示音,劃破了宜蘭市寧靜的街道。車上一條瀕臨生死關頭的生命正在與死神搶時間。那時,…
以巴(哈)衝突正在撕裂美國左派陣營
以巴衝突的火焰正在燃燒,但對美國來說,這次戰爭比俄烏戰爭更難應付。俄烏戰爭期間,美國與北約內部基本能夠控制局面,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內部,…
天光雲影共徘徊
迎一陣清風,清風拂不去心底的悵然;笑一臉燦爛,燦爛掩不住歲月的刻痕。整理過往的書信,無意間翻到妳寫給我的一篇文稿,讓我的思緒頓時也隨之翻揚…
唐高駿渾身是勁 搶救宜蘭「大病院」
在十年前,從台北到宜蘭,不論是搭二個小時的火車走北迴線,或是開三個小時的車走濱海公路,抑或穿越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都不是件舒坦的事。…
長庚養生文化村 不只是養老
老人照護問題,近年來漸由家庭轉向社會,不同銀髮機構適合的對象與年齡各不相同。台塑集團創辦的「長庚養生文化村」,占地34公頃,…
冬日裡的明亮風味──橘子
冬天是橘子的產季,從10月至隔年3月,椪柑、桶柑、茂谷柑、海梨柑等,各式橘子品種輪番上陣!你喜歡哪一種橘子呢?剝開橙色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