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官方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驱动下,中国各银行今年前三个月新发放的贷款总额激增到4.58万亿元,是去年同期放贷额度的244.36%。但是,近日中国国家审计署发布关于刺激计划的审计报告称,发现部分企业有票据违规行为,导致银行存贷规模被夸大。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审计署5月18日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一些基层银行审核把关不严,一些企业利用虚假合同和发票办理票据贴现,部分贴现资金被存入银行谋取利差,未注入实体经济中。报告中没有披露其发现违规票据的金额,但报告称,这虚增了银行存贷规模,加大了银行系统性风险。
北京国海证券分析师冯伟对《亚洲时报》说,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有41%属于中长期贷款,而票据融资占到三分之一,这个比例过高,有问题。他说,一些公司会把通过利率极低的票据融资借来的贷款存进银行,换取更高的利息,或者拿去炒股。许多投资者认为,今年上证综合指数的飙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贷款资金流入了股市。
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幅也从侧面证实了贷款金额并没有完全注入实体经济的问题。中国社科院一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第一季度的4.58万亿元都花出去了的话,中国经济现在应该已经接近过热;但实际情况是,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幅只有6.1%,比上个季度的6.4%还要低。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资深研究员帕提斯(Michael Pettis)为《华尔街日报》撰文时表示,面对中国内需低迷的困境,现行的贷款政策难辞其咎。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积累了不少坏帐。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银行监管机构采取了两项主要措施,一是使用中国政府资源向银行注入资金,二是将存款利率设定到大大低于贷款利率的水平。为了确保银行的高利润,存贷款之间的息差超过了市场自行决定时应有的水平。这从两个方面打击了消费:政府向银行注资,实质上是用纳税人的钱支付预期损失,监管部门从老百姓的收入中拿走了原本可以进行消费的大部分资金。而压低企业贷款利率,和将存款利率压得更低,负作用更大,因为中国大多数储蓄都是银行存款,储蓄收益是家庭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储户被迫接受低得可怜的储蓄回报率,减少了家庭的收入,因而减少家庭支出。
在当前经济刺激政策下,银行以极低的利率向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大规模发放贷款──迫使国内生产快速成长,这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有通过国内消费才可以解决。但是,现行的贷款政策却恰恰阻碍了消费成长。
帕提斯最后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限制中国消费成长的措施都必然会限制中国经济的成长。新增贷款的爆炸式成长就可能会如此,为了换取暂时的反弹而鼓励新一轮大规模资本的不当配置,中国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多年的低速经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