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推荐,所以去看了奥斯卡影帝尼可拉斯凯吉主演的《末日预言》。在毫无冷场的剧情以及逼真的音效影像环绕下,笔者和所有观众立体声地走过了一回地球的死亡与再生。
出土文物左证,末日电影丛生
其实从许多出土文物显现,地球上曾经有不同的文明存在过。可是因为目前人类所不明白的原因,这些文明一再地灭绝然后又一次次地重生。
由于有这些出土文物的左证,所以许多科学家大胆地推论造成地球灭绝的各种原因,并且与古文物以及《圣经》的记载与种种预言书相印证。这些论述催生了许多末日灾难片,《末日预言》显然是其中之一。
《明天过后》描述严重温室效应下大自然的全面反扑球;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我是传奇》讲述人类在一种病毒的侵袭下,误用了一种药物致使绝大部分的人类灭绝。今年的这部《末日预言》则是以太阳磁场变化周期演绎出地球终结日。
上述几部片子笔者都看过,但《明天过后》或者《我是传奇》的重心放在人类的勇气,像欧洲新古典主义的画风,比如歌颂英雄事迹的《跨越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着重于呈现英雄如何征服自然。《末日预言》则拍出了其他层次──信仰,像是米开朗基罗雕刻的圣母悼子。
是「注定」还是「偶然」
尼可拉斯凯吉在《末日预言》里扮演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约翰柯斯勒。约翰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并且对于太阳有独到的研究。由于他挚爱的妻子在一场灾难事故中丧生,所以他和还是小学生的儿子相依为命过着父兼母职的日子。
约翰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可是长期以来他抱着天体物理研究专业,与父亲越行越远终至不再对话。尤其在妻子死后,他对于这个世界究竟是由一个最高意志决定的「注定论」还是只是一连串意外碰撞的「偶然论」,感到全然的迷惘。生命对他来说只是在学校与住家之间往返,然后看顾着儿子长大。
但是生命还有人的存在是否还有更深的意义?对于周遭一切事物丧失信心不抱希望的人,该用甚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死亡和分离?死亡究竟是不是生命的终点,从此尘归尘土归土?当约翰沉湎于丧妻之痛,聆听着贝多芬第七号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时,他挣扎在相信宿命与怨恨宿命之间。
直到约翰柯斯勒拿到一张50年前一位小女孩手写的纸条,从上头一连串看似毫无意义的数字归纳出惊人的发现:这些数字准确地预言了过去50年的每一场重大灾难,包括致使他妻子死亡的那个事件。这一连串的数字同时还预言了另外三场还没发生的灾难,其中的最后一场就是以「every one」死亡为终点的世界末日。地球上的67亿人将无一幸免,除非从天外降下了救度之手!
外星人与幽浮?
走出电影院后我发现每个看过这部片子的人都有不同的心得。有人认为那些在电影最后从天而降的透明光体,如同一朵朵含苞莲花的载体,是「外星人的幽浮」。换句话说,这些外星人来救援了部分被选择的生命,使其免于这场浩劫,并且在劫难后将这些人送返新生的地球,重新开创另一个世代的文明。
但读过《以西结书》的人绝不会这么认为,对佛经或《圣经》有一点了解的人也不会这么想。从佛经里我们可以看到,修到三界最高层次的天人(出了三界的第一个果位才是罗汉),就拥有幻化形体或者不具备形体的生命形式。而《圣经》里面记载伊莱贾升天时,前来接送伊莱贾的载具「火车火马」(在火光中的光亮马车)乘旋风升天而去。
所以光体的生命形式与飞天发光的载体并不是外星人的「专利」。
启示录与预言书
如果《末日预言》打算把这部片子里的超自然力量定义为外星人与幽浮,就不必费心安排约翰父亲那位牧师的角色。约翰之所以名为约翰,显然与其牧师父亲的信仰有关。
新约中至少有两位约翰,一位是施洗者约翰,另一位是耶稣的门徒,他写了《约翰福音》、《约翰书信》以及《启示录》。
当约翰柯斯勒根据他的专业判断知道太阳的变化将导致地球的灭绝时,他拿起电话打给了他几年都不曾讲过一句话的父亲。他希望父亲能够带着母亲以及妹妹设法避难,尽管他明知当那一刻来临时,电磁波的力量可以穿透地表一英里以上,摧毁一切事物。
虽然没有人相信他,即使是他的研究所同事都不相信他,但他确信自己的观察没有错,并且心存万一,希望家人能够避开这场人类不可能避得过的灾难。
为了说服父亲,约翰告诉身为牧师的父亲,他见到一个预言。约翰希望父亲能够相信他,并且立即采取行动避难。而且约翰不止想救父亲,他更想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抢救自己的儿子。
可是约翰的父亲很坦然地说,如果那一天到临,他会坦然接受上帝的安排。他相信预言,同时认为人们轻忽了《以西结书》,轻忽了预言书揭示的真相。而约翰的儿子呢,竟然成为地球上极少数「被提」的选民,在最后的一刻到来之前,被高层生命提离地球。
在面临生离死别的选择时,约翰鼓励自己的儿子选择自己的道路。同时领悟到这绝非生命的终点。虽然生离死别的痛,没有被择的痛,如剜心去骨一般,但他别无选择只能被遗留在地球上承受一切。最后,在无知的世人还在抢夺物资,以为世界还会继续的时候,他赶回父母的身旁,与亲人一起面对最后时刻的到来。
最后一刻,他父亲对他说:It's not the end. (这并非终点/结束)约翰拥抱着家人平静地说:I know. 然后在贝多芬第七号交响乐的第二乐章衬底下,一瞬间,所有的物质灰飞烟灭......
玛雅古文明的密码
《以西结书》是《圣经》旧约中的一部预言书,作者据信是先知以西结。在《以西结书》中很多异象的描述和使徒约翰所写的《启示录》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事实上不只是《圣经》中有末世预言,知名的作家摩利斯.科特罗(Maurice Cottrell)从许多玛雅古文明的古庙与碑石中发现了一组一再重复出现的密码: 1366560。若将这个密码的单位视为一日,则换算为年可以得出3,740这个年数(一年有365天,每四年有一闰年366天)。
根据玛雅文献记载,地球每隔3,740年这样一个周期就会被毁灭一次,这样的毁灭已经发生过四次。摩利斯将玛雅古文明这组密码1366560与太阳磁场变化周期相比较,发现太阳磁极每隔3,740年就会对调一次。摩利斯推论地球的灾难极可能与太阳磁极的变化有关。
其实宇宙如此浩瀚,NASA以天文望远镜拍摄了无数的星云崩解图片,那里面有数之不尽的恒星。同为恒星的区区一个太阳有了甚么变化,在宇宙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是对于地球上一切生命来说,却是生死的重大变化。
问题是,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个变化吗?如果根据玛雅的预言再对照公历的时间,第五太阳纪终结的日子,将落在公元2012年12月21日前后。
诺查丹马斯在16世纪时,写下一本名为《诸世纪》的预言诗集,诗中所描述的尽是人类的末日来临。《诸世纪》第六卷第九十七篇,也描写了末日都市的破灭:太空在45度上燃烧,火焰逼近巨大的新都市,一切都在瞬息之间化为灰烬......
这不是终点
电影一开始,约翰对于宿命是痛苦不解的,因为他不明白上帝为何要取走他善良妻子的性命,更不明白自己在至亲的妻子死亡的那一刻,为甚么没有任何心灵的感应,为甚么阻止改变不了这个悲剧。但人生是否注定,不因为人们的否认而不存在。
为甚么笔者一开始把《末日预言》的表现方式函射到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悼子雕像呢?因为《末日预言》里没有英雄,也没有主角最终脱免了灾难的happy ending。《末日预言》歌颂的不是人类的勇气,而是平静地呈现人们的生命观与宇宙观。
从相不相信灾难将临,一直到面临灾难时人们的不同选择。有信仰的人不惊不惧对照着没有信仰的人慌乱逃窜。
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悼子雕像没有哭天抢地的哀恸,怀抱着耶稣基督的圣母对于愚昧的世人,只有无尽的悲悯。她知道生命的真相,她知道It's not the end.(这并非终点/结束)但怀抱着在十字架上受尽凌虐的圣体,她的痛,从圣洁的脸上静默地展现。
《圣经》里的巨轮与佛经里的法轮
《末日预言》从一开始在主角播放贝多芬第七号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时,就沉浮在相信宿命与否认宿命之间。低沉的音符接续着带点哀伤的弦乐合奏,这种带点哀伤而抑郁的气氛向前推进着,似乎在诉说着生有何欢。
在灭尽一切之前,天像破了开口一样,一个巨轮转动着......《末日预言》这部电影试着把旧约《以西结书》里描述的天开了、得见神的异象,把以西结所描述的巨轮变成真实的影像呈现在世人面前。
「轮的形状和颜色好像水苍玉。四轮都是一个样式,形状和作法好像轮中套轮。」「轮行走的时候、向四方都能直行、并不掉转。」《以西结书1:16, 1:17》
《末日预言》同时把《以西结书》里所说的天使的形象一并呈现。天使与巨轮最后带走了约翰珍爱的儿子......
在瞬间洪势灭尽一切后,旧世界里的一切都消失了,过了不知多久之后,满天光芒飞舞,如同一个个透着光的轮盘......地球又重新回到生机蓬勃,所以死亦何苦?死亡是重生的起点。末日之后,新天新地来临。
总体来说,笔者认为《末日预言》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的层次比其他的末日电影丰富,而且有许多考据切合了诸多预言。因为这部电影,笔者去比较了《圣经》里所说的巨轮与佛经所说的法轮,发现两者极其相似,甚至这些先知所预见的,根本就是同样的神迹。
这部电影在美国的票房极佳,在台湾也一样有不俗的成绩。还没有看过的读者们可以试着找找二轮院线,相信您可以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