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暖化谈人类的「冷眼旁观」

全球暖化问题导致近年来南极冰山加速崩解。
Getty Images
第143期
叶弘婕

近年来,全球不断遭受极端气候的侵袭。今年冬天,美国东岸暴雪不停,西部则陷入干旱,人们再次切身感受了天灾之苦。但盖洛普3月份的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美国民众认为,全球暖化的严重性被夸大,暖化不是导致极端气候的原因,也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

美国人「冷眼旁观」全球暖化

当极端气候已成常态,人们似乎愈来愈麻木。科学家与其它相关机构一直将全球暖化与气候变迁视为人类重大威胁,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却来自于民众对此议题的冷漠。

虽然许多人士为此积极奔走,美国前副总统高尔(Al Gore)巡回全球演讲千场、出版书籍及拍摄纪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联合国也定期发表报告,警告人为因素导致全球暖化的可能性增加,试图提升政府与民众的警觉性。然而,据盖洛普全国性调查显示,这些努力并未大幅改变美国人的想法。

盖洛普于1989年首度进行「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民调(2009年前称「温室效应」(Green House Effect)),忧虑比例在2000年达到40%的高点,并于2007年攀上41%;低点则出现在1997年(24%)、2004年(26%)和2011年(25%)。2014年的数据为34%,又回到了1989年的水平。

虽然有六成美国人相信,全球暖化是「现在进行式」,但其急迫性远远比不上经济、赤字、失业率,治安、健康保险等议题。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与切身无关或长久之后才会出现的问题,人们往往选择「眼不见为净」。

诚如英国BBC资深节目制作人玛格丽特‧贺弗南(Margaret Heffernan)在《大难时代》(Willful Blindness: Why We Ignore the Obvious at Our Peril)书中所问:「人们为何选择无视风险?为何在遭遇重大挫败或灾难后,才发现早已有人预见危险也提出警告,只是无人理会?」

人类「鸵鸟心态」是常态

玛格丽特认为,人类的「鸵鸟心态」成因相当复杂。其一是大脑不喜欢冲突,会想方设法避免冲突,与其面对,不如视而不见。人们习惯与想法一致者共处,却因此出现了团体思考的盲点。

她在TED(TED分别代表科技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与设计design,是一个国际性的跨界智库与对话平台)的演讲中,分享了1950年代英国流行病学家艾丽斯‧史都华(Alice Stewart)的故事。当时大部分疾病都跟贫穷有关,但艾丽斯发现,多数儿童癌症患者却来自富裕家庭。她在十分艰困的情况下展开研究,令人惊讶的是,统计数据显示,死亡的儿童中,母亲在怀孕期间做过X光检查的人数是没做过的2倍,这个发现挑战了传统看法。传统看法认为,任何事情都是有安全门坎的,尤其X光机器在当时是酷炫的新科技,相当热门。

艾丽斯在1956年《刺胳针》(The Lancet,或译柳叶刀)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初步结果,继续进行研究。经过整整25年,英美医疗机构终于禁止怀孕妇女照射X光。玛格丽特说,所有数据都是公开的,数据随手可得,但没人想知道;每周都有孩子垂死,但甚么都没发生。25年来,艾丽斯一直在奋斗,她又怎么知道自己是对的?

关键在于艾丽斯与统计学家乔治‧尼尔(George Kneale)的合作模式,后者以不同方式分析,想尽办法证明艾丽斯是错的。旁人看来是激烈交锋、冲突或矛盾,艾丽斯却认为这就是「思考」。

不再当个冷漠的旁观者

玛格丽特又以在医疗设备公司工作的乔(Joe)为例,乔发现目前的医疗仪器太过复杂,可能产生错误伤害病人,但公司其它人似乎都不担心。然而,乔不敢道出内心想法,他惧怕冲突,怕到觉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辞去热爱的工作。

在玛格丽特的鼓励下,乔勇敢提出质疑,结果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问题与担忧。现在他们可以一起思考,虽然辩论与争执从未停过,却使得大家更具创造力,设法解决问题,改进仪器。

玛格丽特表示,人类面对过的难题及经历过的灾难,如个人婚姻危机、公司组织崩坏或是撼动全球的金融风暴,很多都是从信息公开后才得以解决的,只不过我们常蓄意忽略,因为我们不想去处理可能挑起的冲突。

当我们敢打破沉默、勇于看见并制造冲突,才能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思考。仅管今日信息较过去更为发达,信息本身无法带来改变,只有认清深藏内心的盲点,正视事实与恐惧,发挥勇气去利用信息,不再当个冷漠的旁观者,才能获得足以改变的力量。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政府名人背書 ABCD公司行大騙
近日,一群被騙得血本無歸的大陸投資人再次在網上呼籲關注,而騙子公司「ABCD國際企業集團」曾經得到中國政府部門和名人的精心包裝的背景,…
吃不起榨菜? 中國人的菜籃子有多沉
中國近來外有中美貿易戰壓力,內有豬瘟天災,內外交迫下,經濟情勢反轉直下,人民荷包失血,菜籃子十分沉重。   中國經濟出現「…
百變酪梨 超人氣的祕密
外型像梨子,口感滑順似乳酪的酪梨,又稱牛油果、鱷梨,是熱帶的樟科樹果實,原產於中美洲與墨西哥,後來被移植到世界各地的熱帶與地中海型氣候區。…
小攤販的夜市人生
走進興仁花園夜市,看著琳瑯滿目的招牌、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一時之間,真是不知如何下手。當忙著獵取目標時,您可能不知道,美食的背後,…
哈德遜河畔的白屋莊園
上一期,阿丹精心取景了美國哈德遜河(Hudson River)的壯麗景色,且預告了本期將介紹沿河而建的豪宅風光。 畫面中被樹林環繞的…
有感於說話
  仔細想來,人在一生中說的話很多,但真正有價值的話卻很少。多數的話都是在重複,重複著過去的經歷、重複著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
拒絕國際救援隊入川 另有蹊蹺?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地震引全球關注,傷亡人數不斷攀升,眾多災民仍在瓦礫深處,命懸一線。已經進入汶川震央的空降兵和武警部隊,…
重獲外資青睞 東南亞經濟翻紅
東南亞國家在歷經金融海嘯後,再度成為投資人青睞的對象。其中印尼受惠於改革派當選,國際市場對當局政改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