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文名字這件事

赖宛琳

去过土耳其之后,回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关于英文名字这件事,当然还有土文名字。

 究竟我需不需要一个外文名字?小时候受美式教育,上英文课取个英文名字好像理所当然,这个习惯延续到大学,Halil bey在让我们挑选土文名字时我抢得更快,就是要挑个和英文名字很像的发音。坚持两个名字要类似,现在想想,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表示我认为这个名字可以/足够代表我,成为赖宛琳的另一个符号。

Lydia, Leyla, 宛琳 一个人身上有这么多符号会不会很奇怪、很多余?

 有些人把取英文名字视为臣服英美强势文化的表现,所以我看到越来越多人抛弃过去的英文名,改用中文罗马拼音。我觉得我不是那样的人,谈什么臣服太沉重,但是当出国机会增多,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的时候,越觉得,一个英文名字,反而让我在自我介绍时更显得绑手绑脚。「你住在美国/土耳其(地点不同视我用哪个名字)吗?」「我来自台湾。」「这是你的本名吗?」「不是。」「那为什么要取一个美国/土耳其名字?」「因为...我们小时候会上英文课...老师叫我们取。」「那你的本名是什么?」「wanlin, w-a-n, l-i-n」

 然后如果对方真的想跟你交朋友,他会很认真地发音,一字一字仔细记着,即便不是那么准确,即便他可能无法马上记起来,但是下回当听到他用很烂的发音叫你wanlin时,很奇怪,就是比Lydia更感到亲切和舒服,于是我开始思考外文名字的必要性。

 我想起土耳其小朋友要我在黑板上写下我的中文名字,然后他们在台下依样画葫芦抄下来,轮流拿着跟我合照,或许他们一辈子也不会知道正确发音,甚至是名字的意义(土耳其人很爱问你名字的意思),可是他们会知道他们曾经有个来自台湾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宛(wan)琳(lin)。如果我使用Lydia或Leyla,这一切美好的文化交流,会不会因此无法发生?更别提汉字可是这个世界上最繁复、详细、美丽(当然也很困难)的字体。

 扯远了,当初使用Lydia Lai走天下,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网络世界让我没有安全感,在这个大数据和大搜寻时代底下,总觉得一个菜市场英文名比起中文更不容易被人肉到,光是现在我在FB搜寻栏打上Lydia Lai,台湾就有上百个同名女生,我也多了一层保护膜。

 然而随着FB已经从虚拟逐渐变成现实人际关系网络一部分,使用英文化名(其实也不到化名这么严肃)到底是否还有其必要性?再者,Lydia这名字从国小跟着我到现在,一下要抛弃也觉得舍不得,Lydia这名字也很好听,念起来很优雅(自我感觉超良好)

总之,这是一个最近关于名字的烦恼。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商业用途严禁转载※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討海人
陰雨連綿多時,難得今日陽光爛漫,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先生背起相機,我們來到了壯圍海邊。 冬日陽光沒有為蘭陽溪口帶來溫暖,…
抱個拳、行個禮,文武雙全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會進行形象包裝的組織團體。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主動和周恩來握手,這位記者握完手後,卻大聲地說…
人生,一場註定的旅程?
人生,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生命體驗,還是一場踏入世間前就註定好過程與結局,並且可以反復開啟的旅程?這是「宿命論」者與「無神論」者爭論的焦點,…
讓江澤民不敢唱歌的中共元老
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6月14日逝世。新華網發消息稱,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喬石1924年12月生於上海,…
談現代人的健康
  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時間、空間縮小到幾乎沒有距離了。現代文明給人類自己帶來的極大的憂患,正在逐漸地向世間逼近。…
雷人提案多 中國兩會千奇百怪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年度人大、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13日、14日閉幕。這個中共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次的兩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在近六千件提案中,…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零接觸學習:知識型商品線上化 Hahow業績爆發
從1月爆發武漢肺炎以來,隨著疫情升溫,「零接觸」的商業模式或是「遠端工作」的配套,逐漸成為企業正常營運,甚至創造更多業績的解套方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