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奖励加薪 没道理也没效益

台湾实质薪资倒退至四十多年前的水平,民怨很深。图为劳工团体今年5月1日在凯道举行「反低薪、禁派遣」游行活动。
白川
第149期
陈博志
作者为前经建会主委、总统府国策顾问、台湾大学经济系主任暨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智库荣誉董事长,为台湾经济发展与国际金融专家。

这几年台湾实质薪资倒退至四十多年前的水平,民怨很深,成为政府无能的重要标记。江宜桦院长在薪资倒退多年之后,不久前才通令各部会找出薪资倒退的原因,以便拟出「加薪组合拳」,经济部和立法院则要修法让加薪企业可得到减税的奖励。马总统在双十节谈话中也强调要减税来鼓励加薪。这种政策是花钱来收买人民以求降低民怨的肉桶政策,民粹的做法在野党不敢反对,甚至可能加码,一般人即使知道有问题也多不愿批评。

但台湾经济这些年会这么没有活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一再采取这种目标看似正当,其实却不符学理,实际上也有很多困难甚至错误的政策,并因为已用了这种错误且无效的政策来应付民意,所以就忽略了真正重要且有效的基本面改革。

应改善教育及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要提高工资,根本正确的方法是改善教育及产业发展环境,以提高劳工和产业的真正本事。但政府把十二年国教搞得怨声载道,却不做甚么可提升学生能力的教育改革,近年的国内净投资也低于2007年之前甚多。基本面能力的改善相对不如外国,薪资当然会倒退。这些基本该做可做的事很多,只看政府和人民有没有心去努力而已,本文不再次说明,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我的其它文章(例如载于2013年12月《台湾思想坦克》第2页的〈累积和改善实力才是经济发展的正途〉及载于2014年7月《台湾经济研究月刊》37卷第7期第8页的〈提高薪资关键因素〉)。

在基本环境和能力的改善之外,政府若要进一步干预市场,则依经济学理应以消除市场失灵现象为限,而且以直接消除或抵销市场失灵较有效率。但政府目前以减税鼓励加薪的政策并不符合这经济原理。加薪可以得到减税的政策简单地说,就是用政府和人民的钱来补贴一部分企业加薪的补贴政策而已,它并未明显降低或抵销那个市场失灵现象,执行上有点复杂而不公平,而且难有甚么效益。

加100元薪 减4.25元税 效果有限

先就加薪的效果来说,政府的想法是加薪的企业在核订营利事业所得税时,其加薪的金额可放大为130%或更高倍数来计算成本,因此核订的盈余即可减少而少纳营利事业所得税,因而使企业较愿意加薪。这政策看起来有奖励因此应该有效果,问题是用实际数字算一下就知道这效果其实很小。 
假设某企业加薪100元,即使用扩大为150%来算,即可以增列50元成本,而减少50元核定之盈余,因此可使税率17%的营所税少纳8.5元。但企业分红之后,营所税有一半可抵综所税,因此股东真正得到的租税减免奖励只有大约4.25元。

 

研发能够对社会利益起到正面作用。Thinkstock

 

试问有多少股东会为了这4.25元租税减免而愿意做原来不愿做的100元加薪?何况减税只有加薪这一年,而加了的薪水却要每年继续发下去。所以没有多少原来不加薪的企业会像政府这么笨,为了降这4.25元的鼓励而加薪100元。换言之,这政策的真正效果会很小,政府最后可能会把本来就要加薪的那些企业之加薪拿来当政绩,而且白白给这些本来就要加薪的企业减税。

这种以减税奖励加薪的想法,可能是由对研发之奖励东施效颦而来。企业研发行为对它自己和社会都有利。若对自己的利益大于其成本时,不须奖励企业自己就会做。而若私人利益(例如0.9亿)略小于成本(例如1亿)而使企业不愿做时,政府只要基于其外部或社会利益(例如0.5亿)而给一点奖励(例如0.2亿),企业的利益即可大于其成本因而愿做该项研发,而社会则可得到更大的总利益。

但企业加薪的外部或社会利益甚小,而不像研发那么显著,在不须和其它企业争夺员工的不景气时,加薪对企业的私人利益很小甚至没有,就算企业加薪100元只加一年且可带来60元的企业私人利益,那政府也要补贴40元以上企业才愿加薪。而现在政府今年补贴4.25元就想让企业因而长期加薪100元,实在是异想天开。

加薪应针对薪资基本面因素

其次已有不少人指出,有不少企业的大股东和经营者的关系人已坐享不该有的高薪,如果对这种肥猫加薪还可减税实在很不公平。但若要排除对高薪者加薪之奖励,又可能排除了真正该加薪留住的人才,而且政府将陷入很麻烦的查核工作。为一个效果很小的政策耗费大量行政成本,实在很不值得。

这样的政策也可能对较有良心的企业不公平。因为奖励的标准是「加薪」,而非薪资水平,因此原先压低薪水的企业反而比原先给公平待遇的企业更有加薪而取得奖励的空间。这政策是在不景气时才给奖励,因此有些较没良心的企业也可能在景气好时尽量拖延加薪,说是要不景气时再加以得到奖励,但到时候会不会加也不一定。

其实,不景气本来就非加薪的适当时机,市场力量主要是在景气时借着人力供给相对不足,而企业也较有能力支付高薪时,一举将薪资推高。政府这政策若使某些企业在景气时想延后加薪,将会降低景气好时市场推高薪资的力量。这些企业到不景气时即使真的加薪,却因大环境而不会迫使其它企业跟着加薪。因此这种政策长期来看,有可能使整个市场提高薪资的力量反而分散而下降。

这个政策会如前述没甚么效、不公平、复杂,就是因为它并非针对薪资的基本面因素,也不是针对市场失灵的问题来拟定,而是误以为国家政策可像骗小孩一样,给颗糖果就可把人带走。政府推估说,这项政策会减少3.07亿元的营所税,但综所税和营业税分别可增加3.94亿与2.3亿,税收净增加3.17亿,并创造出46.04亿元的民间消费。这种推估就是典型把企业和人民当傻瓜的做法,它的计算基础就是前述政府减税4.25元,企业就愿加薪100元的荒谬假设。这几年政府这类荒谬夸大的政策效益评估及宣传已不胜枚举,光我在本专栏指出、事后并已得到证实的就非常多。这也是为何政策无效而经济没有起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政策应审慎评估成本效益

这些年来政府很多政策不只是没有好好思考道理及评估其成本效益,有些政策甚至完全忽略成本而只拿效益来夸耀。最近台中的BRT饱受批评,马总统却说很多人抢着坐BRT,所以批评是不对的。这种说法就是不看成本只看效益的典型例子。

BRT有免费优惠,又停掉了一些替代的公交车路线,人民当然可能抢着坐。但要看BRT政策是否恰当,要同时看它直接花的成本,以及其它车辆可用之道路少了一线,其它公交车也少了几路所造成的不方便之成本,不能只看有多少人抢着坐,这些人很多说不定是坐不到其它公交车而被迫进来坐BRT的。

减税奖励加薪的政策的规划评估如此草率,它虽因道理上不对而一定无效,但将来政府也很可能把奖励期间包括本来就会做的所有的加薪行为都当成政绩或这政策的效益。人民若不能明辩这些错误的说法,我们的政策就会继续烂下去。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經濟局勢究竟是好了還是壞了?
還記得2008年的博鰲論壇嗎?當時剛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但尚未就職的蕭萬長以民間人士名義與會,…
台灣米的內涵與高度
談起「自由貿易」,自然會有得利的產業,也會有被衝擊的行業。問起哪個產業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100個人裡頭至少會有99個人說是:農業。…
你缺少一雙鞋嗎?
冬日黃昏的菜市場冷冷清清,賣菜阿桑裹著棉襖、縮著身子在寒風中打盹兒,菜架上的彩椒顯得格外耀眼。 「阿桑,蘿蔔一斤多少?」…
央視高層斂財20億 醜聞搖撼官媒
中國最主要的官方宣傳機構──中央電視台,最近負面傳聞不斷。曾任央視副台長的原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被雙規後,近日終於有高層落馬。6月1日,…
鄭州12局長 管不好一隻狗
中國官僚認真走過場的文化,不只反映在各種開會上,也一樣反映在各種新政上。去年河南省鄭州市的「養狗新政」在屆滿一週年後發現,…
中國貿易總額首次超美居冠
中美兩國官方數據顯示,如果按照出口和進口貨物的總量來算,中國貿易總額去年首次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美國商務部2月初公布,…
回顧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2008是個驚濤駭浪的一年,因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風暴引起了各國經濟問題,用「百年罕見」來形容也不為過。新的一年,…
習近平的中國進入無夢時代
10月份中共召開十七屆五中全會,習近平擔任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緊接著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增補習為國家軍委副主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