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纸媒末路?新媒体勇开路

1980年代,五、六百万人口的香港却可以养活四百份报章杂志,可谓世界奇迹。
Getty Images
第159期
林保华
作者为资深评论家、专栏作家、中共党史学者。曾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员,研究中国政经改革。

7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内,多家香港报章杂志或停刊或预告停刊,似乎为香港的纸媒敲起丧钟。

《新报》、《成报》,不新、不成

7月11日,创刊56年的《新报》宣布停刊。《新报》创办人罗斌是1949年逃避中共来香港的上海人,先创立环球出版社,复刊他在上海创办的《蓝皮书》及创办《武侠世界》、《新电视》及《环球电影》等杂志,并于1959年创办《新报》,走通俗路线,1980年代销量曾经达到10万份。1980与1990年代我两度在那里用不同笔名写有专栏。九七前业绩下降,转手给英皇集团的杨受成至今,但是报业竞争激烈,无法突破困境,终于出现今日的命运。

7月17日,因未能清缴印刷费,《成报》被迫停刊。《成报》比《新报》更老,创办于1939年。1980年代,它在香港销量第二,但却是最赚钱的报章,因为所有买卖汽车的广告,都在它那里刊登,所以广告收入不菲,当时甚至在中环黄金地段建造大厦。但是1995年《苹果日报》创刊后,《成报》销量下降,2000年,创办人何文法年迈而转手。其后经营也没有起色而多次转手,多与中资有关,甚至是忠实地走梁振英路线。其后其母公司成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由高院开庭聆讯,由于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及债权人对清盘呈请均表明中立,聆案官遂正式颁下清盘令。但毕马威强调清盘不会影响成报出版业务的经营,包括《成报》和杂志的出版。因此后续发展还待观察。

1980年代,香港这个五、六百万人口的城市,却可以养活四百份报章杂志,真是世界奇迹。这当然拜新闻自由之赐而百花齐放,并且不断创新。但是也因此竞争十分激烈,稍微保守一些的,就不得不倒闭或易手。例如香港最老牌的三家报纸中,《工商日报》与《华侨日报》先后在1980年代与1990年代倒闭,胡文虎家族星岛集团的《星岛日报》也在九七后的2003年易手。其它小型报章开开关关,数不胜数。

「壹传媒」后还有「端传媒」

虽然老报章逐渐「不支」,但是后起之秀的壹传媒集团,情况也不乐观。那一周,也传出《壹周刊》将会裁员及三个月后停刊,但是执行总编辑黄丽裳澄清未有决定是否停刊,但证实7月份内编采部会有裁员计划。可见,1980年代末期创刊、曾经领风气之先的《壹周刊》是否停刊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虽然《壹周刊》尚不停刊,壹传媒的《忽然一周》却决定在8月上旬停刊。《忽然一周》在2008年每期销量接近20万份。后来虽然销量下降,但是今年刚开始出现亏损,老板黎智英就立即拿出大刀做出停刊的决定,显然他有他的想法。

黎智英是高瞻远瞩的商人,经常走在时代的尖端,虽然有时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苹果日报》很早进军网络、进军动画,都领先其它报章。显然他也已经看到媒体的趋势而逐渐收缩纸媒了。如果不是前年台湾的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台湾的壹传媒早就易手,然后可能就是香港的壹传媒了。纸媒卖不成,黎智英专心经营网络,现在香港的《苹果日报》网络版收益已经超过纸媒。去年占中运动,还引发最强大的中国黑客疯狂攻击,可见其影响力。

但是壹传媒的问题又不是一般媒体所遇到的问题,因为其反共立场,所以在中国压力下,广告收益大为缩减。这也会影响黎智英是否继续经营媒体的决心。 这三、四十年来在香港独占鳌头的是《东方日报》。但是它的「东网」台湾分部也在7月中旬大幅缩水,只留下5名政治记者。

虽然纸媒大吹淡风,但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同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端传媒」,定位面对全球华人。执行主编张洁平说,印刷版纯属「过渡产品」,只是香港市场保守,最初计划只出电子版,但政府记者会、立法会会议都不能出席,加上印刷版有助建立credibility(可信性)。它的投资者是海归派,出手宽绰。鉴于张洁平曾经在《阳光时务》任职,而这份杂志的老板陈平很代表中国改革派的思路,后来被迫关闭,因此端传媒的动向很值得注意,是否与《阳光时务》有某种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从目前的观察,例如报导台湾的反黑箱课纲,比任何香港媒体还详细,应可见其开明立场。

另外一直热衷传媒,有意成为「东方梅铎」的前《明报》与传讯电视老板于品海,在投资多维新闻网后,再度筹办新媒体《香港01》,是周刊性质,预计年底出版,班底来自《明报》与《明报周刊》。虽然以网为本,稍后也不排除发展收费纸媒。 因此虽然有传媒的新兴势力出现,但是也还是以网络为主,纸媒只是辅助性质。新媒体的出现,无论如何对日益萎缩的香港言论自由,有一个刺激作用;尤其当功利的香港人日益被中国极左势力收编的时候,能够有敢言的海归派来替补,是值得欢迎的,尤其张洁平否认那是「红色资本」。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in89豪華數位影城 與你牽手走向下個50年
結束段考的午後,穿著制服到西門町看場電影,是許多人學生時期難忘的回憶。對不少影人而言,那個彷彿永恆存在的青春聖地──西門町,「六號出口」…
Google+挑戰Facebook,你看好誰?
「社群網戰」再掀波瀾!Google在2011年6月29日正式發表了最新的社群網站「Google+」,企圖迎戰已成立七年多、擁有全球7.…
全球經濟衰退 美國轉批德國有內情
美國財政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日前先後對德國的經濟擴張做出強烈批判,認為德國強化出口卻不思提振內需與改變薪資結構,…
鄒族青年方政倫 培育阿里山「冠軍咖啡」
阿里山上最有名的經濟作物,近年來公認是茶葉。一般人可能難以想像,阿里山鄉的樂野村有一間遠近馳名、吸引眾多台灣咖啡愛好者的咖啡店。…
過年看的經典棒球電影
年關將近,通常這是出門去租或買DVD來消磨無聊時間的好機會。棒球在美國歷史久遠,自然也已經深入文學和電影之中,成為重要的養分。…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
錢永健先生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可喜可賀。說來有趣,他還是當年「海歸」(海外留學歸國人士)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堂姪呢。…
維穩的雪球效應:中國有1億精神病患?
7月20日,一件被捂了一個多月的事件被曝光,引發了中國今年以來第3波有關維穩正當性的討論。這一案件的苦主是湖北省政法委綜治辦副主任(…
使用Wi-Fi無線上網 小心暗藏陷阱
許多人喜歡在咖啡店或公共場所使用Wi-Fi無線網路上網,能夠一邊喝著咖啡一邊上網,是一件快樂又有趣的事情;但美中不足的是,使用公共的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