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方10月19日公布第三季度经济数据,GDP比去年同期成长6.9%,经济成长放慢到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慢步伐,跌破官方心理防线。面对GDP「破7」(7%不保)的疑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称,由于钢铁、水泥、建材这些传统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速都出现了下滑,另有国际层面的因素和国内层面的因素相互迭加,加大了第三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
中共五中全会10月底即将开始,通常中共重大会议前经济数据的表现都会亮丽些,此时「破7」或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同时第三季度疲软的迹象再次引发外界对中共经济数字准确性的议论。
《华尔街日报》报导认为,中国第三季度出现好几个政策失误,并搅乱全球市场。政府对股市策动拙劣的救市,并意外宣布贬值人民币。后者被全球投资者视为中国经济挣扎的迹象。整体而言,中国经济仍受困于高企的债务、房地产过量兴建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的制造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但该行业的利润出现了持续下滑,中国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已连续43个月下滑。
根据瑞士银行分析,处于困境的房地产业预计将把中国今年的GDP增幅拉低1.5个百分点。虽然近期房地产销售在某些地方已出现回升,但中小城市仍有巨大数量的未售房屋,开发商投资意愿低落,而购房者则期待进一步降价。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北京还在试图保持7%左右的2015年经济成长目标。今年1月份以来,北京已经批准了总价值逾1.8兆元的刺激计划,包括修建逾200条铁路、高速公路,能源和排污工程项目等。9月的贷款数据强劲,体现了当局主导的刺激计划已在大力推进中。北京也给地方官员施加更多压力,一些近几个月没有充分投入资金到基础设施项目的官员因而受到惩罚。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经济学家不信任中共数据,他们纷纷各自创模型来评估中国经济。英国《电讯报》报导说,「李克强指数」暗示中国经济陷入停顿,今年成长仅仅达到3%。「李克强指数」是基于现任总理李克强在十年前担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时青睐的三个实体经济指针:银行借贷、铁路货运量和电力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