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章和电视节目中,最常讲到的国家就是美国,当然是希望台湾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制度层面,尽可能多地向美国学习。但美国毕竟是大国,有些方面跟台湾不易模拟,那我们就从两个比台湾还小的国家的例子来看一下台湾的前景。
一个就是瑞士。不少台湾人希望台湾成为东方的瑞士,那种中立、独立、富有而和平的国家。这个愿望当然是美丽的,但为甚么瑞士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人民是以甚么样的价值为根基的呢?
2009年夏天,我曾到瑞士参加「国际藏汉会议」,第一次目睹那个美丽而和平的国家。首先瑞士的人口组成就令我惊奇:74%是德国人、20%法国人、5%意大利人、1%罗曼人(古罗马人)。一个国家四分之三是德国人或后裔,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攻城略地,占领扩张,简直要霸占全球,在那种时刻,为甚么在瑞士占绝对多数的德国人不主张跟德国统一,或者说回归祖国呢?
瑞士很小,但瑞士人很自豪
那时候,纳粹德国不仅吞并了奥地利、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苏台德区、纳粹的坦克军团还进攻法国英国甚至非洲,要建立大德意志帝国。那个时候,小小的瑞士,还跟德国接壤,只要占四分之三多数的德国人要求跟德国统一,希特勒稍微表示一下「顺应民意」,那瑞士就成为德国的一个飞地、一个省了。
当时的德国可谓不可一世,无论军事还是经济上都是世界强国,瑞士成为德国的一部分,就是成为强盛的一部分,成为崛起的一部分,成为大国的一部分。瑞士的小,就变成了大,成为强大的一部分。在瑞士的占绝对多数的德国后裔,怎么就不看到这一点呢?他们怎么就不要求统一,回归Motherland(母国)呢?
当时的瑞士,完全没有这种声音,所以希特勒才无法找借口吞并瑞士。反而瑞士表示要中立,等于是不站在德国那一边,由此保住自己国家的生存。我一直在思考,当时瑞士的德国后裔,那些德国人为甚么不心向强大的德国?
最根本的原因,是那里的德国人也好、法国人、意大利人也好,有一种很强大的心理,这种心理来自在西方最常强调的一个词:individualism(个体主义)。这种个体主义的人生哲学,这种个体主义的价值理念,导致他们心灵强大,心理独立。心理强大、心灵独立的人,不需要靠群体壮胆,不需要靠多数撑腰,不需要依赖其它甚么祖国呵、强国呵来增加自己的分量。他们相信自己,依赖自己,有自信。
所以在瑞士的四分之三德国人、20%法国人、5%的意大利人,他们视自己是「瑞士人」。他们不依附甚么德国、法国、意大利,他们依靠的是自己;他们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理念,独立的心灵。由此,才缔造了最初的瑞士,又在战乱中保住了自己的独立主权。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作瑞士人,并为自己是瑞士人而骄傲,而理直气壮地存在,而顶天立地地站立。所以虽然瑞士国很小,但做瑞士人他们很自豪,很高大。
移民有更强的命运共同感
另外一个原因是,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反而会有很强烈的命运共同感,会更倾向独立,而不喜欢统一。像瑞士,全是移民组成的,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因为大家都是移民,同舟共济,是共同命运体。这也是瑞士人不愿成为德国一部分的原因之一。
像美国这个移民国家也是这样,当初建国的时候,除了很少的土著印第安人,其他全部都是外来的,从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来的,其中英国人占到四分之三。那时候的大英帝国,可是比今天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强大多了,那是全球唯一的超强。但那些居住在美国的英国人为甚么就硬要脱离一个强大的母国呢?
原因跟瑞士可能相同,也因为是移民构成,大家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所以更容易倾向独立,建立新国家。他们也是像瑞士那样,有个体主义文化,有独立人格和尊严意识。
移民相对来说是比较勇敢、有冒险精神的,也就是胆大的。因为你背井离乡,敢到另外一个国家开始新的生活,那是有风险的。今天从伦敦到纽约,坐飞机是6小时;但当时从伦敦到纽约坐船要90天,春夏秋冬,等于坐一个季节,一个季度!
尤其严重的问题是,那时没有冰箱,食物很困难储存,很多都腐烂掉,再加上医疗落后等,很多人都死在来美国的船上。对美国独立做出重大贡献的英国人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当年写了一本重要的书叫《常识》(Common Sense),提出美国从英国独立出来是人民的选择权利,是常识。他当年(1774年)从伦敦坐船首次来美国,到了美国海岸的时候,是用毯子裹着抬下来的,他在船上感染了热病,奄奄一息。最后治疗了六个星期才活过来。跟他同船的好几位乘客都死在了旅途之中。所以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它的人民多是有强烈的求新、创新和冒险精神,有比较强大的心灵,这跟一个国家的独立有相当的心理关系。
新加坡对抗中共统战的三大政策
另一个可以给台湾启示的国家比瑞士还小,是新加坡。当然有些台湾朋友对李光耀家族政府很不满,因为他们曾谄媚北京,在联合国发言欺负台湾。但是抛开这些,新加坡能保住自己的独立国家主权地位,对台湾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瑞士的国土跟台湾差不多,是四万平方公里。新加坡就更小了,才716平方公里,不要说上万,连上千都不到。新加坡的领土是台湾三万多平方公里的五十分之一。
新加坡可谓弹丸之地,不是更容易被它国吞并吗?尤其新加坡的540万人口中,75%是华人,这跟瑞士的德国后裔比例四分之三是一样的。而且新加坡独立建国的时间点又不是很好。因为新加坡独立的第二年(1966)中国就爆发文化大革命,对内疯狂批斗,对外输出革命。那个时候,毛泽东、周恩来们,想把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变成东南亚的古巴,成为红色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共直接指挥马来西亚的共产党,渗透新加坡,进行革命煽动。刚刚独立的新加坡,面临危机。
在这种局势下,新加坡的李光耀们,采取了三大措施来抵抗中国的统战和革命渗透。一个是全面跟美国结盟,来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新加坡政府过去五十多年来一直是美国的盟友,从来没有反美。第二个,实行市场经济,保护私有财产,结果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繁荣。有了经济发展,才有社会稳定。第三个,就是切断在语言上跟中国的内在连结,强调英文教育。现在新加坡的540万人口,80%以上说英文,英文成为主要语言。切断了中文,就等于切断了跟甚么母国的新生儿脐带,就等于「断奶」,不再跟甚么母语母国有内在连结。而且英语的普及,非常有利在当今这个网络时代跟上世界的脚步。
亲美、市场经济、使用英文,这三大政策,使新加坡没有被中国统战成功,保住了自己的独立主权,同时也保持了李光耀们的长期执政。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以来一直执政。当然没有政党轮替不是真正的民主,但新加坡的反对党基本上是极左派,他们的亲中国、强调母语中文、反美以及左倾的均贫富社会主义政策等等,在新加坡都不受到中产阶级的欢迎。所以每一次选举,在野党都输,这并不是李光耀家族左右选举的结果,而是新加坡中产阶级心态的正常体现。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过去五十多年的选举中,得票率从来没有低过60%。这跟新加坡是城市国家、没有农村农民、都是中产阶级有关。
中产阶级希望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不喜欢左派的反美亲中、走社会主义道路等。这一点,应该是台湾绿营领导人非常认真考虑的,如果走左派的高税收、均贫富,甚至反美的道路,很难得到中产阶级的欢迎和选票。
从瑞士和新加坡的经验可以看出,国家不在大小,只要走在正向价值的路上,独立并不是多么难以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