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总理朱莉娅‧吉拉徳(Julia Gillard)日前在美国国会一席动情的演说,再度激起了澳洲舆论对于澳洲该如何平衡「澳中」与「澳美」关系的热烈讨论。这些讨论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各类意识形态与价值观的冲突,但也显露出澳洲主流民意的重要动态发展。
3月9日,吉拉德在美国国会发表30分钟的演讲,内容有两个重点。一是强调美国在稳定世界局势的地位不可取代;二是强调澳美坚固的同盟关系。这两点乍看之下并无新意,但重点是吉拉德没有使用模糊的外交辞令,而是用清晰的文字表达澳洲政府的立场。关于第一点,她说:「世界像从前一样需要强大的美国,尤其是在亚太地区……冷战中,你们的作用不可替代,在今天的新世界,你们同样如此。」至于第二点,吉拉德说得不能再明确了:「美国无需惧怕中国,澳洲愿意与北方的日本、韩国一起成为美国维护亚太地区稳定的锚。」吉拉德还表示,澳洲对与中国之间存在的差异保持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吉拉德这样的演说,听在久陷经济停滞的美国人耳里,精神为之振奋。这个来自地球另一端的雪中送炭,让美国人倍感温暖。不过,除了表示出动人的感情外,吉拉德这个演说进一步地标示出澳洲未来国家定位的走向。 澳洲对美转向 和台湾民众一样,崛起的中国,让澳洲人普遍产生两种矛盾的情绪。一方面向往着和中国贸易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则是担忧着一个专制国家的强大,会对澳洲长期的国家安全产生威胁。长久以来,在这两种情绪的摆荡下,澳洲形成了一个以「战略模糊」为基调的国家发展策略。这个策略的基本逻辑是,为了最大的国家利益,澳洲应该避免在美、中两国之间选边站。
这就是为甚么吉拉德的演说,受到了澳洲部分媒体的批评。例如,《雪梨晨锋报》3月11日一篇修‧怀特(Hugh White)的文章就认为,吉拉德不应该鼓励美国当局日益强盛地对中国采取对抗战略的呼声,并且主张澳洲政府不应该清楚表示,当美中冲突发生时,澳洲一定会支持美国。
然而,最近三、四年来,种种迹象显示,澳洲政府已经逐渐降低了这样的模糊空间,并且逐渐强化和美、日、韩等国组成在太平洋的联盟。从澳洲和日本之间在2007年签署的〈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开始,到2009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中主张澳洲大幅增加国防预算并以中国当作假想敌,到去年吉拉德上台后多次的亲美动作,再再显示了澳洲将走出战略模糊的格局。 对中共人权劣迹与拓展海权的忧虑 澳洲基本战略的改变,应该和两个原因有关。第一,2008年发生的中共镇压西藏与2009年发生的镇压新疆事件,经过国际媒体的报导,对高度重视人权的澳洲民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事件发生的当时,中共想要透过封锁媒体来管控负面效果,但显然这样的策略没有奏效。其结果是中共多年来苦心营造的开明正面的国际形象,被冲淡甚至完全抵销。
在澳洲,舆论压力导致政府内主张透过贸易来改变中国的政治理念(也就是engagement)受到质疑,而主张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共采取强硬态度的理念(也就是confrontation)得到鼓励。不懂得民主政治基本运作逻辑的中共,显然低估了这些人权劣迹在国际上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共不断透露出令澳洲不安的讯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长年快速增加的军备支出。尤其是近年来,中共积极建立潜艇基地以及组建航母战斗团,展现拓展太平洋霸权的意图。去年中共称自己对南中国海拥有主权,并指黄海是其关键的核心利益,引发附近海域各国的忧虑。
今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Robert Gates)访问中国期间前后,中共刻意释放了测试隐形战机和反航母导弹的讯息。当时澳洲媒体非常关切这个讯息所代表的意义。《雪梨晨锋报》当时的一篇评论文章即指出,这些先进武器的发展令人不安,并直接建议澳洲应该在与美中关系上向美国倾斜。
中共在拓展影响力的同时,并未展现对区域安全的责任心,这个问题在北韩的议题上呈现得最为明显。中共不愿意帮助,甚至阻挠国际社会对北韩政权实施制裁,让包括澳洲在内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共的崛起不会对区域安全有正面帮助。这也让澳洲各界认识到美国才是目前能为太平洋海域带来安全的唯一选择。这就是吉拉德在演说中强调亚太地区需要美国的背景。 对中共提升防线 今年3月3日,澳洲《时代报》(The Age)一篇题为〈工党对中国的秘密限制〉的文章指出,早在2009年的一份电报指出,澳洲当时的财政部长斯万(Wayne Swan)批准的新指导方针暗示,将对中国在澳资源领域与日俱增的影响毫不含糊地采取更严苛的政策。这份电报说明了2009年8月澳洲修改外国投资法,提高对提案强制审查的门坎的作法,主要就是针对中共。这个作法显然表明了澳洲当局基于对中共的忌惮,决定反制中共对澳洲天然资源的影响力,同时也对潜在的投资者发出警告。
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澳洲都知道在跟中共交往时应该筑起防火墙,这应该对海峡对岸的我们有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