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能了解其名称由来的人并不多。
这些菜肴与点心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有趣的故事和典故……
中华美食多如繁星,不管是五星级的大菜或是家常小菜,都有着历史和地理的背景,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许多耳熟能详的名菜,很多人都吃过,但知道其名称由来的人却不多。
宫保鸡丁 宫保是官名
喜欢吃重咸、辣味的饕客们,对「宫保鸡丁」这道菜铁定不陌生。这道以花椒和干辣椒爆炒鸡丁、并用豆瓣酱调味、加入炸花生米而成的名菜,其刺激的口感与扑鼻香味,让人想来就口水直流。而这「宫保」二字是甚么呢?有人说是爆炒的意思,所以后来只要是爆炒类的菜都被冠上宫保二字;有人说指的是干辣椒;也有人认为宫保是个人。
答案到底是甚么呢?其实「宫保」是一种官名。自雍正时期开始,清朝历代皆不公开立太子,而是沿袭古制,将对朝廷有功的大臣加以「少保」官衔,以示朝廷的恩宠。清朝光绪年间,四川总督丁宝桢因平息捻乱而被封了「太子少保」的头衔。所以,丁宝桢又有「丁宫保」的称呼。
据说丁宝桢初任四川总督时,常受到当地士绅的邀宴。某次宴会有一道以嫩鸡丁搭配干辣椒同炒的料理,丁宝桢一尝赞不绝口,便询问这道菜的名称,宴会主人回答:「此菜专为宫保所做,尚未命名,不如就请宫保赐名如何?」丁宝桢高兴地说:「既然如此,就叫宫保鸡丁吧!」于是这菜名就这么被定了下来,从此以后成为一道有名的川菜。
另外一说这道菜是丁宝桢发明的。据说,丁宝桢喜爱烹调,在家宴客时,常有一道「炒鸡丁」,很受客人们喜爱。因此每当丁宝桢回故乡探亲时,亲朋好友为他设宴洗尘时都会摆上一道「炒鸡丁」,因为丁宝桢很喜欢吃「炒鸡丁」,因此将此菜称为「宫保鸡」。
麻婆豆腐 脚夫最爱
香辣好吃的麻婆豆腐,以香滑柔嫩的豆腐搭配麻辣的肉酱,极为开胃下饭,不但华人爱吃,连日本人也着迷不已。那这「麻婆」又是何许人也?
清同治初年,成都市北郊万福桥边有一家「陈兴盛饭铺」,老板娘陈刘氏脸上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当时万福桥是油商运油的必经之处,脚夫们常常在该店休息吃饭,因为豆腐便宜,就成了脚夫们的必点菜色。
有一回,一位运油的脚夫弄了些菜油交给陈麻婆,要她烧出一道与众不同的豆腐来享用一番。但是豆腐长久以来就那些花样,陈麻婆一时也不知能做甚么,索性利用手边的辣椒、豆豉、豆瓣酱、青蒜、花椒末和肉末,搅和搅和一烧,竟烧出一道「麻、辣、鲜、烫、酥、嫩」的豆腐美食。此道菜一出菜即大受好评,从此变成一道客人必点的招牌菜。从此「麻婆豆腐」之名不胫而走,又因为它取材简单,之后成为有名的家常菜。
牛轧糖 考生护身符
过年时,除了瓜子干果,最常吃到的大概就是牛轧糖了。这个考验牙齿的零嘴在喜饼礼盒中也时常看见。咬下坚硬的牛轧糖,浓郁的奶香与干果的香味搭配得天衣无缝,是让人忍不住一吃再吃的点心。不过最早的牛轧糖是不含牛奶的,而且还是考生的吉祥物。
明代时,有一文人名叫商辂,一心想求取功名,却屡试屡败。某日夜里,商辂梦见自己跪在文昌殿前,供桌上头摆着笔墨纸砚、一盘花生和一些糖。文昌帝君微笑不作声,伸手朝供桌一挥,花生自动去壳飞入糖盘中,尽数入盘之后又化成数头牛朝他奔来。商辂吓得醒来。之后,他找人解梦,解梦人说:笔墨纸砚和花生乃是「妙笔生花」之意;而牛则是指牛毛,如成语「茧丝牛毛」所说,是比喻功夫细密,也可解释为智慧的象征。
商辂听完解梦后非常惊喜。该年他去参加乡试、会试、殿试都连中第一名,成为当时八十九名状元中唯一「三元及第」的人。为了感念文昌神的保佑,商辂就吩咐家人取米榖和麦芽糖一起搅和,再加入花生熬成硬糖,最后放入牛形模具,把糖「轧」成牛形状的花生糖,以祭拜文昌君。牛轧糖之名即由此而来。
祭拜完文昌君后,商辂把牛轧糖分给乡亲品尝。香醇又硬实的口感深得大众喜爱,所以许多家庭也开始模仿制作。由于把糖制成牛的形状不容易,于是省略最后的步骤,把糖直接切成长条状,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而也因为商辂的这段传奇故事,所以牛轧糖又被称为「功名糖」,以前的考生上京赶考前总会带个两颗在身上,讨个吉利。
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听起来十分有趣,然而会变成千古流传的名菜、点心,想必创始者也始料未及!
在生活富裕的台湾,想吃「五星级」美食已非难事,甚至在便利商店就能买到。了解了蕴含旧时风味、看似平凡的菜肴曾经不平凡的故事后,品尝之时,或许也能博君一笑,感受到另一种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