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芝麻 开门](/sites/watchinese.com/files/photos/12/5.jpg)
但这生命教育课程安排,
却开启了35位学生他们的智慧和悲悯的胸怀。
6月中旬,三年级的学生们即将毕业离开学校了,于零拒绝的教育政策下,有位在家教育,而寄籍在三年六班属于重度身心障碍的学生,三年来从未到学校上过课。
全班总动员
我、蕙琼导师与班上学生共同拟了个「芝麻,开门」计划,预备将罹患唐氏症于家中被父母亲昵称为「小芝麻」的雅雅,在毕业前接她回到班级里来。离情依依的孩子们,更是盼望这位素昧平生却一直被忽略的小芝麻同学,能回校和他们共度国中生涯的最后一个月。
孩子上网查阅唐氏症的信息时,阅读到大陆有位唐氏症的小朋友「舟舟」竟然对指挥乐团演出有极佳的天赋,也知道他在几年前曾来过台湾。舟舟虽然是个身心障碍者,但是,他于音乐天分上的表现,引发了国内一般民众和教育界的反思与讨论。因此,孩子们天真地想着:三年来未曾谋面的同学小芝麻,说不定也具有音乐方面的特殊才能,见面时,她会与舟舟一样快乐地站在队伍前指挥起他们的班级合唱团来。这个愿望非常温馨,而每个人的心灵似乎都被这纯真的期待牵动着。
「芝麻,开门」计划一经提出,大家马上展开分组分工,整个班级氛围热络了起来。有一组人要主动协助雅雅行的安全照护、另一组人负责午餐与上厕所时提供贴心的服务;平时是个大嗓门的小婵,则被同学要求要降低声量,并且必须于短期内学会温柔的说话,避免惊吓了雅雅,她也名正言顺地出任了逗雅雅开心的聊天组组长……。还有,全班同学努力地练习了数首合唱的曲子,并且录成了录音带,准备以音乐和雅雅有个别开生面的第一次接触。
第一次接触
周二上午,一行十个先遣人员,提着水果载欣载奔的到了两公里外雅雅的家。方见面,接待我们的张妈妈却感伤地说,足足四年了,雅雅没有自行下过楼来,她的生活作息就局限在二楼的狭小空间里,长年来都没见过任何陌生的访客。此刻,楼上传来捶打床铺及嘶哑的叫喝声,张妈妈又说,雅雅知道同学要来看她,因此情绪不太稳定。闻此,大伙儿的心情转而一沉,忐忑不安地跟着张妈妈上楼。
一进入雅雅的房间同学们又是一惊,她似乎感受到巨大压力,除了更加躁动地又踢又叫外,同时发现雅雅的视力极差,她基本上看不清楚我们,也无法沟通。张妈妈取出内装百元台币的红包袋安抚着雅雅,红包袋和红色钞票是她平素最喜欢的东西。稍后,我们一一介绍自己让雅雅认识,但是,她只顾将红包袋贴近眼睛细细瞧着、嗅着,理也不理大家。
小婵接着要播放精心录制的录音带,期盼雅雅能感受到同学们的关怀之意,不料,合唱曲一放,反而刺激了雅雅的情绪,她激动地抢着要扯毁录音带。小婵和几位同学见状竟然泪眼婆娑地瞅着导师和我。看来,回学校的事恐怕是不可能的任务,更别说指挥班级的合唱团了。
开启了另一省思
下楼后,张妈妈约略为我们描述雅雅身心退化的过程。国小五年级前,她每天都快快乐乐地上小区小学的启智班,直至小六时月经初潮,即害怕的不想上学了。于此关键时刻,张妈妈非常自责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未能有效介入,最后衍生成雅雅楼也不想下了,自闭外,她的语言表达、情绪控制与沟通能力一项项地逐渐丧失,另外,白内障的问题也未进一步作医疗处理。
班上同学得知雅雅的状况后,无不感到沮丧,纷纷表示,两个星期来应是白忙一场了。而事实上不然,于私下孩子们却抛出一个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唐氏症与自闭症能不能被有效治疗?唐氏症小孩的音感真的普遍都很敏锐吗?如果雅雅一直留在学校会不会出现自闭症?台湾有多少身心障碍的学生?学校和雅雅的父母亲在教育、教养上出了什么错?小婵立志要当特教老师……
饶是多少年后,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幕深烙在我脑海中的场景:当我们离开雅雅家时,回头看见小芝麻打开了二楼的窗户,用空洞的眼神向马路的方向张望,也许她在努力回忆着11岁以前那段时美好的上学时光。我相信,她应该看不清我们和她挥手时的身影,但是,必然深刻地听见温柔的小婵领着她的同学们,拉长嗓子叫着:「小芝麻,开门!雅雅,再见!」回荡在田野间的哽咽合声!
也许,我们并没有完全打开小芝麻那扇改变的门,但我相信,这体验与感受性的生命教育课程安排,却开启了35位学生他们的智慧和悲悯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