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觀點

走出虚拟人生

走出虚拟人生
Getty Images
第114期
刘惠宜

年节与家人拜访亲戚。一进门,叔叔婶婶立刻起身至门口迎接。大家寒暄时,我看到客厅里坐着堂弟一家四口,除了堂弟盯着iPhone,其他人手一台iPad。堂弟略微抬起头微笑一秒钟,其他人对我们这些站在门口,至少有点血缘关系的一行人置若罔闻。

「就是爱玩计算机啦!」叔叔带点歉意地说。

豪华的客厅里,超大型液晶电视播着重复N次的新闻,酷似连续剧的新闻片段强迫观众不停地复习没有营养的内容。我与长辈们围着桌子聊了一会儿后,想跟堂弟他们打打招呼,不过也顾虑到是否会打扰人家。我走到他们斜后方站了一会儿,他们忙于玩游戏、浏览网页、收发即时消息,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成功联机,但彼此之间没有连结。他们坐在一块儿,却各自处在不同的世界,平行没有交集。

既然此刻我已形同H.G. Wells笔下那位「隐形人」(The Invisible Man),我于是信手踱步到隔壁大厅,只见另一小孩埋在计算机屏幕前,整个人已被五光十色的在线游戏吃了进去。眼角余光纵使意识到有个活生生的人类走近,可是连声招呼都不会打。一剎那间我有点怀疑,是他在玩计算机,还是被计算机玩。我觉得待在这里真是没意思,大家待在同一间屋子,可是其实并没有在一起。这种拜访,真是一年一次就够了。

作家Sherry Turkle在著作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中说,人们想要依赖科技建立情绪上的亲密,却反而增加了空虚感。今年一月,一本探讨网络对心理、行为影响的期刊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研究发现,花在脸书上的时间愈多,愈觉得朋友们都过得很好,自己的生活却无趣而令人沮丧。新的社群网络传讯(social networking alerts)不断显示他们正在热闹地聚会,自己却窝在家里,焦虑与空乏感油然而生。描述这种害怕被落下、遗忘的心理有个新名词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人们对科技的重视与投资不遗余力,「人」突然在自己发明、催生的科技面前变成侏儒。以明尼苏达州的Vista Technologies为例,2010年他们在新科技上投资了45万美金,同一时期新人只聘雇了两位,总年薪16万美金。公司主管表示,机器不用训练,人要训练。言下之意,钱花在机器上,比花在人身上划算,况且人的变数又多。

更绝的是,科技不只取代人的劳力,它甚至意图取代人的心思,例如帮读者阅读,让读者省去咀嚼文字的「麻烦」。理由是,反正书那么多,看也看不完,遑论品味,不如「以简驭繁」。加利福尼亚州Standford Literary Lab计算机程序里的小说人物以节点(node)表示,将它们转化为网络(network),就可以探测情节中作者尚未言明的各个面向。我没亲眼见过这套程序的运作,不过光听概念就觉得这招厉害,好似倚天屠龙剑一出,各个作家独特的文字气质与字里行间的氛围,连同各式「伏笔」技巧恐遭铲除,而捧书阅读时的兴奋期待感也可能被连根拔起。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的观点在此受到严峻挑战。小说流程化、图像化,好处就是──省事。

阅读是读者再创造的过程。读者赋予文字新的生命,因为脑海里浮现的图像、感受到的意境,以及与作者精神世界的互动,反映着自己的资质,再创造的成果独一无二,程序怎么写得出来?读者进入作者的世界,同时也建构、影响着他自己的心灵世界。被动、消极性的阅读没有内化的过程,「啪」一声阖上书本,书还是书,你还是原本的你,就此分道扬镳。

在教育领域,以美国为例,一般来说,对学校资讯工程(IT)的投资在预算缩减与教师裁员的风潮中受到的波及相对小很多。教学时,教师以Twitter、Google Moderator或TodaysMeet鼓励在课堂上鲜少举手发言的学生发表意见,结果变成网络发言比教室现场发言来得踊跃,学生觉得用打字的还比较容易表达想法。

吊诡的是,科技界两大巨人贾伯斯与比尔盖兹在2011年的对谈中一致同意,目前为止,计算机对学校教育或学习本质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出乎意外的小。The Waldorf School of the Peninsula 座落在硅谷的中心,学生家长多服务于Google、Apple、Yahoo,或HP这些大厂,但这所学校里计算机极少。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些家长甚至抑制孩子花那么多时间在计算机上,因为科技会设计得愈来愈容易使用(as brain-dead easy to use as possible),孩子长大后其实可以轻易学会。

芬兰,这个高度网络化的国家,学生的成绩评比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基础教育中,科技被淡化,学生学习压力低,与韩国呈鲜明对比。韩国在2015年之前将再花20亿美金,升级已经相当具有未来感的数字教育模式,虽然韩国学生在数学与科学竞赛傲视全球,学习压力却是奇大。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忧心,韩国教育因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更形强化死记硬背,将产出缺乏创意的学生。而人的潜能、生动的情意,与活活泼泼的思考多么珍贵,这是天赐的礼物,机器如何取代得了?

到底哪一种才是最佳的教育方式见仁见智,不过师生关系才是教育的核心这是不会变的。教书、教书,比较适当的说法应该是教「人」吧,毕竟教学本来就是极富人味儿的一件事。

英国国民信托(National Trust)最近发表一份报告指出,十个小孩里面,常到野外玩耍的不到一个,上一代则为数近半;当十分之九的小孩都认得某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时,一半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分辨蜜蜂与黄蜂。作家Richard Louv称这种现象为自然常识不足或自然体验匮乏失调症(nature deficit disorder)。

作文对很多学生来讲非常头大,我看是因为视线只顾盯着各式屏幕,反而对眼前的人、事视而不见;投入虚拟世界,却在真实世界里缺席,忘记以身体去感受环境、从周遭环境中学习,触觉、气味、声响全被隔绝在外,好好的一个人形同耳聋眼盲,更惨的是变成了一个右半脑空洞、左半脑失能的人。(Right brain is nothing left; left brain is nothing right.)

说了这么多科技的「坏话」,不过一般来说,谁的生活里可以没有它?几天没收电子邮件会焦虑,网络购书比在书店买便宜,买大型物品时可以靠网络订购宅配到家;到伦敦旅行,用手机买火车票,查票时拿出手机让查票员检查即可;在美国星巴克喝咖啡,移动电话在收款机前挥一下就可轻松付账。难怪有些科技专家与社会学者认为,再过十年,现金与信用卡将大幅式微。科技早已深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只因有感凡事都莫走过头,才发此省思。

拾回科技使用的主导权吧,而非让不断推陈出新的商品牵着走。张开你的眼,竖起你的耳,聆听世界的心跳,过起像「人」的生活吧。万物之灵是上天最神奇的设计,远胜于完美无瑕但有限度的机器啊!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中國經濟局勢究竟是好了還是壞了?
還記得2008年的博鰲論壇嗎?當時剛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但尚未就職的蕭萬長以民間人士名義與會,…
台灣米的內涵與高度
談起「自由貿易」,自然會有得利的產業,也會有被衝擊的行業。問起哪個產業會受到最嚴重的打擊,100個人裡頭至少會有99個人說是:農業。…
你缺少一雙鞋嗎?
冬日黃昏的菜市場冷冷清清,賣菜阿桑裹著棉襖、縮著身子在寒風中打盹兒,菜架上的彩椒顯得格外耀眼。 「阿桑,蘿蔔一斤多少?」…
央視高層斂財20億 醜聞搖撼官媒
中國最主要的官方宣傳機構──中央電視台,最近負面傳聞不斷。曾任央視副台長的原公安部副部長李東生被雙規後,近日終於有高層落馬。6月1日,…
鄭州12局長 管不好一隻狗
中國官僚認真走過場的文化,不只反映在各種開會上,也一樣反映在各種新政上。去年河南省鄭州市的「養狗新政」在屆滿一週年後發現,…
中國貿易總額首次超美居冠
中美兩國官方數據顯示,如果按照出口和進口貨物的總量來算,中國貿易總額去年首次超越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美國商務部2月初公布,…
回顧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2008是個驚濤駭浪的一年,因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風暴引起了各國經濟問題,用「百年罕見」來形容也不為過。新的一年,…
習近平的中國進入無夢時代
10月份中共召開十七屆五中全會,習近平擔任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緊接著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增補習為國家軍委副主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