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地带》是部超严肃的日剧,卡司坚强。它带给我的震撼是很深刻的。《不毛地带》的原作是山崎丰子女士,改编成电视剧后,由唐泽寿明担纲演出主角壹岐正。此角色据说是根据真实人物去发挥想象的。
唐泽寿明之前演过《白色巨塔》的财前医生,演技备受肯定。在这出同样为山崎丰子大作改编的戏剧中,他将壹岐正外冷内热、煎熬而矛盾的性格,诠释得十分传神。
这一部充满日本人反省批判的戏剧,不论深度、内涵与思想,都值得一看。
不毛地带是人心与红尘 壹岐正如何「正确地活」
壹岐正是二次大战中日本大本营的作战参谋,后来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当战俘,度过不人道的11年。之后回到日本,进入近畿商社,发挥他运筹帷幄的本领,以商社员的身分在经济战场上替日本攻城略地。
「壹岐正」的日语是Iki tatashi,发音影射「正确地活」。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就是要诠释甚么是「正确地活」这个人生哲学。正因为如此,壹岐正在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就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画面一开始,带出摄氏零下40度、寒冷的西伯利亚。难道这里就是作者要描写的「不毛地带」?非也!相反的,这里是男主角壹岐正生命力最为凝聚之地──当众人都活不下去时,他选择了「要活着」。我彷佛看见了一位现代的苏武。这位日本苏武经历了日本的败战,虽然有着深深的耻辱感,却同样有着高贵的使命感。他与任何一位拥有武士道精神的军人一样,宁死不屈。这里,作者山崎女士表达出了一种「人生之正」:为了给战争史做见证,而不是被苏联所利用,壹岐正选择屈辱地活着。活在冰天雪地、暗无天日中,根本没有希望,而他,仍然选择活着,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活着。
「不毛地带」几个字带给日本人甚么情感触动?它所指何物?我想到的是「沙漠」、「冰原」,当然也包括寒冷的西伯利亚。一集一集看下来,我认为,作者呈现出来的不毛地带,就是在红尘中。大战之后必有凶年,西伯利亚是不毛地带,战后的日本又何尝不是?被商社席卷过后的废墟是不毛地带,人心的荒芜亦是。不毛地带其实是高尚精神价值的缺乏,人在不毛地带只能选择正确地活。壹岐正的战争并未随着二战而止息,他身处商场,希冀给日本带来和平。
然而,挥之不去的岂止过往的痛苦?即便身在商社,人,依然只是大环境下的一枚棋子而已。经济的厮杀使得他失去最要好的朋友,商场的尔虞我诈更是阴风阵阵。
日本战后世代的缩影与反省
壹岐正是一个商社员,脑子里的价值观却仍是日本军国时期的大和魂精神。这深深震撼了我。那些在二次大战后活下来的日本军人,他们本来可以死,但是他们没有死。他们怀抱着愧疚感、耻辱感与荣誉感,以赎罪的心态投入战后的建设,使日本有了高度的经济成就。一个原本在日本大本营中的参谋被延揽至商社,打的依旧是战争、依旧是成王败寇、依旧是权谋斗争、依旧是你死我活。壹岐正是日本战后世代的一个缩影,这批人已经老去,而他们所抱持的精神也不见了!
富士电视台拍这部片做为50年开台纪念,很有深意。仔细体会,这片子是从侧面描写军国主义的精神。而且,从那个大时代中苟活过来的人来俯瞰日本战后的发展,韵味十足。
那个时代的人有国家至上的观念,有荣誉感、使命感,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日本战败是一个他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可是虽然接受战败,民族精神并未投降。相反地,如同剧中一再重复的,战争已经结束,然而另一个战争才刚刚开始。美国打败日本,战后美国反而成为日本的盟友,这是大门社长交给壹岐正的第一课。他告诉壹岐正,以前你们输给美国就是因为对这个国家一点也不了解。商场上,美国既是敌人,也是朋友。游戏规则改变了,可是战争的本质并未改变。壹岐正很快懂得,他要替日本赎罪,起跑点就是做好商人的角色。
最让我动容的是最后一幕,壹岐正顶着庞大的压力开采石油,孤注一掷。当时,他与大门社长矛盾激化到最顶峰。正在社内会议上的关键时刻,终于成功的消息传来,全公司人心振奋。壹岐正却在记者会上把功劳全部归于大门社长。之后,他要社长辞职,自己也离开公司,把公司留给下一代的精英,他们是组织化了的年轻人。功成身退的身影极其漂亮,而他自己坐上飞机飞往西伯利亚,在冰天雪地中跪地痛哭,悼念那些死在那儿的同僚战俘。
《不毛地带》呈现出日本军国时代的价值观。从侧面角度来看,我倒也颇能欣赏这樱花般的人生美学。或许我也老了,知道人内心的挣扎与苦痛。对于壹岐正的悲歌,我内心共同鸣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