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人权组织「住房权利和驱离中心」把2007年「迫害住房权奖」授予中国政府,指责北京为了筹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迄今已经强行迁移了大约125万户居民,平均每个月有约13,000人的住房被强制拆除。2005年,这个人权组织曾将首届迫害住房权奖授予中国政府,并指出,近十年来,中国有370万城市居民因政府强制拆迁而失去了住房。
北京视统计真相为国家机密
对北京强制拆迁侵犯人权提出批评的组织虽然很多,但对失去住房的拆迁户做出统计估算的却只有这个组织。尽管北京经常传出拆迁户以死抗拒的消息,但中国当局一直否认北京居民遭到强迫拆迁和种种不人道待遇,并指责该人权组织所说的迄今为止北京有125万户被强迫拆迁的数据是夸大了──有趣的是,北京虽然指责该组织公布的数字夸大,但却从未向外公布它们认为真实的数据。
其实,北京当局与其为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去责备别的机构,还不如反躬自省。正是中国当局将各种影响中国政府形象的统计数据视为「国家机密」,才导致上述情况发生。
为了让统计数据保持模糊性,中国当局在这方面设置了种种障碍,再加上「中国特色」的政情,研究者查询中国统计数据常常面临各种困难:
一、有意不公布具体数据。以拆迁为例,近十年来,中国各地因拆迁而导致的反抗不断发生。国家信访局承认,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等五大问题,成为现阶段信访的重点。但要想找到有关城市拆迁总数的公开统计数据却非常困难。2007年1月23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声称:「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前三季度拆迁面积同比下降17.6%」,但他并未提到作为比较基数的拆迁面积的具体数据。如此一来,要想研究拆迁对中国民众的人权造成的伤害,首先就遇到一个如何将受伤害程度量化的难题。
政府部门之间数据自相矛盾
二、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出入很大。以教育部门乱收费为例,不同的政府部门对此的统计相差甚大。2004年1月6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03年中国共查处教育违规收费8.53亿元。但就在20天前的2003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2003年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共查出12,600多件教育乱收费案件,违规收费金额达21.4亿元。两个均为「政府权威部门」,调查的项目同为「2003年教育违规收费」,两则消息发布时间相差仅二十天,但教育部统计的乱收费竟然只是国家发改会的百分之四十,少了12.87亿元。
三、地方政府瞒报、漏报。这方面最典型的例证是GDP(国内生产毛额)增长数据。中国国家计委一位官员曾说过:「从各地和中央往年的统计来看,地方确定的平均增长率往往要比中央高出两个百分点左右。就是说中央如果定7%,地方可能会定到9%左右。所以如果中央要定8%,地方就会定10%。」这位政府官员还指出,不管地方政府上报的GDP增长率是多少,国家统计局最后会假定其中属于夸大的部份平均为两个百分点。
不许外国机构公布不利中国的数据
最令人称奇的是,外国机构发布有关中国的统计数据,只要中国当局认为不利于中国,都遇到中国当局的抗议,有的被迫修改或删除。为时不远的公案有两桩:2006年5月4日,著名国际会计公司安永公司(Ernst & Young)发布年度报告,称中国银行坏帐高达9,11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政府公布的坏帐数字的2倍多,总额超过了中国当时的外汇储备8,536亿美元,从而招致中国政府严重抗议。尽管此前瑞银集团(UBS)董事总经理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对中国金融系统坏帐的估算数额与之相差无几,但安永被中国政府抓住了「痛脚」──这「痛脚」就是这份报告与安永不久前对中国工商银行的审计结果自相矛盾。
由于此前这项业务,安永陷入了两难困境:如果坚持年度报告公布的坏帐数据为真,那么它为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所做的审计就不真实,其职业信誉将面临极大损失;如果坚持此前审计报告的真实可靠,那么这个坏帐报告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两害相权取其轻,安永只能选择它自己认为损失最小的一项,被迫收回该报告。另一件发生于2007年6、7月间,中国当局要求世界银行删改一份有关中国环境污染状况的报告,原因是该报告指出污染导致中国每年有75万人过早死亡。中方要求删除报告的理由是担心该报告内容会引起中国的「社会动乱」。
统计数据的不透明与混乱,既使中国当局可以屏蔽许多真相,也使中国研究在「求真」时面临许多困难──而这正好是中国当局刻意想达到的目的。
清涟简历
目前旅居美国的何清涟是中国湖南省邵阳市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先后在湖南财经学院,暨南大学经济系任教。2001至2004年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纽约城市大学斯塔腾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何清涟近年来专门从事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在中国及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1999年曾将何清涟评为「亚洲之星」,中国的《三联生活周刊》将其列为影响中国的二十五位时代人物之一。
何清涟著述甚多,最为著名的是《现代化的陷阱──中国当代经济社会问题》,该书对中国改革以来有关国家资源分配领域内产生的经济问题,以及这些经济问题产生的制度环境,尤其是权贵私有化进程及各种事后不良社会反应进行了深刻剖析。台湾Taiwan News 出版社于2004年1月以《中国的陷阱》为名出版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