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行驶在规划得井然有序的宜兰县苏澳镇龙德工业区道路上,时而左弯、时而右拐,只见铁皮工厂昂然挺立两旁,一栋接着一栋,不禁令人怀疑,这里真的会有观光景点吗?
疑问才刚滑到嘴边,忽然出现三枝巨大的彩色蜡笔,上头五个大字「蜡艺彩绘馆」立即吸引众人目光,让人不想认出蜡艺也难。镇馆之宝──红、黄、蓝三色蜡笔模型位于大门口处,不仅是明显的地标,更为充满金属冷色调的工业景象增添一抹鲜艳、童趣的活泼气息。
代工起家》
产品营销世界各地 单日产二百万枝蜡笔
「蜡艺」这名字或许听起来有些陌生,却是如今全台湾屈指可数的蜡笔工厂之一。它在全盛时期除了替利百代、雄狮等知名文具品牌代工外,研发的产品如彩色笔、水彩、粉彩笔等也营销世界各地,最高纪录曾经创下一天量产二百万枝蜡笔的纪录。
此外,蜡艺不仅至今仍是全台湾唯一的人体彩绘原料生产商,每逢球赛、车赛等重大赛事,涂在人们脸上的彩绘膏,也有不少出自于它。而它开发的一百多样产品,营销到俄、德、波兰等二、三十个欧美国家,堪称「台湾之光」。
蜡艺观光工厂第二代掌门人、目前负责接待媒体及厂内行政相关工作的徐凡,谈起父亲徐德忠当年利用自己在台塑的化学专长,放弃安稳的上班族生活,从一个家庭工厂起家创业,不免露出敬佩之情。「那时我爸爸很冲啊,为了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每天都待在工厂研究机器。」
蜡艺1990年成立时,正是台湾文具礼品产业蓬勃发展之际。除了技术好、积极开发新产品外,有别于其他同业多以内销为重心,徐德忠认为企业要永续经营就必须走向国际。因此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把握所有国外参展、曝光的机会,曾经一年出国三十多次,花掉近三百多万元的经费。如此强大的企图心与开创精神,在当时台湾制造的文具礼品位居世界第一的烘衬下,蜡艺的生意越做越好。
危机变转机》
因SARS意外发明「无毒无害」彩绘颜料
然而,因缘际会,因着两场意想不到的危机,蜡艺走上了新的道路。
2001年911事件后,欧美经济遭遇重大冲击,蜡艺的海外订单也随之大为减少;加上来年东亚爆发SARS疫情,更对工厂造成不小的打击。徐德忠当时正巧在中国大陆与朋友洽谈生意,因SARS无法回台,只好待在朋友的工厂,闲来无事做点产品开发打发时间,不料竟研发出客户期待已久的「无毒无害」的人体彩绘颜料。不久,人体彩绘颜料迅速打开市场,海外订单不断,至今仍是蜡艺的主力商品,年营收额将近一亿台币。
目前,宜兰工厂为蜡艺主要的原料生产地,其余组合、包装等工厂位在上海与越南,一方面确保产品质量,一方面又可降低人力成本。「台湾的化学工业技术其实很强,只是因为人力成本太高,所以才会有大量工厂外移。」但对于这样的环境,蜡艺并不悲观,「厂商外移或被淘汰,更代表留下来的才是真正有质量、有实力。」徐凡信心满满。
经过911、SARS的教训,徐德忠了解到多样产品的开发以及品牌的经营,才是确保公司永续经营的关键。因此除了积极向外推广人体彩绘颜料外,他也开始思考蜡艺转型的可能性。
业者自发合作》
成立观光工厂宣传品牌
不过,要在一片知名文具品牌中打出名号,谈何容易?一次机会,徐德忠前往苏澳白米木屐村参观,除了感受到小区营销的氛围,更体会到「体验式营销」的威力。于是,他兴起了成立观光工厂的念头。
当时同是国内知名文具大厂的「玉兔铅笔」总经理唐镜川,正好也有将宜兰传统产业大举营销的愿望,于是在2008年集合几名有志之士,正式成立「宜兰县观光工厂发展协会」,透过产、官、学合作,为老产业增添新活力。徐德忠趁势于2009年成立「蜡艺彩绘馆」。
回忆观光工厂成立之初,徐凡自嘲道:「当时内部陈设非常阳春,除了放各种蜡笔在那里给小朋友涂鸦外,也不知道要做甚么。」幸好随着发展协会与县政府工商发展投资策进会的协助与经费的逐步进入,蜡艺开始结合校园资源广开培训课程,不定期提供观光工厂成员参访、学习经验,加上客人的反馈与经营团队绞尽脑汁激发出来的创意,一步一脚印,蜡艺终于拥有了今天的规模。
徐凡表示,宜兰观光工厂发展协会的每家厂商都是长年合作的伙伴,遇到问题时都会互相帮忙。各家厂商每年也会共同推出观光工厂套票,或是与县政府合作举办各式展览活动,并与民宿业者合作推出优惠方案等──透过业者自发的组织性力量,将宜兰的观光旅游发展出新的特色。
徐凡透露,目前工厂正在积极开发安全可食用的幼儿专用文具,并继续推广白板蜡笔、玻璃蜡笔等新开发的产品。他期待透过观光工厂的品牌,加强营销并继续对外参展,为蜡艺开拓全新局面。
「现在人越来越少用文具了,多半都是计算机作业,要如何因应时代,开发出更新、更实用的产品,并且继续将观光工厂做到最好,是蜡艺未来努力的目标。」徐凡显然对未来依然深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