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s

中秋话明月 望月思故乡

第136期
云中君

我在十六岁那年考取了大学,从此离开故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涯。四十六岁那年我曾自豪地对周围的朋友说,我已经去过了四十六个国家。同时令我失落的是已经三十年没回过故乡了。在异国他乡谋生不免含辛茹苦,历经重重磨难。每当静思养神之际,脑中时常闪现故乡的山河风光。然而,最让我怀念的景物却不是绿水青山,而是故乡的中秋明月。

忆往》骚人墨客好咏月

中国古人对中秋明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文人们更是望月怀人,经常把明月当作古诗词中的题材。诗仙李白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名句,妇孺皆知,脍炙人口。诗圣杜甫也有〈月夜忆舍弟〉那样的千古佳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朝诗人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同样写得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首词更是千古绝句。每当黄历八月十五,总是触动诗人墨客兴致勃发、借月抒情。有风花雪月的清雅悠闲,有登高远眺的磅礴气势,亦有睹月思人的情怀,以及抑郁不得志的愁绪。

遥想苏轼当年,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但他不忘亲情,多次要求调任到离其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以求兄弟团聚。然而,与胞弟苏辙阔别七年,这个愿望始终未能实现。那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他望着一轮明月,心潮起伏,酒至酣浓之时,挥笔写下了〈水调歌头〉,以喻高远的情怀,及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这首词成千古绝唱,为后人传诵。

思乡》月饼由来与中秋神话

童年时最快乐的记忆之一就是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点灯笼。那时只觉得月饼美味可口,却不知道其真正的来历,为甚么要在中秋之夜吃月饼?问过许多老人,也都说法不一。一说在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年间,大将军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吐蕃商人前来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就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

另一说起源于朱元璋起兵之时,他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的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的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可惜,近年来月饼只有花纹,已不见小纸片的踪影。月饼所隐含的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已经荡然无存。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也流传甚广。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黄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一直是一个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仰望长天,感叹造物主的伟大,也感恩那故乡的明月时常给我温馨。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第21集:揭開「腹」型人的神祕面紗
「腹型」人在中國和台灣的職場上,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屬於主導的類型。當然,近幾年來,兩岸三地心型的人逐漸嶄露頭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世代」…
「食」在沒良心
如果要找出這兩週的代表名詞,「毒奶」絕對是絕大多數人的答案。 在聞奶色變的恐慌中,我們喝的牛奶跟珍珠奶茶、吃的麵包蛋糕布丁、…
中國富人 新加坡避險
香港一直是中國富人轉移資產的首選地,有很多中國富人在港置業和購買各類資產。在北京強推《香港國安法》後,資金開始離開香港。 據美國《…
生於高癌家庭 106歲宋美齡的養生之道
先總統蔣中正的夫人宋美齡,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名奇女子,享年106歲,橫跨三個世紀,生命力旺盛。其實,她生於高癌家庭,家族有多人罹癌,…
現代版「木馬屠城」中共以網路向全球開戰
伴隨中國「病毒黑產業」迅速擴張,除了影響人們個人身家財產的安全外,這些電腦病毒木馬也為中共建立了向各國展開無孔不入的「網路戰爭」的利器。…
補助托育政策是不是政策買票?
二十多年來我國出生率逐年下降,少子化問題嚴重,但政府一直拿不出有效的對策,近年來甚至連百萬徵求一句口號這種方法都弄過而沒有甚麼效果。…
「滿城盡帶黃金甲」殺氣騰騰的菊花從哪裡滋長?
看過北京奧運開、閉幕式的觀眾,一定對其「人海戰術」印象深刻。這是北京奧會表演統籌、大陸導演張藝謀的一手策劃。姑且不論演出後毀譽參半的評價,…
老外的讚美
我表姊只有一個孩子──女兒小紅。小紅從小聽話,讀書認真,大學英語系畢業後,進了外資公司工作。小紅生得五官端正,身材嬌小,身高1米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