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经济》薪水越来越薄的根本原因

陈加屏

主计处统计数据显示,国人全体薪资倒退回16年前!!原来薪水越来越薄,生活越来越苦,真的不只是个人主观感受,而是不容粉饰的事实。为何如此?是景气不好?是老板抠刻?是蓝绿恶斗?是总统无能?是中国磁吸效应?还是台湾年轻人好逸恶劳?或是台湾本土化太过,缺乏因应全球化的开放文化?

由于社会经济问题一向是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凡是单一而明显的挞伐对象常常都只是代罪羔羊而已。要找到症结病因,应该要如同修车技师一般,打开引擎盖,追溯整个机械的运作过程,方能看到问题之所在。

企业利润跌落是薪资下滑主因

检视台湾经济动态,企业利润的下滑才是低薪的直接源头。虽然仍有一些产业拥有高毛利的荣景,但是主力产业,也就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却普遍面临保一与保二(指利润率在1%与2%上下)的挣扎。这些产业,想当年,乃是盛产高科技新贵的所在,如今却成了过劳死、无薪假的代名词。为何沦落至此?或许原因多重,但是政府过度向他们倾斜的「溺爱」式政策却是让问题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脱困的推手。

本来一个产业自有其生命周期,当它竞争力衰退,无以为继,关厂倒闭或是迁移他去之后,空出的位置,总会有其他高竞争力与高报酬的新兴产业去递补,这乃是产业的自然淘汰。至于经济的景气循环,也如同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景气谷底的冬季,汰弱留强,待来年开春,方能展现新气象,而这也是不可违的自然循环。人为硬要逆转自然,短期或能反转,但长期反弹力道更大、更难因应,如今就是这么一个困局。

出手救烂企业 政府把问题越滚越大

台湾自从总统民选后,虽然政治民主了,但政府施政仍旧不脱威权时期计划经济脑袋。而人民期待政府大有为的心态也依然如故,时不时,拿新加坡政府,甚至对岸中国极权政府来对照。于是拚经济、救经济变成了政府的首要任务。当这些过去的明星大企业,大到不能倒、不让走,却弱到没有插管活不了之际,政府的反射动作就是出手去抢救,人事成本高,就帮他引进外劳;资金不足,就帮他向银行担保,低利借款;若是还能投资扩厂,政府更是高兴到强抢农地开发成工业区,以低价贱售。更不用说租税优惠,以及用电用水等的逆向补贴。甚至刻意压低汇率,以牺牲民生物价来换取外销。

这些政策作为,表面上或许保住了一时的GDP以及就业率,博得了拚经济的赞誉,暂缓了媒体及名嘴的辱骂,但实质上却开启了「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使问题越滚越大,更难对治。

保住插管殭尸产业 财政千疮百孔、扼杀新创事业

首先,保住了「插管」产业,结果是扼杀了襁褓中的新创产业。他们虽然已推进加护病房,但仍可仗着往日荣光不断吸取全国的资源,使得台湾堪称新创企业的沙漠,不仅政府不关爱,创投资金也看大不看小,没钱自然也吸引不到人才。当全球在诸多新兴产业(譬如,网络云端、app应用软件、大数据等等)创业热潮风起云卷之际,台湾的年轻创业家只能选择轻薄短小的吃喝玩乐产业来一展抱负。再过一个十年,台湾的企业能走出国门者几稀!

其次,租税优惠轰炸出千疮百孔的税赋漏洞,一方面使政府的财政恶化,无力投资明天,使得因应未来的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箝制了经济的起飞;另一方面,赋税不公加剧台湾社会财富分配的M型化。企业财主税率少有高于10%的,而受薪阶级却少有低于10%的。当贫富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国内消费(注),回过头来只能更依赖这些「插管」产业来支撑经济。

再来,开放外劳,更是如同注射毒品一般,一旦服用了就难以戒除。企业主的说词是找不到工人,但实情是年轻人只要薪水够高,离乡背井去澳洲打工都乐意。有低廉外劳可雇用,导致企业主安于现状,即使政府声嘶力竭的呼吁升级,他们还是持续的以低成本来求活。缺乏竞争力,自然没有超额利润,回过头来更无力提供薪水够诱人的职缺,于是只好更倚赖政府开放外劳。像这样的企业获利已不足以在此地存活,在自然情况下本该倒闭或迁出,因为外劳让它活了下来。名目上虽然有正向经济贡献,但就机会成本的观点而言,它排挤掉本劳的工作机会、占用掉更有竞争力的新创企业的立足空间、而外劳在台湾生活作息衍生出的外溢成本全民买单,这些加总之后,经济贡献势必由正转负,如此这般死而不僵的「殭尸」企业越多,经济当然就越糟。

台湾的经济虽然种种败象已露,但仍不到病入膏肓境地,只要政府愿意对经济事务放手,「少拚一点经济,多拚一点租税正义」,而且人民愿意支持政府只当裁判,让该倒的倒,不出走活不了的走。在苦捱过经济严冬之后,必能看到如同韩国在1997金融风暴后的蓬勃朝气。否则,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恐在台重现。

(注)贫富差距越扩大,贫穷这一端的人越穷,越节衣缩食,于是消费越少。而富有这一端的人,越富有,越讲究,越消费欧美知名品牌,反而对国内的消费越少。

(本文仅代表作者之意见与立场)(原文无小标,小标为编者所下)

陈加屏简历

学历:    中山大学企管博士。

现职:    中正大学企业管理学系助理教授。    慎思群创力顾问公司首席顾问。

经历:    系统动力学、系统思考、组织学习专家,专长为企业计算机仿真、变革、策略、HRD(人力资源发展)、过程顾问诊断。    企业辅导经验丰富,曾任聚阳、台电、中友百货、百略、大康、中船等企业长期顾问。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百年變局 香港「石屎林」何處去?
今年8月9日香港網路上流傳,有逾50年歷史的當地大型建築師事務所向員工發信,要求所有員工9月起每月放3日無薪假。「香港建築師學會」…
變老
朝蟬朝生而暮死,牠不知道甚麼叫春夏秋冬;人生只百年,人也很難懂甚麼叫地老天荒。然而,人總還知道寒暑的變化,也知道這種變化將催人老去,…
陳彥誠接手世界版圖 合隆集團走向下個百年
年輕高大的陳彥誠談笑風生走了進來,民國70年次的他剛剛接手「合隆集團」一年多,是第五代經營者。坐在寫著巨大書法字「誠」的辦公桌前,…
台灣慢城 風光躍上國際
五年一次的世界博覽會,2015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在義大利米蘭為期半年盛大舉辦。籌辦之際,在中共壓力下,策展單位要求台灣改以「企業」、…
2-2. 真相大白(下)
本期登場人物:吳金虎(集團副總裁):        …
郵政博物館 縱橫兩千年郵驛古今世界
中國的郵驛制度始於何時?岳飛一天收到的十二道緊急金牌如何運送?哪個朝代出現最早的郵筒?世界第一枚郵票長怎樣?最貴的郵票又是哪一枚………
你所不知道的土地改革效果
「土地改革的影響」聽起來是老掉牙的議題了,學校教科書裡都有介紹台灣戰後「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與「耕者有其田」這三個政策,…
中國新《婚姻法》防誰利誰?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8月12日發布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翌日正式實施。此一婚姻法的司法解釋,等於是中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