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8年中國「大躍進」運動時期是有人亡,現在是企業正在亡。
一個企業死亡,就會有數百至數千名職工失業。情況要比想像中更嚴重……
企業死亡 職工失業
據中國《南都周刊》報導,珠江三角,這個熱鬧、輝煌的「世界工廠」,「滅門之痛」似乎在所難免:上千家鞋廠破產,萬餘台資、港資工廠關門,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正計畫遷離,同時,由此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集群鏈條上的20萬家小廠受到影響。
河南省遂平縣被譽為「中國最大塑膠袋生產商」的華強塑膠有限公司宣布停產轉讓,2萬工人一夜之間被隔在了廠門外。
山東青島,2007年,上百家韓資企業捲款潛逃,撂下一地的債務白條和成千上萬不知所措的中國工人。在新〈勞動合同法〉壓垮企業的說法喧囂中,企業破產潮正從南往北襲來。
《北韓日報》2月引述經濟評論家朱健國評論珠三角企業倒閉的現象說:「在1958年『大躍進』運動時期是有人亡,現在是企業正在亡。一個企業死亡,就會有數百至數千名職工失業。情況要比想像中更嚴重。」
倒閉潮還是淘汰潮?
在一堆凌亂的帳單前,廣東江門鞋商王啟華最後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工廠最近3個月財務狀況嚴重入不敷出。
3月14日,全廠26名工人被召集到只有兩張大圓桌的食堂裏,王告訴他們工廠隨時有停產的可能性。
一向率直的王啟華實在不好意思告訴他的員工們,自己現在除了勉強湊足當月的水電費和設備維護費外,已無力支付工人工資和廠房租金。
36歲的王啟華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把自己一手創立的「宏發鞋廠」保住並代代相傳,但這個樸素的心願看來是無法延續了。
當然,這個倒楣的結果並不只屬於他一人,在他所在的珠江三角洲,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主正遭受著一輪來勢兇猛的產業震盪。千家鞋企倒閉、15%玩具廠關門、萬餘家外資撤離、惡性裁員。隨之而來的,還有眾多淘金者夢碎的聲音。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真是場災難!」58歲的前江門紙品商張永安神情複雜地站在他那座5層高的廠房前──如果它現在還能叫做廠房的話。
就在幾個星期前,他把這裏分租給一家餐廳、一家網吧和一家旅館,已沒有人記得那裏曾是他苦心經營30年的商業王國了。2008年1月,張永安因流動資金嚴重衰竭而關閉了原來400人的紙品廠。「用這種方式退休讓我感到羞恥。」
而在這個倔強的男人身後,是一片新興的工業區,已停轉的吊機和冷清巨大的廠房不難讓人想像往日的繁忙。
東莞港資鞋廠老闆梁嘉耀的一席話或許能說明企業的窘境:「人民幣持續升值,原材料漲價,工資成本上升,招工難,出口貿易受抑,政策頻繁調整,早前又頒布實施了〈勞動合同法〉和兩稅合一新政,就像在我們的頭上懸起了一把把刀!」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幾乎成了這段時間用來形容新〈勞動合同法〉最常用的諺語。
作家沈陽在「新〈勞動合同法〉和外資大量撤退,折射出當前中國改革的兩難困境」一文中寫道:這次〈勞動合同法〉的頒布,經濟實力強大者,如「華為」以10億元人民幣表達了他們對〈勞動合同法〉的不滿和憤怒(〈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華為要求超過7,000名工作滿8年的員工,由個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辭職申請,自願辭職後再競爭上崗,與公司簽訂新的勞動合同。全部辭職的老員工均可以獲得華為公司支付的賠償,總計高達10億元);經濟實力弱一點的企業則只能流著眼淚在特定時間內勸退那些好工人,還有一部份企業則有可能被迫破產。到了這個時候,無論是企業主,還是普通的工人,整個社會都會受害。
北京思源兼併與破產諮詢事務所創始人曹思源認為,新〈勞動合同法〉出台後,確實出現很多反彈的現象。尤其是其中的「永久性勞動合同」引起雇主的恐慌,這樣會被誤解成將政府的社會保障責任轉嫁給企業,沒有哪家企業有這麼大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