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經兩年催生的《食品安全規定草案》終於由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月4日提出,這也是美國食品安全體系70多年來首度出現的重大變革,對於美國生產蔬果的農場和食品加工廠做出嚴格規定。FDA後續將依據2011年國會的立法授權,陸續提出另一波監管辦法,將更有效率地防範美國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其影響也將擴及全球。
在2011年1月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了《FDA食品安全現代化法》,針對1938年通過的《聯邦食品、藥品及化粧品法》,進行了70多年來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領域,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修訂。法案規定FDA應該在2012年初提出食品安全規範,但是歐巴馬卻遲至總統大選後才提出。
這次FDA提出的草案先就美國農場管理與食品加工程序等急迫性的議題做出規範。為了避免引發農場主人的激烈反彈,僅就美國人經常生吃的蔬果進行嚴格規範,但是罐頭與熟食食品未納入管制範圍。
修法重點注重風險改善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P)最新資料顯示,每年有六分之一的美國人(約4,800萬人)因為攝入受到汙染的食品而患病,其中大部分能完全恢復,但大約有12.8萬人入院治療,並約有3,000人死亡。
從近7年來的重大汙染事件觀察,大多集中在蔬果與尚未加工的農畜產品,其中以2012年Sunland公司的花生醬遭沙門氏菌汙染事件造成42人死亡最為嚴重。稽查員在工廠內外均採集到沙門氏桿菌,尚未加工的花生則是曝露在廠外,任鳥群飛越其上,員工上工時均無洗手習慣,整廠加工作業更是欠缺衛生作業標準程序。其次為科羅拉多州2011年哈密瓜受李斯特菌汙染事件,造成33人死亡。FDA稽查員發現,該州的詹森農場設備不但老舊髒汙,地板滿是髒水,應是汙染的主因。
在FDA提出的這份厚達1,200頁的新法規中,首先規定食品加工廠必須向政府提出食品安全計畫,確保作業流程不受汙染,並如何保存紀錄以供稽核審查。其次,為解決4個W問題:水(water)、排泄物(waste)、工人(workers)和野生動植物(wildlife),農場主人需採取新的預防措施,包括確定工作人員洗手、在工作地點設置廁所、灌溉用水清潔、不讓動物進入農地,以對抗通過糞便傳播的大腸桿菌等病菌的汙染。
為了更進一步有效地防範未然,FDA將依據歐巴馬於2011年簽署的母法內容,再行發布另一波新法規,加強其對美國本土食品及進口食品的安全監管,以預防食品安全事故。
將另頒新法管制海內外源頭
參眾兩院在2010年立法過程中,即針對該母法定出了5個主要面向的創新規劃:一、強調預防為主的食品安全控制理念;二、強化對食品生產企業的檢查和執法;三、提高進口食品安全強化第三方認證;四、充分授予對問題食品的強制召回權;五、完善國內各監管機構的合作與整合。其中第二項的檢查與執法與第三項的第三方認證,影響範圍將遍及全球。
針對檢查與執法,立法中除了要求執法單位對國內加強檢查密度外,同時還要求對國外相關生產環節進行相當密度的現場稽核。新法實施後,對國內存在高風險的美國食品加工、生產企業,FDA將至少每5年進行一次檢查;不認為存在高風險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至少每7年進行一次檢查。
對於出口到美國的外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FDA必須在新法實施後一年內視察外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不少於600家,並且在此後5年內,每一年視察的企業總數至少是前一年的2倍以上。
除此,立法最具創新的部分是強化進口食品的第三方認證機制,尤其是讓進口食品商負起安全的第一道關卡與責任。
立法首次規定,進口商必須確保外國供應商擁有足夠的預防性控制措施來保證食品安全;其次,FDA可授權第三方機構或人士來證實外國食品生產企業的設備達到美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對於存在高風險的食品,FDA可強制要求於進入美國境內時必須出具可信賴的第三方認可證明。透過法律配套措施,針對外國食品出口企業進行檢查,凡是拒絕者,FDA有權拒絕其食品進入美國。根據統計,全美消費的食品中大約15%來自150個國家,農產品的進口比例甚至更高。
美中貿易將添壁壘
歐巴馬於2011年簽署的法案是希望將FDA推上最前線,通過新法案賦予更多權力來控制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為美國的食品安全構築一道堅固的防火牆。這次的新法上路,FDA將扛起監管全美食品安全問題80%的責任。FDA估計,新法規將每年防止約175萬例疾病發生,不過遵守新規將使單一大型農場每年新增花費達3萬美元,整個食品製造業每年需要為此付出4.75億美元的代價,這還不包括歐巴馬總統需在2013年預算中提出的2.2億美元相關撥款。
食品安全攸關每一個美國公民的健康,美國兩黨在此議題也展現了難得一致的共識。可以預期的是,後續法案的公布將會對涉美出口農產品的生產環境、原物料、包裝,甚至運輸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依照目前美中外貿關係與中方對食品安全風險認知的不足來看,無形中將豎起兩國間一道外貿壁壘。這也將促使北京農業部門與各相關企業正視並強化食品安全的風險管理,進而也對中國本土的供應鏈產生漣漪效應。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