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10月19日公布第三季度經濟數據,GDP比去年同期成長6.9%,經濟成長放慢到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慢步伐,跌破官方心理防線。面對GDP「破7」(7%不保)的疑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稱,由於鋼鐵、水泥、建材這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增速都出現了下滑,另有國際層面的因素和國內層面的因素相互疊加,加大了第三季度經濟下行的壓力。
中共五中全會10月底即將開始,通常中共重大會議前經濟數據的表現都會亮麗些,此時「破7」或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難以為繼。同時第三季度疲軟的跡象再次引發外界對中共經濟數字準確性的議論。
《華爾街日報》報導認為,中國第三季度出現好幾個政策失誤,並攪亂全球市場。政府對股市策動拙劣的救市,並意外宣布貶值人民幣。後者被全球投資者視為中國經濟掙扎的跡象。整體而言,中國經濟仍受困於高企的債務、房地產過量興建和產能過剩等問題。中國的製造業是全球規模最大的,但該行業的利潤出現了持續下滑,中國的工業品出廠價格已連續43個月下滑。
根據瑞士銀行分析,處於困境的房地產業預計將把中國今年的GDP增幅拉低1.5個百分點。雖然近期房地產銷售在某些地方已出現回升,但中小城市仍有巨大數量的未售房屋,開發商投資意願低落,而購房者則期待進一步降價。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北京還在試圖保持7%左右的2015年經濟成長目標。今年1月份以來,北京已經批准了總價值逾1.8兆元的刺激計畫,包括修建逾200條鐵路、高速公路,能源和排汙工程項目等。9月的貸款數據強勁,體現了當局主導的刺激計畫已在大力推進中。北京也給地方官員施加更多壓力,一些近幾個月沒有充分投入資金到基礎設施項目的官員因而受到懲罰。
另一方面,由於外國經濟學家不信任中共數據,他們紛紛各自創模型來評估中國經濟。英國《電訊報》報導說,「李克強指數」暗示中國經濟陷入停頓,今年成長僅僅達到3%。「李克強指數」是基於現任總理李克強在十年前擔任中共遼寧省委書記時青睞的三個實體經濟指標:銀行借貸、鐵路貨運量和電力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