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霜〈佇聆孔雀〉 傳承漆器千百年魅力

▲王清霜〈佇聆孔雀〉。
第221期
文⊙謝平平 圖版提供⊙臺中市文化局

漆器的精緻輕薄令人愛不釋手,自漢朝走向工藝發展以來,其藝術性就與陶瓷不相上下。台灣某知名藝術史學者在女兒婚宴上,即以漆器小碗作為結婚小禮,受到讚揚。近日,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特意典藏了漆藝名家王清霜作品〈佇聆孔雀〉,也讓漆器之美再現世人眼前。

 

王清霜〈佇聆孔雀〉,三隻孔雀姿態各異,王清霜運用高蒔繪、螺鈿貼附、蛋殼鑲嵌等技法表現在羽身璀璨的孔雀身上,表達漆藝繁複而斑斕的技法。

▲王清霜〈佇聆孔雀〉,三隻孔雀姿態各異,王清霜運用高蒔繪、螺鈿貼附、蛋殼鑲嵌等技法表現在羽身璀璨的孔雀身上,表達漆藝繁複而斑斕的技法。

 

漆器技藝:中國漢代流傳至日韓

漆器的出現極早,但直到漢朝才發展出加工技術,如:彩繪、鑲嵌金銀(戧金)等,成為普遍的生活器皿與漢宮中愛用的器物。雖然漆器在漢末走向沒落,但在富庶的唐朝又再度興起,各式浮雕、鑲上金銀與螺鈿等,技法更加淋漓盡致,並逐漸傳到周遭鄰國。

日、韓至今仍保有漆藝技術,如日本皇室御用漆器製作的象彥漆器、韓國漆藝巨匠鄭秀華等。而台灣的漆藝名師則多集中在台中,如陳火慶(1914~2001年;清水人)、王清霜(1922年~;神岡人)、賴高山(1924~2003年;台中市人)等。

除陳火慶是在日人「山中工藝美術漆器製作所」學到漆器技術外,王清霜與賴高山皆是在台中工藝專修學校就讀,後赴日深造,都曾師從日本「人間國寶」蒔繪大師河面冬山學習。河面冬山在日本極具影響力,也是日本皇室御用的漆器工藝師。當時日本已受西方文化影響,「寫生」被列為學習藝術、工藝的基本功。王清霜在製作前,會先畫素描、進行構圖才著手創作,加上製作漆器需要的工法,往往數個寒暑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特別的是,王清霜不只製作漆器,也擅長膠彩畫。他返台後,原本要投入漆器製作,但因中日戰爭爆發,只好轉往投入膠彩、雕塑的創作,曾入選首屆全省美展,膠彩畫更獲全省美展「無鑑查賞」。

 

漆藝大師王清霜。

▲漆藝大師王清霜。

 

台灣名作:王清霜〈佇聆孔雀〉

王清霜30歲時,受工藝大師顏水龍邀請,前往「南投縣工藝研究班」擔任教務主任(顏水龍為班主任),傳授漆器工藝;37歲創業,以高蒔繪技法製作華麗精緻的漆器,從外銷的民生用品到藝術創作,皆游刃有餘;92歲,獲文化部頒發第三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貢獻獎。

 

王清霜的漆藝作品〈牡丹圖〉以杉林溪種植的牡丹為本,將牡丹的雍容大方表露無遺。

▲王清霜的漆藝作品〈牡丹圖〉以杉林溪種植的牡丹為本,將牡丹的雍容大方表露無遺。

 

在千年歷史中,漆器在漢末走向沒落,因富庶的唐朝再次興盛,技法在宋、明、清時代,達到鼎盛,但又在清末走下坡。今日台灣漆器技藝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除了塑膠製品的大量生產,漆器早非敵手之外,生漆咬手、技法繁複,比起其他工藝的傳承,難上加難。

此外,生漆的製作也是難題,從漆樹上採收漆液是獨門絕活,絕非易事,台灣至今已無人從事該行業。而漆液製成生漆,更是一門學問,台灣僅剩龍南天然漆博物館有所保留。

臺中市立美術館籌備處近日典藏王清霜名作〈佇聆孔雀〉,迨美術館、圖書館共館建築「綠美圖」於2022年完工後,台中市立美術館將展出中部重要資深藝術家的經典作品,讓藝術與建築相互呼應,也讓民眾能了解漆器工藝之美。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耿和呼籲國際 聲援高智晟來美就醫
中國著名維權律師高智晟出獄後,備受全球關注。9月9日,高智晟妻子耿和在美國華盛頓舉行記者會,呼籲國際社會支持高智晟盡快來美就醫並與家人團聚…
洪明寶另類行銷 成就品皇咖啡
在台灣聊起咖啡,大家會提到星巴客、西雅圖等高級舶來品,加上遍布全台的便利超商也紛紛賣起咖啡,…
偏鄉影展引在地共鳴 首屆「水里影展」的種種不可能
影展,向來是電影藝術高度的代表,如:法國坎城影展、日本東京影展、台灣金馬影展等,紅毯豪車、巨星雲集。隨著拍攝器材與剪接方式的數位化,…
綠頭鴨霸凌事件簿
一個寒假的下午,老爺爺帶著從台北回來度假的小孫子和小孫女,到市郊的嘉義大學蘭潭校區遊玩。 水塘裡有許多可愛動物 校區內有一個大水塘,…
台灣,你要做自由人──專訪《台灣大劫難》作者袁紅冰教授
《台灣大劫難》為目前旅居澳洲的中國流亡作家、著名自由主義法學家、詩人哲學家、政治活動者袁紅冰教授甫於11月在台出版的著作。 《台灣大劫難》…
錐麓古道鳥瞰太魯閣峽谷之五
這是阿丹拍攝的太魯閣國家公園「錐麓古道」系列之五。 畫面中的老外,是阿丹的瑞士友人。阿丹與他一起攀爬錐麓古道,…
散發美的DNA 趙菲菲創建台灣精品家飾品牌
趙菲菲小檔案 現職:finara費納拉國際精品家飾品牌總監 學歷:台大外文系畢業 主要經歷: • 東元電機海外事業部產品經理…
美國經濟變好還是變壞?
人類進入2010,按華人舊曆,很快將進入虎年。今年全球經濟是虎虎更有生氣,還是會虎頭蛇尾,再次衰退?這幾乎是全球經濟學家擔心和爭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