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啜一口「武夷岩茶」,首先感受到的是茶湯溫潤醇厚的質地,接著一股鮮明的清酸縈繞舌尖,最後湧上深沉的焙火香氣,留下滿腔甘醇的餘韻,讓人喜悅地宛如那透亮的橘紅色茶湯,心情為之一振!
這就是武夷岩茶著名的「岩骨花香」,亮麗的風味中蘊含著沉穩的香氣,只要喝上一口,便滿口生香,難以忘懷。這樣豐富的滋味來自有著「碧水丹山」之稱的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孕育出從岩縫、岩壑間生長的茶樹,自古就是產茶名地。
▲武夷山常年雲霧瀰漫,有助於茶樹保溼與防晒。層巒疊翠的山崖夏遮蔭、冬擋風,是茶園完美的天然屏障。Adobe Stock
武夷山:碧水丹山的風土條件
什麼是「武夷岩茶」?「武夷」即中國福建省的武夷山。而「岩茶」即是以生長在岩縫或岩壑間等特定地質條件的茶樹,所採摘之茶葉製成的茶。
位於江西與福建交界處的武夷山脈,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為人盛讚。有古詩這樣描述武夷美景:「三三秀水清如玉,六六奇峰翠插天。」詩詞的「三三」得九,指曲折的九曲溪;「六六」為三十六,即三十六座姿態奇偉的山峰。澄澈的溪水隨山轉,歷經九曲十八彎,繞著奇峻的峰崖,相互映襯,冠以「碧水丹山」的美譽,即武夷山獨特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為一種由層疊砂岩組成的地質景觀,其主體為紅色的岩層,經過長年的風化作用與水的侵蝕,將岩層雕塑出各式形態,岩壑、岩峰、峭壁、山峻等種種風韻,展現大自然的巧奪天工。
武夷一帶的土壤結合了經風化的岩層礫質,形成獨特的壤土。而茶農則多利用這樣的地形,將茶樹植於天然石縫中培植,或在岩隙、山凹或坑谷間,砌築石梯、石座填土種茶,形成許多小規模的梯田式茶園。這樣的地理條件賦予了武夷岩茶獨特的風味,即人們所說的「岩韻」,用以描述武夷岩茶中,與岩質地形、礫質土壤等生長條件息息相關的風味。
除了丹霞地貌的優勢,武夷山常年氣候溫和,年雨量達2,000毫米,日照短、晝夜溫差大,略帶酸性的壤土富含有機質,岩隙間細水涓涓浸潤,都是適合茶樹生長的風土條件。時常泛起的濃重雲霧,也有助於茶樹保溼與防晒,層巒疊翠的山崖夏遮蔭、冬擋風,更是茶園完美的天然屏障。武夷山坐擁獨特的地形、土壤、氣候等自然因素,正所謂名山出好茶。
▲武夷岩茶以具有「岩骨花香」的岩韻而聞名。愈粼粼攝影
從中心到邊緣:武夷岩茶的產區
武夷山於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名錄」,被列入的區域總面積為999.75平方公里。武夷岩茶主要產自此區中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一帶,目前武夷岩茶主要分為兩個產區:「名岩產區」和「丹岩產區」。「名岩產區」為武夷山中心位置約70平方公里的區域,「丹岩產區」簡言之則為名岩產區以外,景區內的其他茶葉產區。
由於岩茶的風味特徵,與其地質環境息息相關,因此依照茶樹生長的位置,又可將武夷岩茶分為三大類,分別為「正岩茶」、「半岩茶」與「洲茶」。以下分別稍作介紹:
正岩茶:正岩茶產自武夷山的中心地帶,茶樹多生長在石隙、岩凹中或岩坑谷間,礫質壤土土層深厚,略帶酸性且富含礦物質等營養,氣候條件佳,因此做出的茶岩韻鮮明,反應在價格上也最為高昂。
半岩茶:半岩茶出自武夷山的邊緣地帶,茶樹生長在低山、丘陵,與正岩茶產區相比,土層薄且土壤黏重,氣候條件也較為遜色。
洲茶:洲茶指產自武夷山平地、田地和沿溪兩岸的茶,土壤多為沖積土,較無岩石的地質條件,因此品質較差。
雖說茶樹的生長環境會影響到採摘的茶葉品質,但岩茶的風味發揮,有很大一部分也取決於茶樹品種、製茶師傅的功夫,因此也並非單從產區可判斷茶葉質量,一帖好茶從原料到製程環環相扣。
▲正岩茶產自武夷山的中心地帶,茶樹多生長在石隙、岩凹中或岩坑谷間。Adobe Stock
千滋百味的茶樹品種
武夷山自古就是產茶名地,在南北朝時期就有茶樹種植,其風味之獨特性,也可以從古人的文字記載中窺見。唐朝文人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記載:「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此徒皆請雷而出。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龕之品。勿輕用之。」當時武夷山屬建陽縣,孫樵在信中提到茶產自「丹山碧水之鄉」,風味如月下山幽之溪澗般清雅,並冠以「晚甘侯」之美稱。
在宋朝,武夷出產的茶也作為「北苑茶」的一部分進貢給皇室。「北苑貢茶」為始於唐代,並在宋朝確立的貢茶制度。之後隨著僧道羽士、文人墨客的鑽研與吟詠,武夷茶開始聲名大噪。到了元朝,朝廷為了監製貢茶,更是在武夷山設置「御茶園」,明、清時期也一直作為貢茶進貢。
明末清初,茶葉的加工技法有了創新,開始出現「烏龍茶」的製法。如今我們所稱的「武夷岩茶」屬青茶,即烏龍茶的一種,也是在這個時期逐漸發展成型。藉由做菁讓茶葉適當發酵,葉片邊緣染上發酵的痕跡,呈現「綠葉鑲紅邊」的樣貌,即是部分發酵的烏龍茶的特徵。有一說法烏龍茶的發明便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製法,改進而來。
茶葉依照加工方式的不同,會誕生出不同的茶類,六大茶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都源自於同一種原料,那就是茶樹的葉子。也就是說,武夷山的茶葉可以製作成各種茶類,但實際上,武夷出產的茶葉多被製成烏龍茶,這不僅是源於武夷山的風土條件適合製作烏龍茶,也與茶樹品種有著很大關聯。
▲武夷山有著獨特的丹霞地貌,岩壑、岩峰、峭壁、山峻種種風韻,展現大自然的巧奪天工。Adobe Stock
經過長時間的品種選育與繁殖,武夷山的茶樹品種百花齊放,累積了許多優良的品種,如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叢」: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亦或是諺語「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中的肉桂與水仙,皆是如今武夷岩茶中極具代表性的品種。在武夷岩茶的茶樹品種上,人們先是從表現優異的茶樹單株中冠以「花名」來記錄區分,又從各花名中進一步選出資質優異的「名叢」。這些花名的命名,賦予武夷岩茶趣味性的一面。例如:以茶樹的生長環境命名的水中仙、過山龍、金鎖匙等;以茶樹外型命名的鳳尾草、釣金龜、玉麒麟等;以葉片形狀命名的瓜子金、竹絲、倒葉柳等;以葉片顏色命名的水紅梅、白吊蘭、黃金錠等;以栽植年代命名的正唐樹、正唐梅、宋玉樹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白瑞香、石乳香、肉桂等。琳瑯滿目的花名既鮮活又生動,這些花名有的最後演變成武夷岩茶的茶名。
以不同的茶樹品種製作出的武夷岩茶,其外觀與風味都各有千秋,但總體而言,武夷岩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其茶葉多呈緊結的條索狀,色澤黑褐帶綠,沖泡後茶湯為明淨的澄紅色或金黃色。香氣持久帶豐富的花香,映襯茶湯醇厚甘滑的質地,即所謂的「岩骨花香」,有著濃厚的底蘊讓人回味無窮。
▲武夷山的茶樹品種百花齊放,琳瑯滿目的「花名」賦予武夷岩茶趣味性的一面。愈粼粼攝影
以下介紹幾款武夷岩茶著名的茶樹品種:
▲武夷名叢中最具聲名的大紅袍,具有幽蘭香氣,茶湯醇厚柔軟,品飲時以明顯的岩韻著稱。Adobe Stock
大紅袍
武夷名叢中最具聲名的大紅袍,得名於其紫紅色的嫩芽。其名稱由來,另有一秀才赴京趕考因飲用大紅袍而得奇效的傳說故事,增添了大紅袍的珍奇性。
▲「大紅袍」之乾葉,色澤黑褐帶綠,呈緊結的條索狀。Adobe Stock
目前大紅袍母樹僅現存六棵,生長於武夷山九龍窠的岩壁上,並於2006年施行「停採留養」,也就是禁止採葉。因此市面上的大紅袍,都是從母樹取得枝條扦插繁殖生產的,因而更顯珍貴。大紅袍香銳持久,具有幽蘭香氣,茶湯醇厚柔軟,品飲時以明顯的岩韻著稱,有著久沖耐泡的骨氣。
鐵羅漢
鐵羅漢為最早獲得名叢稱號的品種。相傳得名於武夷山慧苑寺之僧人綽號,此僧人於武夷山慧苑岩內的蜂窠坑,發現一茶樹植株,並以其製作茶葉。因僧人膚色黝黑、身體強壯,被人稱作「鐵羅漢」,後人便以鐵羅漢命名此茶。鐵羅漢的茶湯色澤深沉橘紅,風味均衡細緻,餘韻清甜。
水金龜
據說水金龜得名於其茶樹之型態,因茶樹枝條交錯盤繞的樣子,遠望宛如一隻大烏龜,加上雨後濃密的葉片看上去光澤閃動,因而得名。另有一說法水金龜之茶樹原生於牛欄坑杜葛寨峰的半岩上,一日茶園遇上傾盆大雨而崩塌,茶樹被水沖至牛欄坑的半岩石凹處,因茶樹順水流動的模樣而取名「水金龜」。水金龜兼具綠茶與鐵觀音的風味,清雅的香氣交織甘醇的茶湯。
白雞冠
白雞冠之茶樹葉片為淺淺的黃綠色,春天新芽初生,嫩芽頂端微微彎曲的茸毫樣貌,因宛如雞冠而得名。白雞冠葉色較淡,製成茶葉後色澤米白,呈綠褐色之條索貌,其茶湯為清透的澄黃色,風味清朗纖柔,細緻回甘。
水仙
水仙名稱源自清朝康熙年間,有一福建人於一座寺廟旁發現一株茶樹,茶樹因受到寺廟外牆擠壓而長出形貌曲折的枝幹,此人興起將茶樹帶回家種植,並精巧地利用其扭曲的型態,培育出一帖清幽好茶。而閩南語中的「水」意有「美」的意思,因此水仙取名於在美麗的仙山上取得的茶葉之意。
水仙為原產於閩北一帶的茶樹,移植到武夷山後,得天獨厚的風土條件使其出產的茶葉表現優異且品質穩定。水仙具有花朵的香氣,茶湯鮮豔亮麗,蘊含醇厚底蘊,喝起來爽口香甜。
肉桂
肉桂因具有鮮明的桂皮香氣而得名,辛銳的氣息似果香,不僅禁得起久泡,並賦予茶湯一股鮮爽的甘甜,是一款高香型的茶葉。1980年培育成功後,目前在武夷山上廣泛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