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凌晨,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Varyag)在夜幕和濃霧掩護下,由拖船悄悄拖出大連港灣,再自行首航。由於有濃霧,距港口約5公里外的遠處不能確認它出港。但到了上午7點左右,離港口3公里的地點隱約看到碼頭上的紅色吊車下,原先停泊在那裡的「瓦良格」號已經不見蹤影。連日來,當局派出國安局人員在各拍攝地點大舉搜捕軍事迷,甚至扣留記者。有軍事迷由愛生恨,大罵首航「偷雞摸狗」。
事有湊巧,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在同一天宣布,美軍航空母艦將於12日訪港。事隔一日,11日開幕的「2011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中,展出了「航母殺手」。台灣國防部表示,雄風三型超音速攻艦導彈的飛行速度相當快,只要發射1至2枚,就可以擊沉對方軍艦,擁有成功率高、殺傷力強的特性,足以反制敵艦入侵。
經過5日試航後,「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在7艘拖船拖帶下,「低調」返回大連港口。
「瓦良格」號來自前蘇聯
儘管尚無正式名稱,中國第一艘航母已引起國內外的紛紛議論,但「瓦良格」號引起關注並非首次。
「瓦良格」是蘇聯海軍最後定做的航空母艦之一,蘇聯解體後停止建造。後來被一個在澳門註冊、與中國海軍有關係的公司從烏克蘭手中買下了它。該公司說是要把它用作海上浮動賭場。土耳其官員擔心這艘三百多公尺長、鏽跡斑斑,沒有武器、發動機或航行設備的艦船,在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會沉沒,因而遲遲不肯放行。直到2001年才讓這個蘇聯衰落的象徵開始太平洋為期5個月的航程。2002年3月,「瓦良格」號抵達大連。據大陸科技服務網披露,中國拖回「瓦良格」費時近2年,耗資3,000萬美元。
中國從2004年決定製造航空母艦,請來俄羅斯和烏克蘭專家進行指導,又從烏克蘭購入「瓦良格」號設計圖稿,花了7年時間重新打造「瓦良格」號。
那麼,「瓦良格」號究竟有多大戰鬥能力呢?它重6.7萬噸,並非巨型攻擊平台,只屬中等,估計能夠裝載50架各種類型的飛機。此外,「瓦良格」號航母的動力由烏克蘭進口,全憑蒸汽發動機,只能用柴油或者航空機油來運轉,所以蓄航能力有限,不像美國或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以核動力運轉,可以長年不停地在海上行駛。此點即說明「瓦良格」號是一個攻擊能力不大、蓄航力不長的航母。
名稱未定意圖已顯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基本上並不會改變南中國海的海軍力量平衡。中國人民解放軍表示,將用它來進行訓練,並用作將來航母的摹本。
美國之音中文網8月11日發表報導,題目是〈美國:中國為甚麼需要航空母艦〉。報導稱,航母的建造、裝備和形成戰鬥力,是一項浩瀚、複雜、耗時、技術和資金投資巨大的工程。航母平台航海測試後,還要進行艦載武器、艦載電子設備等測試。有專家稱,中國第一艘航母形成戰鬥力,還需要數年的時間。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葛來儀認為,中國航母的政治影響,目前要大於軍事影響。
報導引用葛來儀的話說:「問題是中國將來把航母部署在哪裡。如果讓航母在南中國海海域周圍游弋,將會使與中國有主權糾紛的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引起相當大的不安,使中國難以讓區域國家相信中國不希望爭端和緊張。」
在講述了中國跟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爭議,以及中國強硬的措辭引起該地區國家和美國的不安之後,報導接著說:「在這種言辭激烈的環境中,中國新的航母將引發新的不安。這艘航母還沒有得到正式的中國名稱。但一些中國大陸的線民已經把它叫做『施琅』號。這個名字來源於17世紀中國一個征服台灣的海軍將領。即使是北京最終給它選擇了一個更為含蓄的名字,這艘航母對該地區發出的資訊也是明確的……」
對水手威脅更大
中國的第一艘航母,在現在與未來對周圍國家的威脅到底有多大?觀察家們還在爭議。根據中國國防部公布的一個聲明稱,瓦良格號不是一個真正的戰鬥航母,它是一個提供給科學研究、海洋調查以及訓練官兵的平台。但英文網路新聞雜誌《亞洲時代》8月12日發表文章說,就目前而言,中國航母「對航母上的中國水手威脅更大」。
文章說:「北京低調試航第一艘航母,目的在於減輕美國以及地區鄰國對中國航母影響太平洋地區軍力平衡的憂慮。然而,即使是中國官員也承認,現在尚未命名的航母本質上是一艘戰船。一些人認為,跟美國的巨無霸航母相比,中國第一艘航母在技術上很低下,對其水手的威脅要大於對其他國家的威脅。人們也擔心中國這艘航母的渦輪發動機很可能出故障,或者不能使航母達到足夠的速度,從而在海戰中發揮力量。據報導,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發動機在『瓦良格』號的姊妹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上,頻頻發生機械故障。」
對內意義大於對外
日本官方對中國航母試航的消息表示了毫不掩飾的擔憂。8月12日,日本《每日新聞》發表題為〈北澤防衛相:中國海軍擁有航母,期望中國「確保透明度」〉的報導,日本《產經新聞》同日也發表報導說:「北澤俊美防衛相12日會見記者,表示『為甚麼有必要擁有像航母這樣有機動性而且攻擊力強的東西?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希望說明其目的』,從而再次要求中國提高對國際社會的透明度。」
華人獨立媒體新唐人電視台評論員文昭認為,它的主要用處是「對內而不是對外」。航母作為軍事大國的「圖騰」,被用來賺取軍迷的喝采、民族主義者的認同,在國內矛盾漸趨尖銳的情況下,能起到「一俊遮百醜」的作用。因為,一個無用的擴軍行動,可以有效地激怒鄰國、刺激其他大國,導致邦交惡化、安全風險上升,進而轉移中國內部動盪不安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