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來四年的重點是內政而非外敵

▲作為印太地區的關鍵角色,台灣此次選舉結果必將牽動美、中、台三角關係。Adobe Stock
第253期
何清漣
作者為旅美中國經濟專家與評論家,美國《商業周刊》1999年評為「亞洲之星」。其著作《現代化的陷阱》一書被推選為「3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之一。

台灣大選仍然是維持現狀,這從美國代表團赴台,重申美國堅守本身基於《台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反對台灣獨立,並支持兩岸通過和平、沒有脅迫的對話,來解決兩岸分歧。換言之,大選結果讓台灣有了以時間換空間的迴旋餘地,為阻滯北京的統一贏得了四年時間。依我之見,如何解決台灣本土的問題,才是新任總統賴清德的棘手任務。

武統不是習近平近幾年的選項

作為印太地區(Indo-Pacific)的關鍵角色,台灣此次選舉結果必將牽動美、中、台三角關係。日前諾魯(Nauru)在中國利誘之下與台灣斷交,其實不是大事。這種為錢而建交、斷交的「外交關係」,其展板意義大於實際政治作用,所涉三方對此心裡都如明鏡。

如何與中國互動成為一些人的關注焦點。其實這不是問題,賴清德因「台獨」色彩不為中共所喜,最多是與北京不能「友好互動」。但賴清德很清楚應該對北京保持什麼姿態,他本人並不希望台海之間爆發武力衝突。早在2022年4月22日,在談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的影響與啟示時,作為副總統的賴清德指出:「中國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俄羅斯,希望不要,但絕對不能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考慮到當時台灣群情激昂,媒體上幾乎全是「台灣就是烏克蘭」的表態,他這一表態可算是人間清醒了。也因此,我判定賴清德不會去整事主動挑釁北京。

所謂北京將對台灣施加更大的壓力,無非就是過去幾年玩爛了的經濟制裁、軍事演習等等。賴清德對此並無主動權,既不可能對等回應,也沒辦法讓北京不繼續這類動作。他只需要保持與美國的密切聯繫,按計畫購買武器,繼續那「豪豬計畫」(Project Porcupine)。

《台灣關係法》共18條,其真正的核心是在安全領域。該法第5款規定,當台灣遇到中國威脅時,美國有責任「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人民」;第3條第1項規定:「為了推行本法第2條所明訂的政策,美國將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使其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

不過,據中國國內局勢可以判定,在未來幾年內,中國不太可能對台灣武力相向,這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

第一,從2023年開始,整頓軍隊的腐敗重點在李尚福─軍工集團。我曾寫文章分析過,2023年4月11日,習近平到廣東湛江視察南部戰區海軍後,發現無論是戰力還是軍事裝備,都非常令他不滿意,回京後立刻布置人馬調查軍事採購中的腐敗問題。7月26日,隸屬於中國軍委裝備發展部的全軍武器裝備採購資訊網發布了《關於徵集全軍裝備採購招標評審專家違規違紀線索的公告》,追溯自李尚福自2017年10月負責軍備以來違規違紀的裝備採購招標行為。這次反腐讓習近平認識到,目前根本沒有對台灣發起武力攻擊並取勝的可能。

第二,北京已經清楚了解台灣年輕世代的「統獨」觀念已經轉變,太陽花一代的「天然獨」已經崩解。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台灣方面認為是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與「小紅書」對台灣年輕世代的持續定向投餵所造成。但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民進黨執政兩屆,蔡政府過分癡迷於推廣LGBTQI+(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變性人、Queer酷兒或疑性戀者、Intersex雙性人,加上無性戀等的縮寫)、綠色能源這類所謂進步主義事業上,經濟方面乏善可陳。年輕人對低薪就業的狀態深感厭倦,又看不到任何改善的希望,因此將希望放在了柯文哲身上。對於台灣來說,與中國爭奪年輕世代的思想戰,不僅成了今年大選的重要決定因素之一,更是關係到台灣未來命運的大事。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之後,真正的困難在於內務。Adobe Stock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上任之後,真正的困難在於內務。Adobe Stock

 

賴清德的台灣內政挑戰多

基於上述分析,在賴清德上任之後,真正的困難在於內務。他必須在不得罪美國民主黨政府的前提下將發展經濟這類民生要務放在推廣LGBTQI+、綠色能源這類進步事業之前。前者還好辦,賴清德本人並非LGBTQI+的愛好者,他的難處在於調整2017年定下的前瞻計畫、綠能部分。這不僅是說服本黨的問題,還是賴清德本人自我說服的問題,因為他本人就是「綠色能源」的膜拜者與推動者。

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之時,正值歐美國家大力宣稱全球正處在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綠色能源將是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因此,賴清德主持的前瞻計畫中,綠能成了重中之重。但他不知道的是:當時德國的綠能計畫其實已經面臨價格高昂、供應不穩定等各種問題,只因當時必須要將中、俄、印、巴等能源消耗大國或者能源大國勸誘至世界氣候峰會的談判桌前,不願意大事聲張。2021氣候峰會儘管遭遇中、俄、印、巴冷待,西方仍然寄希望於2022氣候峰會有所收穫,沒料想發生了俄烏戰爭,從此局面改觀。

從俄烏戰爭開始,我就判定,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的德國等綠能先鋒將遭受重創,結果不出所料:依靠俄羅斯能源與中國市場的德國經濟遭受重創,因能源價格高企而開始去工業化過程,如今經濟停滯,失業嚴重,不得不開始悄悄「洗綠」,重啟煤電,依賴法國的核電。未放棄核電的法國,正擬將復興核電戰略在歐盟層面積極擴展。這方面資料甚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心人上網一查就能搜到。

本文只提一件台灣做夢也沒想到的事情,主張環保的拜登政府現在也將綠能計畫悄悄擱置。眾所周知,拜登競選時就高調承諾要全面推廣綠能,上任後開始大量關停石油開採。孰料一年之後遭逢俄烏戰爭,能源價格飛漲,拜登在出售了戰略儲備油的大部分之後,不得不採取各種補救措施,包括與委內瑞拉談判購買該國石油、悄悄放寬對本國石油開採的限制,最著名的就是拜登批准具有爭議性的阿拉斯加州「柳樹」(Willow)石油開採項目,引發美國不少環保人士的批評。

但環保人士的綠能理想固然高大上,現實卻非常無情。1月15日,《華爾街日報》發文總結說,美國經濟2023年的表現出人意料,面對美國物價飆升、經濟衰退與失業,是石油開採行業、晶片行業與房地產這三大行業拯救了美國經濟,其中,被環保人士必欲滅之而後快的石油開採行業榮居首功。

藍綠之外的第三黨隱然成勢

民主制國家,歷來就是(微弱過半數)與另一半之間互相較勁的政治,2024年台灣大選,出現此前歷次大選都未出現的情況:統獨話題沒能讓民進黨獲得壓倒性優勢,總得票數達558萬,得票率為40.05%,形成了政治上三腳督現象。民進黨保住了執政權,但立法院沒過半數,這導致賴清德成為一個不能「下命令或者行使多數派權力」的總統。

這一次柯文哲放棄藍白配,主要是被旗下大將逼迫,為了避免民眾黨星流雲散。這個選擇是對的,最後民眾黨共獲369萬多票,得票率為26.46%,這一結果為該黨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根據台灣相關法律規定,柯文哲個人選票補助款可領約1.1億新台幣;而民眾黨的政黨補助款在未來四年內,每年可領約1.5億新台幣,共6億新台幣,這就為民眾黨獲得了極其重要的政治運作資金。

以上情況,說明賴清德今後四年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改革內政,提振台灣經濟,爭取年輕世代的擁護。統獨問題讓民進黨獲利時期長達三任,但不可能讓其永遠獲利。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冰淇淋PK戰
上回寫了霜淇淋,讀者可能覺得我很偏心,怎麼可以沒提到香濃腴滑的冰淇淋呢?大家別誤會,位居夏日消暑排行榜常勝軍的冰淇淋,當然是重頭戲。…
如何運用自媒體(之十一):網站流量分析(上)
要行銷公司產品,多多少少都會購買廣告,從電視、報紙、雜誌、電視牆、屋外看板,到網路媒體等等,但是廣告種類這麼多,如果同時投放這些廣告平台,…
經濟學家抓貪汙
筆者延續前面幾期「鑑識經濟學」這個主題,跟大家介紹更多經濟學家利用數據分析所進行的偵探工作。這次我們將焦點放在各種貪腐行為。  …
男性少做家事 30年來一個樣
中國傳統社會有句話叫「男主外、女主內」,丈夫在外賺錢養家,妻子在家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現代社會講究女男平等,隨著更多女性走入職場,…
2010十大華人事件: 2. 悲》冬旱夏澇 中國百姓「水深火熱」
2.  悲》冬旱夏澇 中國百姓「水深火熱」   從2009年入秋後,前所未有的乾旱襲擊中國西南。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及重慶,…
內外交困中習近平訪美
習近平9月下旬訪美之際,正值內外交困之時。但時間表早在將近一年前就與美國商定,北京也於9個月前喜洋洋地對本國國民宣示,沒法改動。…
中國銀行業玩資金遊戲
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制定者,紛紛為緊縮政策鋪平了道路,中國央行也釋放了相應的信號。 綜合陸媒3月6日報導,中國銀監會印發了《…
中共從「軟實力」到「銳實力」
美國民主基金會2017年12月初公布一份報告:《銳實力:威權主義影響力在民主國家中漸增》(Sharp Power: Ri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