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拥抱熊猫派」尝试回归的背后

川普自就任以来的发言,基本上都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中国关系的是Strategic competitor(竞争对手),而不是Enemy(敌人)。图为今年G20峰会资料照片。Getty Images
第203期
何清涟
作者为旅美中国经济专家与评论家,美国《商业周刊》1999年评为「亚洲之星」。其著作《现代化的陷阱》一书被推选为「3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最近,自2018年《胡佛报告》之后沉默了一年多的「美国拥抱熊猫派」终于写了一封公开信,标题为〈将中国定位为敌人适得其反〉。7月3日,《华盛顿邮报》择其主要观点〈中国不是敌人〉并以此为题发表评论。这封信细读挺有趣,在对中国的认识上,他们不得不承认川普政府对中国的主要判断是对的,但在应对方法上,却反对川普政府正在做的一切,拿出的对华外交原则全是当年他们在柯林顿、小布什政府、欧巴马时期玩过的故智。

 

川普的「战略竞争者」 为何被夸张成「敌人」?

首先是公开信标题的核心辞句误导,「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敌人适得其反」的英文原文是:Making China a U.S. enemy is counterproductive。就我记忆所及,川普政府在政府文件里从来没将中国称之为Enemy(敌人),在推文里倒常说他与习近平是好朋友(很难想象一国元首与敌国元首是好朋友),这一「好朋友」之说常引起美媒嘲笑。


▲前美国国务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创始者,该委员会所培养美国的中国专家大多成了拥抱熊猫者。Getty Images

 

考证美国政府文献,美中关系定位的改变,源于2017年12月18日公布的那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发布这份报告时,川普的相关发言是:「中国和俄国挑战美国的实力、影响和利益,试图侵蚀美国的安全和繁荣。」他还说:「中俄两国也同时在挑战国际经济秩序,让经济变得不那么自由和公平;他们还控制信息和数据的自由流动,压迫他们的社会,同时扩张他们的影响力。」

西方媒体都注意到这一变化并且详加报导。英国《金融时报》与BBC都发表评论称,美国白宫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中国和俄罗斯称为美国的竞争对手(Strategic competitor),认为中国试图挑战美国的地位,并威胁到美国的繁荣与安全,但这些反川普的媒体也从来没有误用「敌人」一词来分析川普对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位。

拥抱熊猫派在这封公开信中,一次都未提及竞争对手这个词,却有四处用了enemy,将此称为川普的定位。这当然不是公开信的起草者不明白这两个名词的不同含义,他们当然知道与「敌人」相比较,「战略竞争者」比较中性,但如果川普是按战略竞争者来对待中国,那就没甚么错处,写这封信的理由就不成立。无论这96位中国通「拥抱熊猫」的姿态再热烈,也无法公开说美国不可以将中国定位成「战略竞争者」(美国民主党政府也用过这词)。但如果承认将中国定位成「战略竞争者」,那七条将中国视为敌人之危害的建议就无法成立。师出得有名,这「名」就来自于故意将川普对中美关系的定位解释成「敌人」而非「战略竞争者」。

 

川普对中国看法的疏理

那么,川普是否说过「中国是敌人」这话呢?

事实如下,@realDonaldTrump在2011年7月20日发表了一条推文:Jul 20, 2011:"China is our enemy--they want to destroy us" -- Redstate Interview

译成中文就是:「中国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想摧毁我们」

这里有两个需要辨识的关键的问题:

一、当时川普说这话时,离他竞选总统还有五年,因此,这是商人川普当时的个人观点,并非美国总统的个人看法;二、川普当时之所以如此认为,不是他想和中国过不去,而是他看到了中国一直把美国当作敌人——中国官方的宣传上,有不少类似言论,包括朱成虎少将要与美国打核大战,摧毁旧金山等西海岸繁荣地区,朱因此获美国军界赠称「流氓将军」。只要上网搜索,一堆这种言论。

川普做了总统之后,在他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报告中,用来形容与中国关系的是「战略竞争者」(Strategic competitor),并非「敌人」(Enemy)。直到现在为止,川普还是没将中国定义为敌人,他数度表达期望:希望中国买美国产品、停止盗窃美国知识产权,希望中美之间维持公平的经贸关系。

当然,川普这样的要求会让中方感到敌意,比如他称中国偷窃知识产权的行为是「小偷」让中国方面产生恨意。这96位拥抱熊猫派一直在中美之间游刃自如,2018年《胡佛报告》出来后被迫沉默,这次看到中共应用「以拖待变」之计对付贸易战,让急于结束贸易战的川普挠头,于是适时出动。这封信的错失在于写信者完全不顾中国正以各种方式伤害美国长期的国家竞争力,假设川普将中国当作敌人并长期对抗,以及对抗将带来的危害,并以此来吓唬美国人——以其中核心人物与中共的关系,很难设想这后面没有其中少数人与中共暗通款曲。

 

美国官方对中国关系定义的演变

1986年,美国出台《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Department of Defense Reorganization Act of October 4, 1986),法案规定,美国总统需每年一次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向美国公众公布美国政府对国家利益、可能威胁这些利益的因素的看法,以及相应的政策方案。

实际情况不是每年一份,而是不定期提交。柯林顿两个任期内共发布7份,小布什与欧巴马在各自8年的两个任期中都只发布了2份报告。在上述报告中,美国「定位」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词语包括:ally(同盟国)、friend(友邦)、partner(伙伴)、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competitor(竞争者)、rival(竞争对手)、opponent(对手)、adversary(敌手)。柯林顿第一任期与欧巴马第二任期,使用后面几个词相对多些。在这24年之内,美国对华政策基本由拥抱熊猫派主导,其大本营就是著名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创始者就是季辛吉(或译:基辛格),这个委员会成立于1966年毛泽东在中国发动文革的五‧一六通知发表之日,其职能就是培养美国的中国专家(大多成了拥抱熊猫者),在这封信上签名的人就有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主席欧伦斯(Stephen A. Orlins),重要成员芮效俭(J. Stapleton Roy)等人。

这些人主导对华政策之时,他们并不真在意将中国定位于对手、竞争对手等,因为有他们在,就一直努力维护并构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注:置于船舱底部以稳定船身,避免翻覆的大石):长期性的压舱石是经贸关系,阶段性压舱石有基于地缘政治的反恐合作、金融危机后的双方合作等。

 

「拥抱熊猫派」与「敲打熊猫派」首次公开对峙

拥抱熊猫派尝试回归是必然的,但这次时机选得不对。因此,引起了美国中国通当中另一支力量「敲打熊猫派」(旧称屠龙派)的反感,130位敲打派中国通写了一封致川普总统的公开信,7月17日发表于《华盛顿自由灯塔报》上。该信批评了美国几十年来与中国接触政策,要求川普总统保持对抗,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公开信写道:「中国共产党人所表露的野心与美国的战略利益背道而驰,而中国正日益采取危及美国及其盟友的行动。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美国奉行与中国接触的开放政策,极大造成了美国国家安全的不断削弱。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这是美国近几十年来「拥抱熊猫派」与「敲打熊猫派」的第一次公开对立,也是后者人数第一次超过前者之时,二者的力量消长,取决于明年大选结果。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討海人
陰雨連綿多時,難得今日陽光爛漫,可不能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先生背起相機,我們來到了壯圍海邊。 冬日陽光沒有為蘭陽溪口帶來溫暖,…
抱個拳、行個禮,文武雙全
中共大概是全世界最會進行形象包裝的組織團體。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日內瓦會議期間,一個美國記者主動和周恩來握手,這位記者握完手後,卻大聲地說…
人生,一場註定的旅程?
人生,究竟是一次偶然的生命體驗,還是一場踏入世間前就註定好過程與結局,並且可以反復開啟的旅程?這是「宿命論」者與「無神論」者爭論的焦點,…
讓江澤民不敢唱歌的中共元老
前中共人大委員長喬石6月14日逝世。新華網發消息稱,喬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喬石1924年12月生於上海,…
談現代人的健康
  由於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時間、空間縮小到幾乎沒有距離了。現代文明給人類自己帶來的極大的憂患,正在逐漸地向世間逼近。…
雷人提案多 中國兩會千奇百怪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年度人大、政協兩會分別於3月13日、14日閉幕。這個中共十八大前的最後一次的兩會,吸引了全球媒體的目光。在近六千件提案中,…
基因改造食品 利弊論戰正酣
「科普作家」方舟子9月召集二十多名網友到中國農業大學,現場採摘基因改造玉米並煮熟品嘗。他表示,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但在此前,…
零接觸學習:知識型商品線上化 Hahow業績爆發
從1月爆發武漢肺炎以來,隨著疫情升溫,「零接觸」的商業模式或是「遠端工作」的配套,逐漸成為企業正常營運,甚至創造更多業績的解套方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