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不太愿意写跟肥胖有关的题目,一来笔者本人觉得颇有压力,二来不少读者也会觉得若有所指。所以我们今天谈肥胖问题将焦点放在美国吧,因为美国肥胖的问题跟它的军事力量一样称霸全球,谈到美国人也许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体重还算不错。
美国人的肥胖问题有多严重呢?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显示,依据BMI指数来看,超过20岁的成年美国人当中,有40%属于肥胖(obese,BMI大于30),另外大约32%属于体重过重(overweight,BMI介于25与30之间)。数字高也就算了,这两个数字还呈现每年上升的趋势。所谓BMI(Body Mass Index)即为身高体重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
所以,台湾的胖客们如果走在美国城市的大街上,往往会得到很大的安慰,觉得自己顶多就是皮下脂肪多了一点好御寒而已。
小时候胖不是胖吗?
成人之外,儿童肥胖是高所得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美国尤其严重。每三名美国儿童就有一名超重,而且趋势还愈来愈严重。这形成一个让家长跟政府都非常头痛的问题。
很多人说小时候胖不是胖,长大之后就会变瘦了,这种想法恐怕背离事实很远。根据美国的数据显示,在幼儿园阶段就肥胖的小孩跟同年龄不肥胖的小孩比起来,有四倍高的机率会在14岁的时候也肥胖。
所以,小时候胖就是胖,长大后肥胖的机率也高。这样的关连让美国政府认为要解决成年人肥胖的问题,应该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着手。
要解决肥胖问题,首先得认为肥胖是个问题,而且还要有「肥胖认知」。然而很不幸的,在认知上只有61%的美国父母可以正确判断自己的小孩是否肥胖。许多胖小孩的父母要嘛觉得自己的小孩不胖,要嘛认为小孩胖胖的「很正常」。
为了提高父母对于儿童肥胖的认知,纽约市政府每年5月都会给父母发一份孩童的体适能报告,其中包括各项体能检测的结果,以及身高、体重等。重点是,如果孩童的BMI超过同龄儿童所设定的肥胖临界值,这个报告就会出现以下警语:「您的BMI超出健康体重的范围,请与医疗保健照护者一起检查您的BMI。」 ("Your BMI falls outside of a healthy weight; please review your BMI with a health care provider.")
警告有用吗?
这个警语的目的是希望让小孩及其父母增加对肥胖现象的警惕,尤其是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族群。但这样的策略有用吗?
针对这个问题,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Douglas Almond、Ajin Lee、Amy Ellen Schwartz设计了一个方法来估计这个政策效果。这个估计方法就是笔者曾经介绍过的回归不连续设计(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简单说,他们将那些BMI刚好超过临界值的小孩(收到了警告),拿来跟那些BMI刚好低于临界值的小孩(没收到警告)比较,并追踪观察两组小孩来年体重的变化。他们用了一个很大的样本来进行估计,结果发现该警告对于降低肥胖小孩体重的效果非常小。
警告为何无效?
为何警告会没有效果呢?这当然有两种解释。第一,父母或者小孩根本没有认真看报告,所以没有注意到体重警告;第二,他们看到了警告但是不采取任何行动,或者采取了行动但减重失败。
作者讨论了这两种可能性,但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可以认定哪一种才是问题所在。不过一份针对墨西哥的类似研究发现,体重报告确实提高了父母对儿童体重过重的认知。如果美国的情况类似墨西哥,那比较可能是认知不足并非导致儿童肥胖的主因。
减重难!对成人很难,对儿童也是。成功而且持续的减重往往需要整体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采取一个特定的技术或手段。单纯的「提醒」或许可以增加认知,但难以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