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华侨报》最近发表评论,自金融海啸引爆以来,「世界看中国」、「中国救世界」的论调不断从媒体爆出,中国一些媒体对此更是绘声绘色,乐此不疲。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超英赶美」 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文章说,除了「世界看中国」、「中国救世界」的论调外,甚至有报导说美国开始效仿「中国特色」,西方世界正兴起「中国化社会主义」。最近,中国大陆统计局「修正」2007年GDP数据,1月14日公布了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修订后GDP总值增加了7,776亿元,成长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确认中国已超过德国,屈居美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大陆媒体再度兴奋!推断今后3年内中国GDP必超越日本,18年即可追上美国,称雄世界,大有当年「超英赶美」之喜悦。
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是,「GDP总值」根本不是世界各国关心的数字,如果以「人均GDP」来看,中国在世界上的排名是「104」(注:2007年,平均每人GDP美国为45,148美元、日本34,226美元、台湾16,885美元,中国大陆仅为2,440美元)。这样的表现,何乐之有?当然也不敢拿出来吹说。北京有的媒体甚至忽视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把本地区GDP与「常住人口」相除,打造出另外一个「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号称达到世界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了!
此外,在欧、美货币交替贬值之下,人民币在2008年全年升值了12.66%。「人民币能否扮演乱世英雄」已在媒体上成为另一个热门话题,甚至有媒体提出:人民币须取代美元或欧元,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且不说这些希望、论断和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尚待商榷,单看这种「西方停滞不前、中国一枝独秀」的报导,无疑透露着几分自我陶醉的味儿,似乎都在诉说当今世界「西方不亮、东方亮」。
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欧美经济由于关联度甚高,遭受重挫,「西方不亮」目前确是事实。但这些并不能证明中国经济「独善其身」高枕无忧。实际情况是,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外向型企业、东部沿海地区已受重创。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显示,影响景气最主要工业生产、进出口两大指数,都呈现「过冷」的蓝灯。国家统计局表示,去年12月,工业生产指数延续了11月份的表示冷的状态的蓝灯;进出口总额在连续两个月呈现偏冷的浅蓝灯后,12月也转变为表示冷的蓝灯;财政收入则是连续三个月呈现表示冷的蓝灯。由于去年下半年景气一路下滑,到年底各项宏观经济指数分别走向偏冷及冷的指数。根据「经济学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最新公布的报告,今年中国经济成长率将仅有6%,显示中国官方今年的「保8」政策形势严峻。
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公债 进退两难
另外,华府最新的官方数字显示,到去年12月,中国共持有价值6,962亿美元的美国公债。但也因为持有比重太高,使中国官方面临进退两难。中国去年购买的美国公债达到近5,000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债持有国。专家表示,中国如果要保护它所持有债券的价值,就必须持续在美国投资。
北京咨询顾问公司CEBM Group的经济专家苏长(Su Chang)表示:「如果中国官方停止购买美国公债,目前持有的美元资产价值将会大为降低。如果中国继续购买,需要担心美元未来可能贬值的问题。」
纽约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经济专家塞斯特(Brad Sester)则表示:「中国对美国曝险过重,不符合它本身的长期利益。」
人们注意到,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中国有舆论一直在「妖魔化美国」,甚至讨论「美国会垮」、「中国替代美国」的问题。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金融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经济根基。
美国仍为经济成长发动机
美国目前仍拥有全球20%的生产总值,有大量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有众多世界顶级的研究型大学,有不可替代的创新机制。只要美国的创新体系没有被破坏,还是技术创新的最大策源地,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还没有被取代的迹象,那么下一轮产业革命的策源地和世界经济成长的发动机很有可能还是美国。
欧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而中国一些媒体盲目乐观,「东方亮」这样的论调出笼,可以看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些惯性思维仍发生作用:一是报喜不报忧的套路;二是「二元对立」的斗争思维,非白即黑,认为「西方」不好时则「东方」就肯定会「亮」;三是不认真调查研究,而是表面化、浅薄化地反映,甚至是扭曲反映。
不过,还是少数中国国内有识之士提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这样的非常时期,更能考验媒体水平。「自作多情」的结论到头来往往是忽悠自己,影响经济决策,这种浮夸的顽疾也到「退市」的时候了。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何志成认为,要让人民币在这个乱世中脱颖而出,应该继续人民币改革,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由目前的每日0.5%扩大为每日1%。不过,总理温家宝呼吁: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极为重要。中国在这一波金融海啸中,如何保持「独善其身」,有待时间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