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年簽賭案爆發之後,台灣職棒一直找不到振奮人心的方式。國家隊在國際賽的表現似乎變成了唯一的大補丸。國際賽有好表現,觀眾入場數就會增加;如果國際賽表現不好,最失望的大概就是職棒球團的老闆。
奧運棒球台灣實至名歸 只是輸給中國令人失望
今年奧運棒球賽中,台灣的名次其實並不算太差,前面四名是韓國、古巴、美國和日本。古巴是用業餘名義在國內打聯賽,比賽張力、強度並不遜於美國小聯盟球隊。美國、日本、韓國都是職業歷史比我們久的國家,即使美國只派小聯盟球員出來,他們的實力也並不輸我國的職棒。輸給這幾支球隊並不丟臉,更別提台灣那連續幾場一分差的比賽有相當程度的運氣成分在裡面。如果運氣好一些,是可以贏幾個實力較台灣強的對手的。
說來說去,真正讓人失望的原因大概就是輸給中國的那一場比賽。中國隊的確進步很多,但是台灣的棒球水準仍然領先他們,並不會因為這一場比賽而改變。在大聯盟季後賽的系列賽中,不管是5戰3勝或是7戰4勝制,都還常有公認實力較差的隊伍跌破所有專家眼鏡。不同隊伍只交手一次的國際賽中,一個表現出乎意料的先發投手就可能讓比賽勝負逆轉。如果中國對台灣的勝率是20%,交戰100場他們可以贏20場的話,在7戰4勝的系列賽中國勝出的機率大約是3.3%,5戰3勝的系列賽則是5.8%。如果打7戰4勝制,敢押中國隊贏球的人就會大幅減少。大聯盟球隊之間的實力差距更為接近,所以即使是7戰4勝制也常有較弱的球隊可以贏球。這就是Moneyball(中譯本《魔球》)這本書中說,運動家隊的領隊比利‧比恩(Billy Beane)認為季後賽是靠運氣的緣故。
兵敗北京之後,日子還是要過,棒球還是要繼續打。球團老闆們發完牢騷後,球迷會不會進場還是要看他們怎麼去經營。洪一中總教練及許多國內的教練、球員、球評對於這次的結果都有意見,不過有許多意見對實際情況沒有甚麼幫助。真正推動台灣棒球往前走的是職業棒球,台灣的以及日本、美國的職業棒球,而不是國際賽。如果打棒球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就會有小孩子憧憬自己會成為下一個王建民而走上投手丘。成為王建民的希望也許太過渺茫,所以如果能夠成為陳金鋒、甚至陳偉殷或彭政閔也不錯。只要棒球可以是一個不錯的出路,就會有小孩子願意在球場上揮灑汗水,其中某些人長大後會成為出色的棒球選手。國際賽的結果對於我國職棒的行銷雖然有幫助,但若行銷要建築在這麼不確定的市場上,這個產業是遲早注定要失敗的。
奧運棒球隊選將不當 教練調度也讓人不解
我並不贊成洪一中總教練的某些調度,譬如說在今年奧運特殊的「打破僵局制」於先攻時第一個打者上來就觸擊這一部分。由於台灣的職棒缺乏出色的救援投手,導致國家隊在牛棚這一部分也缺得兇,沒有人知道下半局到底是能夠幸運守住還是會形成大局。沒有人出局,一、二壘有人,對於大聯盟終結者來講都不是個輕鬆任務,對不適應這種情況的先發投手所客串的後援投手來說更是艱難的挑戰。由於下半局的風險大,上半局就不應該放棄大量得分的機會。犧牲觸擊輕易的把一個出局數拱手送給了對手,好處僅僅只有在下一棒避免雙殺機會。
對於洪總某些換投手的時機我也不完全贊成,似乎他在賽事剛開始時怕被批評優柔寡斷而換投太過迅速,輸了兩場球之後對於牛棚失去信心,又遲遲不把該換下來的先發投手換下來。不過真正看這些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組隊時就發生了錯誤。有些錯誤是運氣的問題,沒有人可以事先知道張泰山到了奧運會無法通過藥檢。但是陳金鋒、曹錦輝這兩個人沒有辦法發揮事前想像中的功用未必是運氣。如果陳金鋒的健康狀況不允許,就不應該委屈他再為國家效力,以致於沒有得到該得到的休息時間;如果一開始總教練就對曹錦輝的信心那麼有限,他根本就不應該讓曹加入國家隊。
從選擇球員這一部分再看下去,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問題是存在於中華職棒裡面。如果目前的賽制和各隊之間實力的差距,可以讓球團不需要擁有一個堅強的牛棚就能贏球甚至贏得冠軍,那麼自然沒有球隊會把錢砸在救援投手身上。這次找的業餘投手表現並不差,可是照理講應該可以從職業球隊中找到比他們更好的球員,否則打了這麼多年的職業棒球豈不是一事無成?另外他們必須用那些還在打一A的野手也是另外一點讓我不解的地方。這幾個年輕人容或有比所有中華職棒球員更高的天賦,但是他們還在一A這個層級就明白告訴大家他們的球技還未成熟,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這並不是說加入國家隊這幾個小聯盟球員有甚麼不是,他們願意為國家隊打拚,犧牲了自己寶貴的成長時間。陳金鋒當年為國家隊就做出了不少犧牲,甚至可能影響到他的大聯盟前途。問題在於台灣的職棒為甚麼沒有較為資深的球員可以取代這幾個年輕小將的出場機會。如果是已經在AA甚或AAA的球員,他們的身手、球技都有可能已經優於所有中華職棒裡面同位置的選手了。不過一A的球員應該還沒有這種不可替代性,反而他們因為經驗較為不足而出錯的機率更高一些。
不能靠國際賽來振興棒運 反而要靠職棒來撐國際賽
眾多賽後檢討中,那些為了贏國際賽而尋求細微末節的改革,就像是為了在季後賽能夠贏球賽而交易球員,卻不顧怎麼樣才能進季後賽一樣的不切實際。台灣的球團老闆應該要好好思考的問題是怎麼樣才能夠把中華職棒行銷出去,讓觀眾樂於進場看球賽。如此較高的利潤可以讓他們用更高的薪水吸引更好的球員,也許是洋將,也許是因為台灣職棒薪水更高而選擇打棒球並進入職業球隊的本土球員。談大賽的抗壓性、能不能打左投、能不能打時速150公里的快速球都只是表象,不是問題的核心。
每一次只要輸了球,我們總是可以找出一些跟以前不一樣的輸球原因。上面這三項是以前或這次碰上的,大家可能還看到「不會觸擊」、「補位不確實」、「控球不穩」、「得點圈有人打不出安打」、「關鍵時刻失誤」等等即使在大聯盟也常看到的輸球理由。棒球跟現代戰爭有一點相似之處:贏家和輸家都會犯無可數計的錯誤,但是實力強大、犯錯較少的會是最後贏家。與其思考如何改善「錯誤」,特別是一些根本可能只是小樣本之下取樣偏差造成的結果,還不如考慮怎麼樣增強自己的實力比較重要。
講到大賽抗壓性,洋基隊的老球迷應該記得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這個投手。他1996年在洋基,1999年在大都會時,季後賽防禦率分別是14.14和6.75,完全不是大比賽投手的料。但是他在2006年季後賽的3勝0負、防禦率0的精彩表現,讓所有的紐約球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大賽的抗壓性可以學,大家大概該去跟他取經。歷史上太多名將在大賽中表現不佳的例子,甚至有些人跟羅傑斯相反,年輕時表現好,年老時不佳。球員已經盡力了,他們也許運氣不好,也許實力輸人,這些都不能怪他們。棒球界該做的是建立更好的環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從事這一行,才是將來在國際賽有出頭機會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