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曾在这个专栏主张,不景气和失业造成人民很大的痛苦,政府各种政策都应思考到失业的问题,但政府却未及时察觉失业的严重,原本可以帮助失业者的消费券政策也因规划不当,而未能发挥更大的效果。今年1月我国失业率升到5.31%,是史上一月的最高失业率,但政府却仍未能提出好的对策。政府的对策被社会批评为「救失业率」而不是「救失业」,也就是说政府似乎更关心如何降低统计数字上的失业率,而不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减少失业者的痛苦。
救失业率不等于救失业
例如大学毕业生失业严重,政府想到的对策就是发行教育券,让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回大学去选一些课程,这些人就变成是在求学,依定义也就不算在失业人口和失业率之中。做为降低失业率的政策,这算是成本不大而有效的政策。然而它却并未解决真正的失业问题,因为这些人仍然没有工作、没有参加生产,他们也仍然无法赚钱来养家。而那么多人在大学学了四年都找不到工作,再回去修几门课恐怕也很难学到未来可找到工作的学问,所以也很难解决未来的失业问题。这样的政策遭到批评之后,政府却未从基本道理上去思考如何改善,而只是把教育券改名为教育补助金。
另一个恐沦为做表面工夫的失业政策,是让大学毕业等待入伍的青年提早入伍。这是典型官僚应付式的政策。如果大专兵每年毕业后都同时入伍,则他们在军中的工作将在次年同时交接给下一批大专兵,这就可能使各部队的工作在交接时出现经验无法传承、空窗期,乃至交接不顺而使业务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因此多年来大专兵都是分多批入伍,有些人就会等好几个月才入伍。这却可能是一种人力闲置的浪费,但这样分批入伍也可使军中专业训练机构能分批训练,而可给义务役军人更好的训练环境与技术。
如今政府为了降低表面上看到的失业人口,让待役的毕业生提早入伍,训练机构将因设备和教官人数的限制,无法好好训练这些新入伍的大专兵,而使国防能力下降。这些人提早入伍被分发到部队,也将使部队一时人满为患。待明年他们一起退伍时,军队又将青黄不接。犠牲这么大,却未能如愿解决失业问题,因为这些待役的人绝大多数并非家中的经济收入来源,他们早就知道要待役一段时间,待役并非失业,也很少是贫穷家庭生活困顿的原因。他们入伍也解决不了家庭贫穷或父母失业的问题。更好笑的是,这些待役者原则上也不算在失业人口和失业率之中,政府即使只为降低失业率,提早入伍也是没用的政策。
公共建设难以降低结构性失业
扩大公共建设是政府对付不景气最主要的政策,这政策若成功,自然可以创造出许多工作机会而减少失业。但就像上个月讨论的消费券政策一样,钱花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效果,政府应把支出多规划在较能创造就业的用途上,而实际上政府却未做这种规划,大部分公共投资支出可能会像消费券的支出一样用在进口品,而未能充分发挥真正增加国内生产和就业的作用。
政府可能以为即使效率不佳,只要支出增加更多一样可以达到解决失业的效果。然而经济衰退所减少之生产及就业的结构,和公共投资所能增加之生产及就业的结构极不相同。我国的衰退是出口萎缩及产业外移所造成,因此失业的人力及设备大部分是专用于出口产品,无法改为从事公共工程或相关的生产。生产液晶面板的人力和设备并不能用来造桥铺路或生产水泥。当出口只萎缩一点时,公共投资的增加也许还有一点弥补需求不足的作用,当出口萎缩很多时,公共投资再怎么增加也无法解决出口部门和设备失业,以及厂商可能倒闭的问题。相反地,过多的公共投资还将无法找到足够的合格人才,致使施工质量不良,甚至出现更多偷工减料的机会。所以政府切勿因为失业严重就盲目要求扩大公共建设。那是死背教科书而不懂实际问题者才会相信的对策。
金融海啸会改变产业结构
我们在对付失业问题时,也应该注意到产业和就业结构未来的变化。经济本来就是一直在转变,我们过去几十年生产和人力的结构也因此有极大的改变。这次的全球金融风暴某种程度就是全球经济结构不太恰当所造成,而经此风暴许多国家和企业的想法和策略也将有大幅的改变。因此几年后全球的经济和生产结构,以及我国能有竞争力的生产结构也将有甚大的改变。我们若无法掌握到这些未来的改变,即使现在勉强去拉抬经济成长率而压低失业率,几年之后仍将会出现严重的失业和其他问题。因此我们的失业对策也必须配合未来必要的调整。而不是像目前的三挺政策那样,以禁止调整作为对策。
以人才教育为例,我们绝不该用教育券或教育补助金等方式,随便把人送回学校去修学分。政府应该了解我国未来可能发展的那类产业,可能欠缺的及可能过多或失业的人才又是哪些类别,然后积极以教育训练把可能失业的人才教育成可能欠缺之人才。这种新产业才能的训练有可能不是目前的大学所能胜任,否则现在大学生的失业也不会特别严重。这些培训项目的选择应该要请可能愿意投资发展新产业的企业来讨论培训的方向,这些培训的师资有的可能要来自产业界,有的可能因为国内仍未发展相关领域,而甚至要由国外聘请。前政府曾以产业学院等方式,让产业界负责办理符合未来方向的人才培训。目前的教育券或补助金政策误以为只要把钱花出去就可解决问题,显然决策太过草率。
掌握方向才不会迷途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也不是培训人才就可以,有些产业可能须要政府法令配合,甚至须要政府投资来领导或提供经营环境。因此政府的公共建设也须考虑未来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转变,而配合提供必要的协助。可惜我们在政府扩大公共建设的计划中,也仍未看到这种思考。我曾一再指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国一方面须发展知识经济,生产「开发中国家」无法生产的东西,才能维持较高的所得;另一方面又须发展更多提高生活质量的内需产业,以提高人民的实际福利,并提供无法和外国低工资人力竞争的基层劳工更多不会被外国抢走的工作机会,以避免失业太高。
我国的人力结构及公共建设目前不符合这两个方向的地方仍然很多,政府要扩大公共建设,应该优先配合这两个未来方向。例如我国一直未做好老人赡养,而未来老人的比例还要快速提高,因此政府应该藉扩大公共建设的机会,建设一些赡养设备,也藉提供失业救助的机会,培训更多可以从事赡养工作的人力。又如未来为了和外国竞争知识经济的人才以及知识经济的企业,我们也必须提供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因此我们也该藉扩大公共建设的机会做相关建设,而不是做那些数量已经充足又没有多大效益的道路等建设,或者把经费分赃打散,做那些把人行道和柏油路打掉重做的表面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