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看到一个新闻,谈到我们现在吃的食物,营养成分不管是维生素或矿物质,已经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所以现代人吃得再多也没办法摄取足够的营养。这个消息让人很纳闷,基于好奇,于是上网去找数据了解。原来,有部分原因是我们违反了蔬菜的季节规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的农业不是已经很进步吗?我们不是突破了季节限制吗?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蔬菜,这不是应该营养很均衡充足吗?为甚么明明长得很好的温室蔬果却是营养不足的?
原来,我们以为的均衡,是建立在违反大自然秩序的基础上。老天决定甚么时候给人吃甚么食物,是有其道理的。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本来就讲究饮食应遵循自然规律。食物的气味只有在当令,也就是符合节气生长成熟,才能得天地之精华,提供给人们营养。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名言叫「司岁备物」,也就是要大家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化采撷食物或药草,方能得到正确的效果。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消长规律,会导致寒热不调,气味混乱,成为所谓的「形似菜」,也就是食物的属性、气味就会变得混乱,徒具形式而不好吃或没营养。
大家都知道夏天的白菜、萝卜与高丽菜就是不会有冬天的好吃;冬天的西红柿没有西红柿味。老一辈的人会叫你春天可以多吃韭菜,夏天就不要吃,因为只有春韭最补元气,夏天吃了反而伤身;夏天可以吃瓜,因为可以解毒降暑;秋天可以吃梨,因为可以润燥清肺;冬天则可以多吃根茎类,如萝卜、生姜、山药、马铃薯,可以增加御寒能力。
当季的蔬果除了营养以外,产量也一定大,这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几乎没有农药跟肥料,吃了也比较安心。因为当季的菜容易种,长得好,抵抗力强,农民不用多费心。反之,非当季蔬果,因成长不易,为了要卖相好,农民就得多费心,用温室栽培或加点料,甚至为了让味道好,有些还会加催熟剂或其他化学剂,卖相虽好,但就是「不自然」,人吃了也会有问题。市场上有时会看到小贩菜卖不掉,宁可丢掉也不敢吃,就知道药下得多重了。前一阵子中部某地方一群鸭子暴毙,据说就是吃到放过多农药的菜叶所致。
我们吃的菜中毒已经不幸,饲养的家禽、家畜中毒更可怜,而人是食物链的其中一部分,又吃菜又吃肉的,难保我们不会成为受害者。而这一切的不幸,都只能从人来检讨,毕竟违反这些自然节气的还是人类自己。
吃当季蔬果其实还有一个环保的理由。因为当季蔬果很多地方都能种,供给量大,可以节省大量运费。很多环保人士都在呼吁尽量少吃从遥远地方运来的蔬果,一则减少长途运输消耗的能源,二则可减少食物的营养流失。吃当地、当季的食物,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环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