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把「没事!」挂在嘴边,顶着一头利落短发,重庆大厦「百乐宾馆」老板娘金刘凤云声音洪亮,和来来去去的旅客热切寒暄。
重庆大厦百乐宾馆老板娘金刘凤云,乐观开朗。她认为1979年从上海移民香港,是自己人生中的明智抉择。
移民路线之1》
1979由上海移民香港 「离开中国,才有下一步可走」
1979年结束文革,金太太一家从上海移民香港,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移民者。
笑说自己很反叛,不愿成为共产制度的受害者,她拚命逃离中国。「文革时日子有多苦,在中国是永无出头之日,看不到未来。我是『肉里的分』(上海话,赚的钱是从肉里榨出来,比血汗钱还苦),当时是吃大锅饭,固定工资,全由中央配给。薪水多寡全靠学历安排,中专毕业48元、大学毕业54元,你说工资多少我就知道你的学历。不管你多努力、多不努力,命运由不得你决定。我知道只有踏出『离开中国』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可以走。」说起移民的艰苦过往,和背井离乡的惆怅,金太太有感而发叹道:「不像现在中国,有钱万能,甚么问题都可以用钱解决。」
金太太的婆婆早在1960年代从中国移民香港,在重庆大厦分期付款买了一间房,开门做旅馆生意。1979年后中国和香港签订协议,允许少数在中国的香港人直系家属移民香港,每天只有75个名额。九七回归后,每天名额扩充至150人。
她回忆拿护照办移民的时候,「中国司法机关的承办人员斜着眼跟我说:『你到香港一定是鳖三。』警告我不要移民,还说我一定会做『港鼻』,意思是在香港要钱,在马路上乞讨。」然而,那些话不但没有改变她的决定,反而坚定她离开中国的决心,她一定要过新的生活。即使用尽方法才能熬过移民的苦日子,她也不愿留下来接受自己不认同的社会制度。
移民路线之2》
1997由香港移民加拿大 「香港继续被英国租下比较好」
一边笑着为旅客Check in,金太太话说得很坚定:「我就是想,还好我已经出来了,还好我现在不在中国,回想起来真的很庆幸自己做了对的决定。我知道我不是井底的蛙,就只看到那么一点点。」
因此,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时,当时已经移民香港18年的金太太,决定再次出走。
对时政感到不安,也对中国接管统治充满疑虑,九七回归时约有50万港人选择移民,「一般只要有点钱的都想走。」金太太谈道,因为中国政府除了空谈,不能实质保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承诺可以兑现,而当时的担忧如今看来确实并非杞人忧天。
金太太笑着说:「我也满迷信的,撒切尔夫人1982年到北京,谈判香港归属问题的时候跌了一大跤,我就知道大概没望了。」香港回归中国后的落差,金太太看在眼里。刚回归时生意变差了,现在自由行环境变差了,但街上的金饰店变多了,物价和房价涨得不象话。
她叹了口气,称怎么有人还对中国政府抱有希望,「我是中国出来的,我知道中国去管理香港这样的地方,肯定不会富裕、不会自由。中国人去管会好吗?不可能!中国自己都管不好自己了。现在中国有多少贪官?这问题真的很严重,才刚说没贪,结果其实贪了九百亿,这种事多了。」
移民加拿大后,金太太先坐了五年移民监,五年之内每年在加拿大住满六个月,五年后她奔波于香港、加拿大两地。
香港重庆大厦,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劳工、避难者和背包客。
移民路线之3》
重庆大厦做旅馆生意 「我才是他们的客人」
1979年来到香港后,金太太接手婆婆的旅馆生意,每天穿梭在租金低廉、族群混杂、环境窄小的旅馆大楼。十七层楼高的重庆大厦,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聚集着各国的背包客,和来自亚洲与非洲超过120个国籍的商人、劳工与避难者。被纽约《时代》杂志称作「亚洲最能体现全球化的地方」,从走进重庆大厦的当刻起,你发现那就是香港多元文化的其中缩影。
香港政府容纳的国际避难者,多半聚集在重庆大厦,让重庆大厦甚至有「世界中心的贫民窟」之称。受到各界压力,香港政府一直计划收紧入境规定,不过直至今日还未实施,仍向许多发展中地区敞开大门。
「刚来的时候真的会害怕,非洲、印度、中亚各国人,我从没见过那么多肤色的人。不过后来觉得很自在,因为我问自己为甚么要怕他们?只是因为肤色吗?」金太太早就习惯在重庆大厦自在穿梭,她笑着提醒道:「反而啊,真正到一个全都是中国人住的地方,我会比较害怕。比如电梯里三、四个广东人我就不敢走进去,怕他们是不是一伙的。」虽不曾遭打劫,她依然心存顾忌。
而今,金太太选择回到香港,继续于重庆大厦经营旅馆生意。为甚么还要再回到香港?「当时一定要离开,因为对回归太恐惧了。去加拿大之后,觉得比较习惯华人的生活圈吧,而且我太喜欢做旅馆生意了!趁现在身体还行的时候赶快回来。」
对她而言,帮旅客解决问题是现在生活里非常快乐的事。和旅客聊天相处,开阔了她的人生经验,「他们为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满足,其实我才是他们的客人!」
她是江湖儿女,喜欢看见不同世界、不同的人,「我能钻狗洞,也能跳龙门。能屈能伸,没甚么不可能,无所谓的。」如今金太太时常旅行世界各国,也在重庆大厦里看尽那些游移的人生,更为旅客带来温暖,这样的生活她很满足。而她知道,这是自己当时选择移民的前瞻眼光,带来的生命养分。